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林业苗木育苗的管理技术 李霖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李霖 代冬冬
[导读] 摘要:在林业中,苗木的育苗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中,造林条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化,要有效应对复杂的造林条件,就必须不断完善苗木育苗技术,这是切实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基础。
        贵州天保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在林业中,苗木的育苗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中,造林条件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多样化,要有效应对复杂的造林条件,就必须不断完善苗木育苗技术,这是切实提高苗木成活率的基础。针对西双版纳州林业苗木育苗的管理技术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林业工作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关键词: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
        引言
        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大面积造林,对生态环境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强化林业发展,改善植被覆盖面积,完善造林更新的监管工作,在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林业育苗技术应用的角度,提高林木幼苗的成活率,从根本上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改善整体生态环境。
        1林木育种技术的应用现状
        纵观国内外林木育种技术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在林木行业和育苗技术上的发展领先于我国,同时,由于国外对于林木育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发展优势大等特点,其技术研究工作更容易得到落实,技术发展和更迭的速度较快。一些西方国家的育苗技术得到多次改良后,已经可以通过分批栽培的方式,生产不同种类的林木。除此之外,这些国家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其生产的林木不仅满足了本国的实际需求,还可以通过出口的方式远销他国。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林木种类和育苗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无论林木质量还是育苗效果,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从而促进了绿化苗木和林业产业的加速发展。在国家战略的支持下,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林木育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采取提高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办法,进一步推动了林木育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2林业造林方法的实际应用
        2.1种子处理与催芽技术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初步处理,这是提高发芽率、发芽均匀性的关键。选种是第一位,对于不可发芽,尤其是已变质、破损的种子要剔除,首选饱满、均匀的种子。在浸泡、催芽时充分考虑不同品种种子的特点。温水催芽技术:将种子的浸泡水温为40~45℃,浸泡时间为8h,浸泡时还要将种子放入恒温箱,恒温箱的温度控制在20℃,选择透气性强的无纺布为恒温箱加盖,相对湿度要控制在60%,保证换水翻动的合理性,这些工作是保证种子充分吸收氧气、降低腐烂的关键。热水催芽技术:水温要在80~90℃,剔除上浮的坏种,然后选择膨胀性较好的种子直接放入恒温箱,同时也要使用覆盖物,种子要按时翻整。
        2.2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是利用苗木种子进行造林,在实际造林的过程中,通常可以选择撒播、条播等多种方式进行播种。上述造林方式比较简单,但在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会比较大。此外,在对播种造林方法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需要保障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种子质量。例如,树种颗粒比较大,来源比较广,而且,可以快速适应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的土壤环境,这对保证出苗率以及成活率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2.3分植造林法
        分植造林法是指利用苗木本身的营养器官,如干、枝、根茎等作为造林原材料,将其插入到造林地,从而实现造林。分植造林对气候环境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可以考虑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造林。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将营养器官插入土壤前,需要保证苗木能够生根,从而提高苗木的综合成活率。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同类树种的原材料充足,这对进一步实现造林水平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


        3管理技术
        3.1病虫害防治技术
        苗木损伤往往与病虫害具有直接关系,病虫害防治是幼苗培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员。幼苗很鲜嫩,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还较低,幼苗一旦沾染害虫或感染病菌,就会很容易死亡,在育苗播种初期,药剂拌种是最为基本的预防方式,拌种时要使用专用的拌种药剂,此举可有效增加种子的抗侵害性能,对于土壤要及时消毒,特别是翻种土壤,提高土壤抵抗力也可有效预防害虫,增强肥水管理也可提高幼苗抗性,如果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要结合病虫害特点针对性地喷洒农药,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3.2施肥
        在施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先明确施肥技术的具体要求,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要,以此来更好地开展施肥作业,确保在林木育苗技术的支持下科学开展施肥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苗木的种类和培育的规模都可能影响施肥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育苗的具体情况确定施肥种类和用量。同时,要对苗木生长的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追肥。
        3.3育苗程序的合理应用
        按照规范的育苗程序开展苗木培育工作,首先能为培育方案中各环节的稳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缩短培育时间;其次能给培育团队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引,使其在苗木管护过程中做出准确的判断,促进林木的高效生长;第三对苗木培育的精细化管理有推进作用,使各项培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预期要求,提高苗木培育的专业性、规范性和安全性。因此,工程团队要基于育苗程序要点以及所选树种的生长习性等对培育方案进行科学把控。如苗木在生长期间需定期施肥,提供充足养分,这就需要培育团队根据育苗程序控制好施肥阶段中肥料的用量、配比度、施肥节点以及施肥时长等,同时还要做好周围其他树种的保护工作,从而实现培育过程中的科学施肥。
        3.4土壤管理技术与壮苗技术
        (1)翻耕土地。新开辟的苗圃地提前一年就要进行深耕、耙耱,并最好是在雨季进行,秋季可再耕翻1次,次年耙平之后就可育苗。如果土地每年都有育苗需要,则在苗木移植前需再翻耕1次,及时清理土壤中的杂物。(2)改良土壤。对土壤增施有机肥料时,要全面考虑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情况,对于过酸或过碱的土地要做中和处理,改良土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土壤的蓄水、蓄肥能力及通透性能。(3)壮苗。壮苗期间,苗木的实际生长速度十分快,在此期间可进行苗木移植,此阶段苗木的成活率较高。随着苗木的木质化状态逐渐凸显,苗木的根系生长会更加发达。通过壮苗技术能保证苗木根系吸收足够营养,在苗木成长过程中,为其汲取地下的养料。
        结语
        综上所述,很多地区在开展苗木培育工作时,已经对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细致研究,还对各项培育技术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在经验积累中发挥培育技术的价值,为苗木资源的管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对于培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和阻碍因素等,工程团队也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为林木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相信在未来发展中会有更多高效的技术被应用到苗木培育中,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彭明志.关于林业苗木培育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区域治理,2019,6(3):163-164.
        [2]朱传峰.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家科技(中旬刊),2018,12(12):19.
        [3]冯志国.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9,17(4):95-96.
        [4]时菊.林业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0):202.
        [5]钟贤亮,赵剑平.林业苗木培育及其管理技术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8(21):160.
        [6]张学光.林业苗木育苗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种子科技,2019(6):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