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积极开展智能化工程是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要优化施工管理技术,以此来保障智能化工程施工与实际施工的有效结合。但是由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相关部门及企业就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完善建筑智能化的管理。鉴于此,文章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工作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问题分析;质量控制
1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概述全面分析
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的内涵与特点,引导施工企业、工作人员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为后续电气智能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应对举措的探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在规划设计环节,将楼宇自动化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硬件设施的重点环节,期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为住户提供更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为确保相关智能化设施的平稳运转,科学控制设备能耗,降低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难度,施工的单位需要根据要求,认真做好建筑电气智能化工程的施工工作。从以往经验来看,电气智能化工作施工的目的在于,确保楼宇自动化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在220V、50Hz的电压、电流环境下,快速进行信息交互,为智能化设备的运转提供技术支撑。由于电气智能化工程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施工企业需要在设计、建设、验收等相关环节,组织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因此,使得电气智能化工程施工体量巨大、施工环境较多。基于这种特点,施工企业需要认真做好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确保人员配置、技术应用等活动的顺利进行。
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2.1图纸设计与施工方案问题
如果在施工图纸设计和施工方案这两个阶段便埋下了施工缺陷,势必无法给现场施工提出科学正确指导,进而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整体水平和质量效果。首先,有些设计人员设计技术有限,无法满足智能化建筑工程比较繁琐的设计步骤需求,容易将现场实际施工细节所忽略,造成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其次,施工方案不合理,不能科学安排施工组织方式和顺序,容易造成现场施工混乱无序,没有结合工程现场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施工进度和施工周期,容易引起工期延误与周期不合理问题,编制施工方案整个过程科学性不足。
2.2电气智能化工程防干扰能力不佳
为满足住户的能源使用需求,建筑项目的相关区域,往往会覆盖大量的输电线路,高密度的输电线路,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磁场,对各类电气智能化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转产生干扰,导致错误指令的发生,甚至设备死机的发生,导致电气智能化工程稳定性的下降。多数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因此,没有做好防干扰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使得电气智能化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遭受磁场干扰的概率较大,给设备的运行、住户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3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通病的控制路径
3.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前对建筑施工进行全盘规划较为重要,各个环节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细节实施均需提前做好规划,并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执行,以保证施工质量。第一,做好施工图纸的交底工作。施工图纸首先由设计人员根据建设要求与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设计人员对每个环节具体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较为了解。为了保证实际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应做好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的图纸交底工作。工作人员可对图纸设计中的关键问题、细节问题展开探讨,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若发现图纸设计不具备可操性应及时反馈,设计师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设计,双方应对交底工作进行书面记录并签字确认。第二,做好设备进场的验收工作。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与其设施设备的质量有直接关系,施工中配件、耗材等均会影响整体建筑物。首先,仓库材料员应对进场的各种材料设备进行严格验收,确保其符合建筑施工要求且达到相关标准,未达标产品应严禁进场。其次,施工方、监理方、供货方应积极参与到验收工作中,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规范严格验收,并做好相关记录。
3.2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3.2.1基础设施建设
(1)管线敷设过程中,首先应保证管道材料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确保水煤气管道厚度达到相关标准,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2)防雷接地施工中应确保钢管接地,未对钢管管径进行分析时,不可全部使用跨地线为CP6的钢管。(3)为了保证建筑物外观达到施工质量的要求,部分工程需要采用隐蔽施工的策略,因此,应提前暗敷PVC管。施工时应注意埋墙、灰层厚度、埋藏深度等均应符合规定,避免出现管线裸露的情况,保证施工质量。(4)为了保证预埋工作符合建筑要求,涂刷墙面时应固定管道,以免在后期穿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墙面破坏的情况。
3.2.2设备安装
设备安装的情况关系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决定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质量。(1)安装前安装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设备具体情况、安装的流程与细节,保证设备安装工作可有序开展。(2)设备在搬运的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过度振荡导致螺丝松动,尤其是精密设备更应保证设备的完整度。(3)如果无法顺利安装,应及时分析原因,不可粗暴安装,避免导致受力不均匀,损坏设备。(4)在安装结束后,应对成品进行保护,尤其室外安装工作未竣工前,须做好设备的防水、防雨工作。
3.2.3调适与运行
智能化系统在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调适与试运行,保证安装的设备均可达到相应的要求,且能够正常运行。调适工作应由综合素质与技能较高的工作人员操作,一旦发现系统出现问题应及时调整设备,解决相应问题。
3.2.4安全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与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是有所差异的。两者之间存在的安全隐患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建筑智能化施工中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编制一些针对性的施工操作规范,保证施工安全。此外,在施工的工程中,需要在现场配备安全员,检查、预防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降低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与施工建筑安全。
3.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措施
智能化建筑施工的开展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测评后,方能开展智能化建筑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督制度,并且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制定的相关规定全面覆盖其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施工,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施工和对施工质量进行把控。同时,施工质量的监督人员也要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做到认真负责,能够经得住监督人员的随时检查。一旦监督人员在检测时发现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则必须立即停工,并且准备相关说明文件,上报监督部门,监督部门对施工单位作出相应的处理,以此来确保监督制度的有效适用,并在今后的质检工作中要求监督人员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制度,从而落实并提升施工单位的执行力与规范化的建筑施工。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建筑施工是建筑行业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全新工程概念。而在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建筑企业根据工程效能、品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且结合当前的管理问题展开相应探究。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积极改善管理技术,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工作效能,并且在施工管理中对管理技术进行革新,提高施工人员所具备的相关业务水平及专业知识,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自主智能化的建筑施工,为人们创造更加优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玉军.施工机械现场管理的智能化[J].中国设备工程,2020(18).
[2]顾惠华.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1).
[3]温中河.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居舍,2018(18).
[4]唐子菁.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