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途径 卡久曲仲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卡久曲仲
[导读] 摘要: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欧亚地震带以及太平洋地震带两个地震带之间的大地震带上面,并且长期受到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持续地挤压,所以地震断裂带极其地发达。
        玉树州地震台  青海玉树  815000
        摘要: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欧亚地震带以及太平洋地震带两个地震带之间的大地震带上面,并且长期受到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持续地挤压,所以地震断裂带极其地发达。自上个世纪至今,我国通过记录以及检测到的高达6级以上的地震就有800次以上,这些地震广泛地遍布除了浙江、香港以及贵州之外全部的省份、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之中。所以,为了保证地震台站能够有效监测地震情况,就必须保证加强对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保护途径的研究力度,这样才能提高地震台站的监测质量,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公民伤亡情况,从而为我国地震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地震;台站;监测设施;观测环境;保护途径
        前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能引起地震波,地震的强度可以用地震仪测量。地震的地理分布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地震主要分布在地壳不稳定的部位,特别是板块间逐渐消失的边界,形成活跃的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7.9级地震,造成10多万平方公里的灾害。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这也是唐山大地震后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因此,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与观测环境的保护十分重要。
        1地震概述
        地震是地球板块构造活动的结果,地震的发生一定与某些构造环境有关。如果我们可以确认地震发生前的事件,则可以将其用作预测地震的先兆。另外,地震的发生是随机的,在累积构造应力的作用下,结构破裂的时间和地点取决于薄弱点及其在局部结构中的性质,而且这些薄弱点的分布和性质通常不清楚。此外,地震还可能受到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因此,能否对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予以有效的监测和预测十分重要。
        2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现状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共有23条地震带,分布区域广,且地震强度较大,地震发生频率高,地震发生次数约占全球的27%。鉴于这一现实因素,我国对于防震减灾工作极为重视,颁发了多项法律法规,并且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将之贯彻落实下去。为了实施防震减灾工作,我国各个区域均建设了地震监测台站及地震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是保证地震监测台网正常运行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在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保护上,存在诸多不足,各个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监测设施及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虽然国家对于防震减灾工作较为重视,并在相关法律制度中明文规定了监测设施及监测环境保护的要求,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不足,或者是解读深度不够,相关设施的保护工作并没有落实下来,地震监测设施没有得到定期维护,造成地震监测工作不能顺利开展。对于这一现状,地震台站人员虽然也会开展一定的维护工作,但大多在建设前期,后期工作未能落到实处,加上缺乏行政执法部门的支持,无处申诉,导致后期防震减灾工作根本无法施行。
        3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措施
        3.1及时通报
        根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第九条和第十条,地震监测设施的分布和地震台、地震遥测台网的建设要及时通报地区公安机关或乡镇规划部门,及时备案,以便监测和管理。在地震监测设施的保护中,如此强调通报的意义就在于,监测设施的完善度是关乎地区地理环境安全和该区域人民生活安全的。关于监测设施的设备调试、完整度与否、老旧程度以及使用规律都需要对相关的政府部门进行备案和统计,及时跟踪相关监测设备的素质。其次,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地震观测环境对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第三方的记录,不仅仅是对相关信息的把握,还是通过第三方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相关设施和环境的保护。


        3.2政府加大经济投入
        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增建抗干扰工程的费用,确保地震监测设施发挥正常工作效能。正确选址,避开易受到破坏和干扰的地点,加大保护措施的经济投入,通过高成本建设提高地震监测和观测环境的保护能力。及时更新监测设备,对于工作满一年或者相关设施老旧的观测台,及时予以拆除,保证及时更新数据和设施。有关于地震监测和观测的设备和制度建设都是需要经济上的成本的,而这些同属于公共设施建设,因此要由政府统一拨款进行管理。由于目前国家虽然对地震监测和管理逐渐重视起来,但是可以看出重视程度的不足。因此,政府也需要及时反思政治规划、经济规划,将地理安全考虑到政府管辖内的地区发展中来。
        3.3加强管理,严格管控不合法行为
        在对地震监测和观测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进行监督。对于违反法规规定的行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做出处理办法,这里涉及到行政部门执行力、行政部门作为不作为的问题。对于禁止行为的详细列举,尽可能地涵盖不同情况下可能发生的阻碍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和活动,通过列举式的立法模式,对破坏地震监测设备和破坏地震观测环境的行为加强监管。除了对于调整对象的限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在面对违法行为和禁止性行为发生的时候,政府人员需要及时作出处理,及时通报并且实施惩罚措施。不能够在经济利益诱惑下,阻碍司法公正的发展。因此,政府还要经常开展廉政建设,让各部门统一认识,共同助力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发展,为这项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和相关的法律保护。
        3.4加强地震台站队伍建设
        地震台站的工作人员,是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执行者,也是干扰和妨碍地震监测台网的正常工作行为的惩戒者,国家及地方发布的各项法律法规,需要有地震台站队伍来贯彻落实。因此,必须要提高台站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学习,熟知各项法律法规,熟悉各类地震监测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同时,明确地震台站的主观部门,协调好地震台站内部的工作,细化地震监测设施及观测环境的保护职责,并加强与交通、电力等部门的沟通,为地震监测台网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结语:
        我国地震监测设施的建设和地震观测环境的条件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国家的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仍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我国立足于社会现实,加强管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保护我国的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经济支持,从客观上提高地震监测设备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积极引导部门工作,开展廉政建设,提高政府的监督和执行能力。由主观和客观、内部到外部的系统优化、综合治理,必定能够不断提升我国保护地震监测设备和地震观测环境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凯,蔡艺,吴东,赵兵,樊晓春.南京市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探索[J].防灾减灾学报,2015,3104:83-88.
        [2]张广萍.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中的柔性行政行为探讨[J].法制博览,2016,02:154-155.
        [3]郭林旺,齐贵兵.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地震,2015,01:44-45.
        [4]李超,周大为,吕坚,许志山.浅谈如何加强地震台站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J].山西地震,2013,01:38-39.
        [5]傅长齐.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刻不容缓[J].灾害学,1994(02):94-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