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设备翻转竖立受力分析与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裴永旗 洪建党
[导读] 【摘要】:较长的立式设备往往采用卧式运输方式到场,就位前需进行翻转竖立作业,翻转竖立过程中,吊机负荷逐渐增加,直至设备翻转完成,载荷完全转移至吊机。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101300
        【摘要】:较长的立式设备往往采用卧式运输方式到场,就位前需进行翻转竖立作业,翻转竖立过程中,吊机负荷逐渐增加,直至设备翻转完成,载荷完全转移至吊机。本文以某电站重要设备为例进行分析,该设备长21,000㎜,净重328t,吊装重量377t,是该厂房尺寸最大、重量最重的设备,其吊装安装施工也是工程重要施工节点;整个吊装施工可细分为倒运、翻转和就位几个过程,翻转竖立作业是吊装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翻转竖立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危险点,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是吊装安装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立式设备   翻转竖立   受力分析   预防措施
        1.工程概况
        该设备吊装施工,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方位为:在设备尾部安装翻转抱箍,配合翻转支架使用,在设备前端安装提吊耳轴,利用厂房内的桥式起重机进行翻转竖立。
        2.建立力学分析模型
        2.1水平状态受力模型
        设备翻转竖立过程可简化为悬臂梁绕支点旋转的一个过程,首先假设主吊机吊钩始终位于吊点正上方,无水平方向分力产生,水平状态下的受力如下图所示,设铰支点竖直方向的力为F1,设备重量为G,设备前部吊点竖直方向的力为F2,取铰支点为A,重心位置为点B',前部吊点为C,为方便翻转后期设备摆动的控制,铰支点A高出B'C连线(设备中心线)200㎜,取A点在B'C连线上的投影为A'点,AC与B'C线夹角为α。
         图1 水平状态受力模型

        2.2翻转竖立状态受力模型
        假定设备翻转竖立翻转角度为β,取AC线与水平面夹角为γ,受力状况如图2所示。
 
        图2 翻转竖立状态受力模型一
        则有:γ=β-α,即:γ=β-0.77°
        为避免3力不同线带来的计算难点,现将重力作用点移位至AC线上,作用点为B'点在AC线上的投影点B,同时将产生力矩M,移位后受力状态如图3所示。
 
        图3翻转竖立状态受力模型二

        BC=B'C×cosα=(14806-7193)×cos0.77°=7612.3㎜
        AB=AC-BC=14807.4-7612.3=7195.1㎜
        BB'=B'C×sinα=(14806-7193)×sin0.77°=102.8㎜
        重力G作用点移位后产生的力矩M的值为:M=G×BB'×sinγ
        根据力矩平衡原理:F2×ACcosγ-G×ABcosγ-M=0
        将1式、2式带入方程内,则有:
        F2×ACcos(β-0.77°)-G×ABcos(β-0.77°)- G×BB'sin(β-0.77°)=0

        2.3吊钩超前滞后状态受力分析
        当小车超前/滞后时,设备受力状态将发生改变,产生水平方向分力,假设超前/滞后时,钢丝绳与竖直方向产生θ角,由于各力的作用点不变,整个力系并未发生改变,故水平方向分力可计算为:F2'=F2×tgθ,吊机所承受的合力:F=
        3.翻转竖立过程受力计算
        根据第2部分3、4、5式,将各线段长度、设备重量代入公式后,可计算出设备翻转竖立过程中,各角度情况下吊机的受力情况,详见下表:
        设备翻转竖立过程中吊机受力数据表

        4.翻转竖立过程受力特点分析
        由第3部分表格中的计算数据,对翻转竖立过程中受力情况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在设备翻转竖立过程中,随着翻转角度的增大,吊车承受的载荷逐渐增加,且增量逐渐增大;
        2) 当钢丝绳偏角达到5°时,即使在起始阶段,水平分力也达到136.7 KN,如此大的水平分力,可能出现行车小车被拖着走(滞后情况)或是小车走不动且停车瞬间发生回溜(超前情况)的现象,给设备翻转竖立施工带来危险;而当钢丝绳偏角达到3°时,在前期(0~80°)阶段,其水平分力在80~90 KN之间,且增加比较缓慢,在安全控制范围内;到了后期水平分力呈现急剧增加趋势,控制起来非常困难,故这个阶段应采取更加严格的角度控制;
        3) 在设备翻转末期(85°以后),即使钢丝绳存在很小的角度偏差,也会产生较大的水平分力,且在即将翻转完成阶段易发生大幅度摆动现象,此阶段无法仅仅依靠钢丝绳角度的控制实现,需多方面监控,保证翻转竖立安全顺利的完成。
        5.翻转竖立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翻转竖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为保证整个过程安全、顺利的完成,需从载荷、速度、角度等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监控,主要控制措施如下:
        5.1角度控制
        钢丝绳偏斜角度的控制:通过安装指针装置,并在耳轴端面进行标记的方式进行控制,指针长度取吊钩销轴端面中心到耳轴中心距离,并在端面安装转轴,使指针可以自由旋转。
        标记方式:自销轴端面指针旋转中心按翻转过程需控制的钢丝绳偏角引线,以耳轴中心为圆心,作圆与之相切,即可达到在设备翻转过程中,时刻监控钢丝绳偏斜角度的目的。
        在翻转前期,指针装置能够非常有效的监控钢丝绳偏摆情况,从而指导行车走车与起升动作的相互协调,但是到了翻转后期,则需配合吊车载荷显示情况,综合分析判断行车动作。
        5.2载荷控制
        行车具有载荷显示功能,指挥人员可清楚掌握吊机承受载荷情况,在设备翻转初期,如果载荷有较大浮动,则说明小车行走于吊钩起升动作配合状况不好,造成水平分力过大,需进行单独走车或起升调整;在设备翻转后期,除了吊车承载情况与理论情况比较,钢丝绳角度控制以外,还需要借助其他方面的一些观测,共同确保翻转情况的安全可控。
        同时,应组织成立电气保障小组,以便故障发生时,及时排除,切实保障整个过程的安全可控性。
        5.3其它控制措施
        1) 观测设备尾部翻转耳轴是否位于翻转支架卡槽中央,当水平分力过大时,设备尾部翻转耳轴势必会发生移动,此部分位移比较小,只有在水平分力较大时才会发生,但是观测是必要的。
        2) 行车小车位置监测:可先计算出设备翻转竖立完成后,小车的模拟位置,并设专人进行检测,在设备翻转后期,通过小车位置情况,实时监测设备的角度状态,指导小车行走与吊钩起升动作。
        6.综述
        设备翻转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通过对该过程受力情况的计算与分析,发现随着设备翻转角度的变化,吊车受力、水平分力都在发生着变化,且该变化逐渐增大,但是整个过程是可控的,通过对钢丝绳角度、起重机载荷情况,以及尾部耳轴位置、小车位置的变化情况监测,切实保证了设备翻转竖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信有一天,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更加合理的控制小车行走与起升动作的协调配合,但是受力过程的计算,以及以上各种措施依然是整个过程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是大型设备吊装施工安全与可靠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蒸汽发生器竣工图》(1HK2.40M0)
        《蒸汽发生器运输包装图》(0HK2.40S2)
        《主设备吊装总体技术要求》(0401S-420180-JT1-A)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