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许晓丽
[导读] 摘要:记录城市规划建设设计施工管理与科研的档案就称为城建档案,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人们了解城市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另一方面它也能够解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新疆奎屯市城建档案馆  新疆奎屯  833200
        摘要:记录城市规划建设设计施工管理与科研的档案就称为城建档案,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城市的历史见证,也是人们了解城市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另一方面它也能够解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当前我国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对城建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求我们要重视城建档案的编研与开发工作,转变档案管理思维方式。所以本文就对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的编研和开发做出了研究,确保城建档案能够为城市发展建设所服务。
        关键词:大数据;城建档案;编研;开发
        前言
        曾经城建档案编研工作常常是以纸质材料为主,并通过人工分析的方式在有效的范围内对档案进行利用。随着大数据的到来,涌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数据开发、数据分析等,这是档案编研所面临的新的机遇,我们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和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转变档案管理思维方式,创新编研与开发理念,挖掘档案背后的价值,使城建档案能够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1概述
        首先我们要对大数据时代进行分析,并探究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之下做好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的重要性。
        1.1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它在未来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它也并非单单指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要拥有在复杂的大量的数据中迅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的特点,当前大数据已经用到了诸多领域中,许多决策与方案通常都是利用大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而确定的。
        1.2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的重要性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编研与开发城建档案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档案资料内容的研究,促使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可利用的城建信息。编研工作不仅仅是整理档案,同时也会对这些档案内容进行查找筛选、研究和加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城建档案管理迈入了新时代,当前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建工程建设数量越来越多,所产生的档案资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档案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巨量资料、大量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实现档案信息化,才能够保证城建档案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2当前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编研和开发城建档案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编研工作缺少深度与广度、编研形式和利用方式较为单一以及档案编研队伍的专业水平较低。
        2.1对档案管理认识不足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忽视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认识到档案资料的重要价值,这会阻碍着城建档案发挥作用。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也没有认识到档案编研与开发的重要性,将档案的认识只是简单停留在档案的整理装订上,对档案的利用还停留在较浅层次,没有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存在制编不严的问题。档案的内容没有实用性,编研成果并不具有实际价值,这就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2.2编研工作缺少深度与广度
        当前我们在编研城建档案时仍然是以图书馆收藏为主,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我们要更深层次的开发档案资源,对于城建中的重要数据资料要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分析,使城市建设的信息形成具有研究性质的编研成果。城建档案部门也要与工程的其它部门进行沟通,保证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城建资料。
        2.3编研形式和利用方式较为单一
        我们在利用编研成果时往往还是以文字为主,而研究性的编研成果不多,编研成果的创造性不强,同时编研成果往往只是在城建档案内部使用并没有公开出版,这影响着城建编研成果有效发挥自身的价值,并不能够利用编研成果对之后的城市建设施工活动进行指导,利用方式较为单一。


        2.4城建档案队伍专业水平较低
        城建档案的编研与开发往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但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当前许多档案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专业水平较低,同时对新事物的接纳能力较差。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城建档案管理会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档案人员不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难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就无法完全的发挥出城建档案信息的价值。
        3大数据背景下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的对策
        要保证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城建档案的价值,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将档案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同时也要根据社会需求来对城建档案进行编研与开发,做好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关系,使编研工作协作化实现,并且要保证编研成果能够以多元化的形式发布和利用,加强专业的档案编研队伍建设,提高城建档案编研与开发的水平。
        3.1更新管理理念
        大数据背景之下,档案编研工作具有信息化、现代化的特点,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从档案管理向数据管理发展,重视电子文件的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创新,结合城建档案的特点对城建档案进行整理和利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档案编研工作,学习先进的编研利用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城建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工作人员要突破传统的老旧的管理理念对编研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使编研成果向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档案编研的深度与广度,确保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使编研内容更加的丰富。要发挥出档案编研成果的价值,关键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利用好档案信息。我们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实用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发挥其服务作用。在编研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选题,一定要保证选题的合理性才能够使编研工作成功进行。档案编研人员必须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深入挖掘资源中的价值和信息,使编研成果为城市规划建设所服务。
        3.3实现编研工作协作化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要与其他部门合作使编研工作协作化实现,这能够使社会资源得到共享,同时也能够使相关信息得到整合,加大编研资料的开发和利用,使编研成果的质量得到提升。我们在实际编研过程中要实现编研协作化,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内壁编研模式,朝着开放化、协作化方向前进。档案馆可以与相关机构及新闻媒体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协议形成编研的骨干力量,使编研成果的使用价值提高。
        3.4多元化发布编研成果
        编研成果能够体现城市形象,也能够展示城市的建设文化,为此我们一定要保证成果发布形式的多元化,使公众加深对城建档案的了解。可以通过印发专题、汇编材料、签售会、发布会等形式赠送给相关的部门和专家学者推广编研成果,提高编研成果的知名度,也可以与周边的博物馆合作开办展览会宣传城建档案文化。在大数据背景之下,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编研成果进行传播,供人们浏览,这能够使人们享受到快捷的信息服务,也能够提高编研成果的社会服务性。
        3.5加强专业档案编研队伍建设
        编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编研成果的质量,我们要对编研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提高编研人员的薪资待遇,从而留住专业编研人才或者通过招聘的方式聘请专业人才。配备高质量的档案专业团队,从而使城建档案队伍得到优化。我们也要对编研人物进行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使他们不仅具备档案编研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具有文献编研能力、学术写作能力,从而提高档案编研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结语
        大数据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一种思维的转变。当我们在大数据背景之下进行城建档案的编研与开发工作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大数据的特点,转变编研与开发思想,把握发展机遇并深层次、全方位的整合城建档案资源,使城建编研成果的综合价值提高,确保通过编研成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申红.积极拓展城建档案外延城建档案编研工作思考[J].城建档案,2016,32(2):26-28.
        [2]崔莉杰.对如何创新城建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6,27(4):28-29.
        [3]周欢,张洪江.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编研生存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6,22(5):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