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探析 赖前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赖前波
[导读]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为了适应新时代和经济发展环境,大部分行业正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身份证号码:33018219920717XXXX  浙江省建德市  311600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为了适应新时代和经济发展环境,大部分行业正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社会建设的发展中,对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传统建筑业面临重大发展危机。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程造价行业面对的挑战,然后分析了行业中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希望可以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共享
        引言
        在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各种新型建筑施工技术的出现,工程管理工作也展现出了较为理想的改进效果,尤其是现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其信息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在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之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现阶段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重点需要从信息资源的共享环节入手。对于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而言,如果能够对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就能够大大提升工程造价的工作质量。
        1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1.1数据存储与管理问题
        对于一个工程造价任务来说,每天的工作都会产生许多新的造价数据,工作人员需要每天都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保存下来,以便之后工作的查询与使用。但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如Excel)进行保存会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在安全性这一块存在极大的弊端,例如安全性、完整性等;第二,若只是用传统的方式保存,而没有专门整理这些数据,将会对之后的工作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利,日后使用者对这些数据的处理也会十分头疼,这将会造成一个工程项目的工期延长,成本增加。
        1.2信息统一标准化问题
        近10年来,我国工程建筑行业成长十分迅速,工程造价数据已经十分充足。但是在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地政府的造价标准与各个建设集团和施工集团造价的规定存在差异。同一工程的造价数据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下计算出不同的结果,标准不统一会对大量数据的共享造成极大的阻碍。
        1.3信息挖掘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程造价数据管理系统已十分普及,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工程数据堆积在数据库内。一般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只会通过简单的数据库查询与统计操作对造价数据进行浅层挖掘而缺乏对造价数据深层次分析,很难发现影响一个数据因素变动的内在原因,无法获得更加有价值的内在信息,造成造价分析结果不精确、不完整,从而导致大量投资成本浪费。
        1.4信息查询及更新问题
        我国近年来工程领域飞速发展,导致工程造价信息更迭速度相当快,但与此同时工程造价信息更新缓慢、动态更新缺乏,导致造价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使造价管理人员在查价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旧数据无从下手,难以获取自己想要的最新的造价信息。此外,即使获得了造价信息也很难对快速的市场变化进行及时调整,最终导致一个企业无法快速地获悉市场现状以及竞争对手的状况,对造价的成本把控以及造价预测的精准度会有很大的影响。
        2现阶段工程造价信息共享的改进对策
        2.1加快数据库建设,重视数据库管理人员培养
        为了满足工程造价领域的要求,现在更加推广的是使用非关系型数据库,其具有格式灵活、高扩展性以及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灵活高效处理。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数据存储到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服务器中并相互传输。对于不同级别的企业来说,都可以建立这一类型的数据库(针对大型企业)或采用国家统一建立的数据库(针对小型企业)。与此同时,也要重视数据库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有专门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以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在建立起完善的可以与大数据技术相匹配的数据库后,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十分关键,可以从数据库受到的威胁出发,相应地采取防护措施,例如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数据库的备份与保存、数据库中的数据引用等方面引入最新的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系统也应经常更新,确保数据不会因为漏洞而丢失,确保数据的完善性。在这一方面,对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养显得更加重要,工程造价的数据库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技术人员手中,限制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对访问进行更加严格地控制。
        2.2制定完善的工程数据标准体系
        首先应着手于确定合适的标准体系框架,传统的框架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基础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四大模块。基于对大数据技术引入这一前提来看,框架体系的4个部分应向着多元、多维、多方向转变。将大数据技术的优点充分考虑进框架建设的过程,从理论层面为工程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针对目前国内各种工程造价信息杂乱无章、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度的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工程数据标准体系。在收集数据时,必须按照标准来展开,可以参考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参考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依靠大数据信息来处理,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原本处理信息的人力与财力,提高管理效率与成本。
        2.3提高数据挖掘技术
        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工程造价信息十分充足,但是在数据挖掘方面却相当欠缺,最主要的两点原因是对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并不成熟以及数据分析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内在价值损失。大数据在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关于数据分析的软件,Google公司开发的MapReduce是在分析工具中引入了大数据技术的先例。现如今有R语言、HPCC、ApacheDrill、RapidMiner、Mahout、Storm等更加流行的数据分析软件,将这些最新的软件应用到工程造价数据的分析中是十分有利的。因此,目前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去加快数据分析软件应用。与此同时,开发出企业自己的挖掘工具并形成产业链对工程造价这一行业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4建立完善的实时性数据查询平台
        我国目前的一些工程造价平台主要的缺点是信息存在滞后性、数据的处理程度不够,且一部分的数据并不是完全透明的。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政府掌握着大多数的数据,这对信息的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也会阻碍信息共享。因此,我国的造价部门应该逐步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加强一般信息的透明性与保密信息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要加大信息处理的程度。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平台后,对平台内数据的管理也要及时优化,包括数据的初始化、查询、管理、推送服务,都应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实时管理,平台的正常、高效运作对数据的及时共享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需要将数据更加平民化,将普通用户,通过可视化的用户界面,自助通过配置和SQL方式使用数据完成自己的工作和需求,无须关注底层技术层面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工程造价工作的具体实施,这是非常重要的。还应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成本方面,进行有效的改进和优化。必须共享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资源进行处理以提高其实际应用价值并确保各项成本的管理人们可以完全改善他们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缪雯筠.浅谈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J].铜业工程,2017(3):20-22.
        [2]赵世强,肖虎.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271-272.
        [3]吴萍,肖琪.大数据环境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思考[J].江西建材,2018(4):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