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事业发展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在施工时充分掌握各项施工技术要点,对每一项施工细节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格局、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建筑工程施工面临着新的要求及新的问题。建筑主体结构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当前建筑风格的改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安全及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了更好地顺应当前的发展要求,需要不断优化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优化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流程,加强对当前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重视程度及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水平。
1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意义
1)提升人们生活与居住水平建筑建筑工程自身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若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发生问题,将造成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频繁的维修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经济资源,也会导致建筑社会效益损失;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建设方过于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导致偷工减料、以此充好现象发生,便会导致建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无法为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由此不难看出在建筑当中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有利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是建筑企业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显现方式,其对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现阶段,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建筑企业若想在市场当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便需为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提供保障,并且,只有建筑拥有优良品质,才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支持,从而提升自身信誉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建筑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便需以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为基础,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2.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第一,加强前期模板工程的测量设计,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工作,严格控制支撑立杆与墙边的距离;第二,优化混凝土板的管线施工,线管的直径不能大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钢筋网带,并要求其宽度大于450mm;第三,在混凝土模板浇筑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材料进行多次搅拌、振捣,保障混凝土材料之间充分混合,同时在浇筑过程中采取多次压抹的方式,保障混凝土紧实;第四,混凝土施工注意预留垃圾孔,以便后续排除碎渣、残余垃圾,清理完毕混凝土模板后再进行封孔处理。
2.2钢柱施工
钢柱施工的第一步是吊点设置,一般吊点可设置在钢柱两端的焊接带圆孔的耳板上,利用四根强度足够高的单绳吊挂进行吊运,通过挂设倒链来合理调节斜柱倾斜度来维持吊装平衡;为避免起吊时产生地面拖拉而造成钢柱受损,还应在钢柱下垫枕木。在具体的钢柱吊装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吊装方式,例如直钢柱施工可采用一点起吊法,先在钢柱接头的内衬板、顶板上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好吊耳,再于吊耳内穿上卡环,最后在卡环上系起吊钢丝绳,从而保证起吊后的钢结构构件保持垂直。此外还注意,如果吊耳安装位置为内衬板的话,则在焊接时不用割除吊耳;如果吊耳安装位置为顶板的话,则在焊接时需要割除吊耳。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混凝土浇筑时,通常情况下会利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泵送混凝土施工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首先,在柱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应通过交替灌注的方式对柱体结构混凝土的两侧进行浇筑,并且需要确保每次浇筑的高度低于50cm,避免混凝土在浇筑时引发模板出现受力不均,造成模板出现变形的问题,使柱体建筑结构的质量受到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对柱体结构浇筑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对每个柱体结构浇注体进行编号,并根据自高向低的顺序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此外,当利用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管道的笔直畅通,输送管的质量需符合灌注要求,同时对管道的密闭性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最终效果。
2.4模板施工技术
1)柱模施工在柱模施工前,先要根据图纸设计进行柱模板的制作,并对压脚板、柱模板进行有效安装,注意顶撑需应采用斜拉杆。柱箍的安装是一项关键,在施工中需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同时结合柱高、断面尺寸等参数合理计算确定柱箍间距。以双钢管柱箍的施工为例:为保证柱箍与模板之间连接的紧密性,需利用木楔来进行加固处理,且在安装完毕后还需利用钢管等配件来进一步固定柱模,并确保柱模支撑为对称固定。若柱断面超过700mm,则可选择以高强度的对拉螺杆来连接柱箍与模板,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控制好对拉螺杆之间的距离。2)梁模施工在梁模施工前需要先搭设支模架,为保证架底的平整度,可在其立杆下面设置垫木。在搭设完支模架后,再准确测量找平梁底模标高,之后进行木枋的铺设和高强度复合胶合板的铺设,注意为保证铺设的严密性,因在最后利用腻子进行适当的嵌补。在正式的梁模安装过程中,需将梁侧模安装在底模上并以支架做好固定,若梁高超过600mm则还需利用高强度的对拉螺杆来对两侧模板之间进行对拉固定。3)板模施工在板模施工前也需先搭设支模架、准确测量找平梁底模标高及进行木枋的铺设和高强度复合胶合板的铺设。注意在高强度复合胶合板的铺设过程中,需从四周开始,逐渐收拢到中间,最后在中间收口。此外,为保证铺设的严密性,可在最后利用木刨子做找平处理及利用腻子进行适当的嵌补,或者也可选择张贴胶带。
2.5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砌体工程指的是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时,利用砖材料进行砌筑的一项施工环节。在砌体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砖与砖之间错位砌筑的方式进行砌筑,进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如果砖体表面不完整,或砖体表面存在孔洞,则需在砌筑时将孔洞朝下,并与砌体之间垂直进行放置,避免砖体孔洞对整个砌体工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影响。在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除砖材料外,还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水泥材料。水泥是目前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常见的粘合材料,为了提高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提升砖体之间的粘合性,应对水泥材料的进行科学的配置,此外还应确保施工环境干燥,避免雨水侵蚀导致水泥的粘合力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砌体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结语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作为当前建筑施工领域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需要加强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存在问题的重视,结合实际建筑结构施工的需要,优化当前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尽可能避免出现建筑主体结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东硕.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环球市场,2016,(26):239.
[2]张时亮.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技术探究[J].城市建筑,2016(32):83.
[3]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1):111-112.
[4]戴宗政.建筑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2):144-145.
[5]王子颖.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J].砖瓦,2020(0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