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 天津市 300011
摘要: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激烈,国企愈加重视财务的管理工作。基于市场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条件下,企业在运营发展阶段会面临许多方面的风险问题。尤其是财务风险,会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国资委关于强化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要求企业能强基固本,做好重大风险的防范工作,明确内控建设的定位,并且不断提升监督管控力度。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要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并充分地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更深入的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企业需要从财务风险防控层面入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不断强化财务风险防范力度的同时,建设科学化的内部管控体系,及时洞察与识别风险因素,进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PL-20210419-50934831-BZ“十四五”时期,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再加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冲击,国有企业在运营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相较以往更多。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日常运营的关键一环,因财管失当所诱发的财务风险问题依然存在,并同时给国企持续、平稳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1国企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优化的意义
国有企业对于促进社会福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国民经济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我国新经济发展形势,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已成必然。在党的十九大上,已提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思路。未来国企资本结构将越来越复杂,股权结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经营方式都要发生变化,正在逐步走向市场化。《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新政策环境对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其财务管理也会面临更多新问题。国有企业要想适应新环境,提升自身的经营发展水平,提高资本回报率,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国有资产增值与保值,就要优化财务管理。通过财务管理优化措施,可以改善财务管理现状,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投资、资源分配、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保持良好财务状态,助推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塑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市场地位,使企业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
2新形势下国企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2.1规范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水平。若会计核算存在问题,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易对财务决策造成误导,使国有企业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应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实施“权责发生制”。具体来讲,国有企业应根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政府会计制度》,以及《审计法》,来细化会计核算的项目,扩大会计核算的范围,以及调整核算的目标和对象。在成本核算方面,要根据成本类型、性质、功能,结合“权责发生制”,对不同类型的成本,进行独立核算。通过提高成本核算的独立性,准确界定各项费用的归属,使成本核算真实反映损益情况。在应收账款核算方面,要提高应收账款核算的一致性,及时清理企业挂账、坏账,定期进行账务核对,避免账实不符情况的发生。在专项经费核算方面,要做好明细账、总账、台账,根据专项经费用途进行明细核算,将精细化财务进行到底,确保专款专用。此外,要定期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核实,避免账务混乱和统计不清。
2.2健全财务风险防范体制并严格落实监督制度
国企财务管理顺畅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日益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制。
企业要从根源上强化财务风险的防范,对涉财务的全体员工开展系统管控,织密织牢财管风险体制机制网络。要依照国企内部每个职能部门的特点,编制高效可靠的财务管控制度,使各部门人员把遵守企业财务规章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使员工有针对地遵守企业制度,有序应对企业日常运营中暴露的种种问题。负责财务管控的人员要发挥财务管控制度固有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在严格遵守总纲领的前提下,灵活控制国企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日常管理活动,与此同时,还要严格责任归属、细化职责分工,形成一套覆盖整个企业、自上到下的财务内部审批系统,便于各项财务管理行为均能得到逐级审批,并对其开展定期性的复审。在这期间,企业管理层切不可凭借主观经验任意制定财务相关的决策,而要遵循“公开公正”的理念,杜绝财务工作中“人管人”模式的产生,做到“尽职”而“不越位”,逐步强化对国企财管的强力控制,使财务风险防范体制更加管用、更为有效、更可持续。在财务风险防范体制得以完善的同时,要有周密、严谨的配套监督制度,国企要对全部财务从业人员开展综合化管治,将其全部置于监督网络之中,并依照国企内部的经营环境及外部市场的环境动态,建构严密的监督系统,严格督促财务部门做好资金流动方面的日常记录,随时随地监督每个项目的运营状况。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新时代,国企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建构有序的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搞好财管风险的预警,辅以密切监管国企的运营状态,使财管员工均能借助实时传播的预警信息,科学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而依托外部监督制度效能的强力发挥,严控国企财管风险。
2.3科学构建内控体系
在建设财务内控体系的阶段,企业需要将风险防范作为基础内容,还应当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目标,结合企业的盈利水平与战略发展计划,落实工作任务,使得财务人员了解自身的基本工作职责,并且直观的了解管理权责权限。内部控制的基础目标就是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并且确保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以此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在建立内控体系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焦点业务,突出重点改革的区域范围,做好国有资本运营环节以及境外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执行、报告等多方面的权责管控工作。此外,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分析涉及的管理内容,不断优化管理方法,达到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国有企业为了确保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对过度权限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把控,不断的改革财务部门资金使用、审批权限。在实际的操作流程当中,严格的遵循管理要求与审批权限,结合费用类型与基本数额情况,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分配。此外,对各项申请资金进行管控,并结合财务内控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
结语
国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国企的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对国企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的管控。以预算为导向,构建完善的业财融合体系,监管企业的投资项目、生产销售、订单合同等,以保证国企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改进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促进了财务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仓库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提升了企业内部运营效率,为国企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春香.新时代构建国企财务内控体系的对策探讨[J].会计师,2018(07):66-68.
[2]姜芳芳.强化国企财务内控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要点分析[J].当代会计,2019(07):133-135.
[3]赵斌.国企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研究[J].财经界,2019(25):155-156.
[4]刘秀文.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财经界,2020(21):205-206.
[5]薛季.新形势下国企财务内控体系的优化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