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石油昆仑清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河北省衡水市 053200
摘要:近几年,我国紧密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以推进农村能源革命为引领,以农村人居环整洁化、农业生产绿色化、农民生活用能清洁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自2017年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在北方地区加速实施以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气代煤”采暖环境效益的经济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气代煤;采暖环境效益;经济分析
引言
“气代煤”在我国历史悠久,自1997年“气代煤”工程在北京率先开启,随后在重庆、陕西、四川等地相继推行,但因成本不足、气源紧张等问题,政策推行缓慢。北方地区空气质量急剧下降,雾霾加剧,空气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国务院2013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争取在五年内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12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的召开,使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程得到进一步推进;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各地都加大了“气代煤”工程的步伐。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几部门联合下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确定了“2+26”个重点城市作为试点。至此,北方尤其是散煤集中的农村地区开始大范围加速推进煤改清洁能源政策。
1农村住宅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外出务工人员居多,村里基本是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常住。从某地本土情况看,有一批“先富起来的”条件较好的农民响应政府号召,结合当前河北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倡议,率先建设了一批新型民居建筑,相当于农村的“别墅”和新型社区的多层住宅楼;但也还有大部分农民仍居住在20世纪80~90年代建造老式瓦房,甚至个别老人仍住在土坯房内。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农村常见的砖瓦房,孤寡老人独居的小平房等,室内的热环境质量较差,室内受热不均匀且温度普遍很低,一般仅为5~10℃,主要原因是上述农村建筑基本属于高耗能建筑,对外墙等很少做保温隔热设计,且多为密封性差的单层门窗,外围护结构建筑热工性能达不到国家有关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在华北地区,典型多层住宅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损失约占供暖热负荷的23%,加强门窗的气密性是减少供暖能耗的关键环节。因此清洁能源取暖改造的同时,建议进行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节能改造,增加外门窗的密封程度,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对于降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能耗有明显的作用。
2我国“气代煤”采暖环境效益的经济分析
2.1经济状况
第一,政策准备期:此阶段居民对居民经济的影响包括散煤和煤炉的回收、设备购置及村管网建设等系列措施。为了贯彻落实气代煤和煤改电政策,政府强制性的回收农村中的散煤和煤炉,对清洁取暖设备购置的用户及管线安装都给予了一定补贴,且规定了最高额度。第二,政策实施期:在清洁取暖政策实施期间,政府也对“气代煤”“电代煤”用户取暖进行了适当的补贴。但补贴遵循“先使用,后补贴”原则,到账滞后性严重。但综合来看在清洁取暖政策的前三年,政府一系列的燃气用电政策补贴让居民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并未承担昂贵的用气用电价格,取暖成本与煤炭取暖成本相比增幅在可接受范围内,提高了其福利水平。
2.2价值圈分析
“三圈理论”认为,在政策执行时,价值是优先考虑的第一要素,即要考虑政策方案能否创造公共价值,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冬季清洁取暖“气代煤”政策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考量,目的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具有显而易见的公共价值。1.生态价值。冬季清洁取暖“气代煤”政策是控制空气污染物排放,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通过采用新型燃气取暖代替传统燃煤取暖,某地整体取暖用能结构明显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减少,雾霾天气出现频率明显降低,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某地整体的生态宜居水平,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建设美丽河北作出了重要贡献。2.人本价值。冬季清洁取暖“气代煤”政策是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目标,是改善民生,增加民众福祉的重要举措。某地加快推动冬季清洁取暖“气代煤”政策执行,统筹兼顾人民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的双重目标,使人民群众搭乘上安全、温暖、舒适的冬季清洁供暖服务直通车,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上了“地气”,构建了和谐的政民关系,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3关于清洁供暖工作的重点、难点、盲区
1.重点。为大型的民宅小区建筑(成百万、上千万平方米)寻找可达标排放、安全可靠、经济可承受的大型集中热源,是当前的工作重点。解决大型集中热源应考虑两个方向:第一,利用政策、技术、经济手段,在不增加发电容量、新污染物排放的前提下,扩大现已建成热电厂的供暖能力。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其它多种清洁供暖热源。2.难点。对于我国集中采暖区的农村地区,由于其建筑物分散、农民收入低、建筑保温性能差,成为清洁供暖工作的难点,宜逐步分批先解决重点问题,再利用节省下的资源(气量、电容量、资金)逐步解决难点问题。3.盲区。由于对清洁燃煤政策的了解有偏差,有些地方政府对宜气、宜电、宜可再生能源做得多,对暂不具备宜气、宜电的区域无较好的解决途径,造成清洁供暖盲区。
4后补贴时代,探索阶梯式补贴退出机制
试点城市的三年补贴在2020年到期,取暖成本对居民取暖方式选择的影响极为重要。在对河北地区“电代煤”、“气代煤”调查中显发现,收入越低的家庭,对取暖成本的变动越为敏感。在“后补贴时代”,应根据农村家庭收入等级,补贴分层次阶梯式退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完全退出。按收入高低把农村家庭分为五等,分别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后补贴时代”第一年,高收入家庭完全取消补贴,较高收入家庭按原补贴20%水平给予补助,中等收入家庭按原补贴40%水平给予补助,低收入家庭按原补贴60%给予补助,较低收入家庭按原补贴80%水平给予补助;“后补贴时代”第二年,每一家庭层级的补助在第一年补贴水平上下降20%,以此类推,到第五年实现补贴的完全退出。这种渐进式的补助退出机制,符合中国的国情,可以在实行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做小幅改动,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改革带来的冲击,是居民较为接受的一种方式。
结语
“气代煤”采暖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价值,但从天然气的生命周期来看,从生产、运输到燃烧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污染排放特点.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排放特点,针对性地减少不同阶段显著污染物的排放,对推进“气代煤”工程,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天然气供应量的影响,在供暖地区还不可能完全实现“气代煤”采暖,因此在采暖过程中一方面要开发使用更多的清洁能源,进一步增加对代替燃煤采暖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污染物的不同环境价值提高煤炭采暖设备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清洁替代的环境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信仪,王晗,喻伟,等.重庆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低能耗改造策略初探[J].暖通空调,2019,49(4):49-55.
[2]李兆坚,吴飞,刘鹰,等.低温制热工况下分体空调器电功率变化特点测试分析[J].暖通空调,2019,49(4):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