身份证号码:45011119820825XXX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速度愈来愈快,国家和相关部门对市政建设工程的质量标准要求随之提高。与其他工程相比,市政公用工程种类繁杂,而且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标准不同。因此,在施工期间,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不断结合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要点优化工程管理措施,有效控制市政公用工程中质量问题发生的次数。本文针对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管理现状、提高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引言
我们见过无数的建筑,从电视、网络,以及自己亲眼所见,不同的建筑需要不同的建筑方法。一个建筑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项目组合起来的。像鸟巢,这个是个大工程,在它从提出这个鸟巢的概念到最后建成至投入使用,在中间正式开始实施的核心,就是这个项目的管理。鸟巢是个成功的例子,但是它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所以我们需要向鸟巢的成功学习,以创新的姿态,展现中国建筑的魅力。
1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问题
1.1监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措施
监理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管理和控制工程质量。在监理过程中,通常采用巡视、试验、量测等方式,依靠监理中得出的数据彰显其监理力度。但是,很多监理单位没有自己独立的检测部门,仅仅依靠施工单位的检测部门进行相关检测,监理人员只能在一旁开展监督。监理工作过于被动,无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1.2管理人员的对管理思想不重视
我们知道建筑企业管理是分层的,领导的话语权较大,而且领导体系是年龄越大领导权越大,所以就导致高层领导根本就不重视在现场施工的管理。高层领导不重视,对市场风险也没有整体的认知,管理的思想也不太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另外,项目施工的管理人员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的相关人员,对管理的经验肯定是没有从事专业进行管理的人那么专业。正是因为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导致了整个项目施工管理的制度不完善了。就和一个漏水的水桶,自己都没有发现漏洞,怎么去修好水桶打满水。制度的不完善,思想也没有跟上,没有外部硬性的制度规定,也没有内部的思想约束,就导致项目施工管理进行的非常不顺利。意识决定前进的方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就需要进行管理上的意识认识。其次是员工的素质。因为一般建筑施工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特别高,员工的施工队伍等相关的工程质量要求的是有一些不足。
1.3施工材料不达标
工程项目的材料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市政公用工程也是如此。如果所选择的施工材料不符合施工质量设计标准就会影响工程质量。虽然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加强了对施工质量的重视,但是实际情况是部分的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过于注重成本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会选择质量不达标的建筑材料,从而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不达标。此外,部分施工单位选择了符合标准的施工材料,但是施工现场管理过于混乱,材料在进场之后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存储标准存储,导致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施工材料在不合理的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影响了工程质量。
2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策略
2.1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是整个工程的硬性条件,是保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笔者曾对建筑工程做过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工程单位会将70%的成本资金用于购置施工材料。由此可见,施工材料对工程单位的重要性。施工材料不仅与工程投入成本具有很大的关系,同样还会直接影响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建筑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材料质量不过关。所以,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单位要派遣专业人员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在购置材料时,要尽量到国家推荐的供应厂家去购买。同时,要派遣专业人员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存放材料的过程中要科学选择存放材料的位置,尽量避免露天存放。同时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因为存放不当而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施工所用到的每一项施工材料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加强材料管控,避免出现浪费施工资源的情况,而使得工程单位造成成本损失。
2.2实现对施工设备的合理管理
施工设备的合理使用也是确保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也应成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不同的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同,为了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企业一方面要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建立机械设备档案的方式实现规范化管理。在档案中,应将设备的使用时间、操作方案、养护方法以及维修手段等内容标示清楚,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各种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施工企业引进新的机械设备时,需要由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一同完成设备档案的编写,并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养护记录。
2.3完善建筑管理工程的监管制度
我国监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体制,科学的管理可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例如,目前国外的可视化管理是非常有效和普遍的。建设项目的管理人员使用复杂的IT系统来表示需要以清晰的形式管理的内容。另外监督管理系统开发和使用,在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是实施管理工作是保障。我们去工作,签订合同,一般是只有2个主体,但一个项目的产生,它有三个主体,企业、项目经理、施工人员。从名字也可以看出,企业相比于其他2者,实力更大。项目经理作为其他2者的桥梁,却无法完全保障员工的权益,这个资源的倾斜过大,所以笔者建议,完善公司的监督机制,去保障施工人员的权益,最好是将项目直接作为公司的分部,而不是单独出去,健全这个项目的组织机构,然后以最好的效益成本去进行施工。为了完善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需要从项目审批环节开始,对不同的施工部位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
2.4完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管理队伍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综合性较强,一般都会涉及非常繁杂的施工技术。建设单位开展工作之前,需要针对工程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充分的了解后再制定合理的操作方案,为后期施工打好基础。同时,需要组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队伍,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针对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进行有效管理。在工作期间,开展科学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检查工作,促进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如果出现工期延误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做到及时与施工单位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结合施工现场情况重新规划施工进度,注意不要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此外,需要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如果出现任何问题,按照规章制度将责任追究到个人,增强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感。
2.5优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资质
市政公用工程具有很强独特性,不论是那一项施工环节,如果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位,或者施工技术没有具体落实在工作中,那么就会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技术管理以及生产操作。所以在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的技术管理。一定要确认施工人员的资质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公用工程中,要想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相应要求,就要制定一份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材料管理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符合施工标准。同时要将施工管理与施工要求进行有效结合。在员工上岗之前,要对其进行培训,增加其专业知识与安全意识。管理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工作人员的每一项施工环节都在规章制度范围内,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能达到相应标准。
参考文献
[1]彭小龙.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33):71-72.
[2]乔忠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述[J].门窗,2019(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