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分析 1 徐朋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1 徐朋 2唐玉荣
[导读] 摘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大众生活质量的稳定提升,使得建筑领域得到了明显进步。
        1身份证证号:37150219880314XXXX;2身份证号:37098319890327XXXX
        摘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大众生活质量的稳定提升,使得建筑领域得到了明显进步。考虑到国家发展现状,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已经进行了全面改革。与传统管理体系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进步,但是从总体分析,部分管理人员并未快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引发诸多乱象。本文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控制措施,旨在为国内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企业在经济方面的占比越来越大,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而且高层建筑和绿色建筑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应该加大力度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针对具体项目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一、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缺乏标准的施工技术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会涉及到诸多特定项目的施工管理问题,例如在对屋面的具体建筑与主体结构方面,都必须严格按照特定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才能保证建筑质量。在开展建筑施工时,如果没有标准规范的施工技术,势必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给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更无法保障施工质量。
        2、施工管理落后
        建筑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劳动人员也较多,往往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应变能力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管理的不规范也是潜在隐患,导致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在分工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更使得工作人员职責混乱且权责划分不清晰,更甚至施工单位投标文件承诺不能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另外,设备数量及机械化程度也会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与效率带来直接影响,现场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机械老化、运行不佳,没有创新技术作为支撑,容易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许多施工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偷工减料,管理人员缺乏创新精神也导致施工过程的管理处于较低水平。
        3、安全责任意识薄弱
        一方面,许多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或是承包方对于管理人员的安排和分工根本不重视,没有综合考虑到管理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积极作用,直观表现为其管理人员素质偏低,难与相关规定要求相吻合,自身的管理职责也难以履行,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工程危险系数升高。另一方面,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人员管理机制不成熟、各部门间的配合不协调等情况出现,而且制定工期方面表现在不够重视工程的总体规划,在遇到工程项目是新结构形式的,也只凭主观臆断来制定措施,导致措施不得当。
        4、造价不严谨
        建筑工程中的造价控制管理十分重要,主要是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控制不严格会引发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增加,极易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如投标决策期间,建筑施工单位可能未按照市场造价要求、施工定额状况等进行成本控制,极易引发成本超出预算的状况,企业经济效益将会发生明显下降。为此,企业必须合理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保证施工环节的有效性,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以期有效提高项目施工工程管理质量。结合当下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诸多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不严谨的状况,如未严格按照定额、施工预算等进行管理,引发管理质量存在明显缺陷。
        二、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1、健全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参考,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规范性,建筑企业相关部门应科学制定完善的建筑管理体制,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定出可行制度。

管理人员在面对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时,应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便促使建筑项目能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进行作业。此外,管理体制中应加入监督机制,以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内部控制,避免制度执行流于表面。如:某建筑管理人员在建筑项目开始动工前,调查工程周边情况和该工程对材料等各方面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工程特点相符的管理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有效保障了施工现场的秩序性。
        2、重视对施工技术的改进
        在整体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占有主导位置。只有不断的完善和提升施工管理技术,才能强化施工和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符合相关要求。重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每一个施工环境的具体情况,保障管理的优化,能增强施工环节中各部门的有效融合,促进各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3、优化资源配置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产生大量人力、物力,所以需要对建筑工程资源进行优化。同时为降低建筑企业成本,也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够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发展。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一定要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展开和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从而了解各个部分运行基本条件,并根据实际需要,对人员进行配备,制定合理的流动机制,保证人员管理和流动的灵活性。
        4、提高劳动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一方面,对于从事高空建筑的作业人员,应强制性要求其提前系好安全带、穿好安全服,积极开展事故防范准备工作,地面施工的工作人员还应该佩戴安全帽,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能更好的落实,地面施工者也应佩戴安全帽,在搭建高空支架时应遵循技术要求展开细节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设备工作人员检验机制,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规模与用途,构建持证上岗等机制,严格筛选施工使用的机械设备等级和型号,任何不达标的设备一律不准流入施工现场中,还要确保工作人员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安全责任意识。
        5、重视工程造价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造价管理是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能够有效控制施工企业的成本投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施工企业应加大对造价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全新的造价管理理念,将造价管理工作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以及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案,明确预算标准。第二,在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应设计好合理的采购方案,在采购之前对市场价格进行充分的调查,保证施工材料的选择能够具备性价比指标的要求,控制好采购成本。此外,施工企业还应该对施工中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例如变更风险等等,防止由于施工风险给施工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三、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企业以及整个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显著影响,只有真正做好此项工作,才能真正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地。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看,建筑企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人员管理意识不足、管理人才匮乏、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相关人员一定要提高重视,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应对,从而真正地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促进建筑企业实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磊.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6):115-116.
        [2]张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与创新方法[J].当代化工研究,2017(09):127-128.
        [3]汪建,袁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点分析与应用[J].居舍,2017(36):95.
        [4]邵丽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重要性及控制要点[J].居舍,2017(36):99.
        [5]谢海建.建筑工程管理中引入创新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J].居舍,2017(36):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