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渝线山区铁路常见线路晃车特点及整治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朱荣飞
[导读] 摘要: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是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列车的舒适、高速、重载是铁路发展对铁路技术装备提出的更高要求,线路晃车轻则影响乘客的舒适度,重则危及线路行车安全,从而直接降低了铁路运输的质量,也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效益。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工务段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是铁路运输的基本要求,列车的舒适、高速、重载是铁路发展对铁路技术装备提出的更高要求,线路晃车轻则影响乘客的舒适度,重则危及线路行车安全,从而直接降低了铁路运输的质量,也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效益。
        关键词:襄渝线;山区铁路;晃车;养护维修。
        引言:襄渝线隧道、桥路、曲线多,线路坡度变化大,本文针对山区铁路特点总结引起列车晃动的几种常见晃车原因,对晃车成因与整治进行探讨研究,为提高山区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质量提供参考。
        山区铁路常见晃车的种类及整治方法:
        一、高低晃车:轨道高低就是轨道纵向的不平顺状态。
        ㈠轨道高低对机车车辆的影响。轨道前后高低不平顺会引起列车垂直颠簸,增加列车通过时的冲击力,加速道床的变形,其危害大小与不平顺的幅值成正比,也与轨面的高低变化率成正比。
        ㈡轨道高低病害形成的原因与整治:1.新铺或大中修后的线路,在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荷载,由于路基沉降,道床捣固不良,扣件扣压力不足,钢轨磨耗,加之存在暗坑、吊板等原因,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高低不平顺。这些需要对线路进行经常维修养护,及时更换失效设备,以保持轨面平顺性。2.在日常养护维修中,因起道不熟练,起道与捣固配合不好,也会造成大平忽高忽低出现碎坡。3.处理低接头时,错误地起高硬捣,希望通过列车车轮的压力,把压弯的夹板调整过来,从而造成接头高低不良。这些技术操作上的问题,要从练好作业基本功着手,认真按章操作。4.基床软硬不均地段,是高低偏差容易出现的处所。如桥梁、涵渠的两端,路堤、路堑结合处,成段换轨后,轨头两端等。5.道床脏污、排水不良,在雨季翻浆冒泥,也是造成高低不良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据道床脏污程度安排清筛。6.高接头与低接头是造成轨道短波高低的主要原因,它们会增加机车车辆对轨道的冲击力,对线路的破坏性很大,造成低接头的原因及整治﹕①钢轨接头的强度不足,弹性不好,加上养护不及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夹板常被压弯。出现这种情况,必须采用更换或调直夹板、起道捣固接头等办法才能解决。
        二、轨向晃车:轨道方向是指线路中心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即在直线轨道上的平直和曲线轨道上的圆顺程度。
        直线方向必须目视顺直,曲线上测量的正矢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在日常检查时,对直线地段的两股钢轨的轨向均应该检查。首先直观目测,全面查看直顺情况,然后对误差较大处所用10m弦线测量。对曲线地段,只用弦线检查外股钢轨的轨向。
        ㈠病害形成的原因与整治1.钢轨存在硬弯,线路存在碎弯。2.轨距连续扩大或缩小,变化率超限,接头“支嘴”等病害会造成轨向不良。3.对于小半径曲线及导曲线,由于弯度大,轨道外侧扣件离缝弹性不均匀挤开等。4.长期使用简易拨道法拨道,将正矢误差均开,易造成曲线半径变化,形成方向不良。5.外轨超高设置不当,轨向变化加速。
        ㈡整治1.因轨距及其变化率超限引起的轨向不良,应通过串枕、调整扣件、大胶垫、尼龙座等措施进行改道处理,要求连续10根轨枕轨距等值,变化率不超过0.5‰。2.钢轨硬弯、不均匀磨耗、肥边及扣件失效等原因引起的轨向不良,应进行钢轨矫正、打磨,更换失效配件,紧固扣件或更换矫正不直的钢轨。

3.框架刚度减弱引起的轨向超限,采取更换失效轨枕、轨撑、轨距拉杆、磨耗轨距挡板,正确设置轨距加宽,做好轨距变化率,消除爬离扣件、紧固扣件防止弹性挤开等措施来处理。4.定期使用绳正法检测、计算、拨正曲线,经常保持曲线圆顺。5.根据列车速度的变化,及时进行测速,检算、调整曲线超高。
        三、水平晃车:㈠轨道水平偏差对机车车辆的影响。
        为了保证行车平稳,并使两股钢轨受力均匀,直线轨道两股钢轨顶面应保持同一水平,同时误差变化率不可超过1‰。水平偏差是使机车车辆产生倾斜和侧滚振动及引起轮轨作用力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水平偏差幅值越大,对车辆的影响也越大。偏差幅值和运行速度均相同时,短波偏差要比长波偏差对机车车辆产生的影响大。
        ㈡水平病害形成的原因与整治。水平病害不仅表现在静态时的水平误差,更多的表现在因轨道存在暗坑、吊板而造成的水平误差。静态时的水平误差比较容易调查,而调查轨枕的暗坑、吊板则是一项费工而细致的工作。按照调查情况,在暗坑、吊板较小时,多采用重点捣固或垫板整治的方法。在暗坑、吊板较多的地段,采取在一定长度内全面捣固的方法效果好。一般做法是10mm以内的暗坑、吊板采用枕上垫板作业,大于10mm的暗坑、吊板采用起道捣固作业。目前,暗坑、吊板只有在轨检车动态下才能准确测得,所以应充分利用轨检车检测资料进行整治。作业时,首先要准确起道,坚持“三看”﹕起道前看钢轨高低, 砸撬后要看起道质量,起平、捣固完后查看水平。第二是捣固要均匀。第三是根据使用工具、操作水平和起道量的不同,准确预留下沉量。在道口以及道口两端、桥头桥尾、曲线头尾和缓和曲线、道岔前后、尖轨跟端、辙叉心、接头和翻浆冒泥等处,都是水平最容易变化的地段,要注意及时做好整修。
        四、三角坑晃车
        三角坑是指两股钢轨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左右轨面交替出现的水平差。
        ㈠三角坑对机车车辆的影响。三角坑是引起轮轨作用力变化,影响行车平稳性的主要原因。三角坑的高点会使车辆出现侧滚,产生垂直振动加速度;三角坑的低点会使车轮悬空减载,当车轮减载量与荷载量之比大于0.8时,有脱轨的危险。检查三角坑就是检测在相距一定距离(2.4m~18m)的水平相差程度,实质上整治三角坑病害,也就是整治水平不良的延伸。轨检车采用的三角坑基长为2.4m,该值接近客车转向架的固定轴距2.44m。同时采用三角坑基长2.4m,还可以准确反映道岔养护不良所产生的短波三角坑和其它地段行车危害极大的短波三角坑。
        ㈡三角坑病害形成的原因与整治
        引起三角坑的主要原因是暗坑、吊板、反撬水平、轨距扩大、缓和曲线超高顺坡不良(直缓点、缓圆点容易出现三角坑)等。低塌接头、低接头和马鞍型磨耗,它们的特点是造成在很短的距离内的水平突然变化,加重行车冲击力,线路质量不宜保持,容易形成暗坑,是产生三角坑病害的主要原因。只要水平不出现误差超限过多,一般都不会构成三角坑病害。
        五 结语
        襄渝线作为国家铁路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的一纵,是联络我国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对发展经济、加强国防具有重大作用。减少襄渝线山区线路晃车,保障列车平稳、安全运行是工务维修的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实施规则》(铁总工电【2019】34号)、《铁路轨道动态检测与不平顺管理》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张建军 编著 书号 ISBN 978-7-113-260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