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市政工程中的给排水设计探究 袁禄磊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袁禄磊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智能化城市建设及全面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城市建设应进行合理的市政规划,保证城市各项基础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建设效率。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昆明分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智能化城市建设及全面型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城市建设应进行合理的市政规划,保证城市各项基础功能优化,提升城市建设效率。在城市功能建设优化过程中,给排水系统设计优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系统功能。通过给排水系统的合理设计,使城市建设更合理。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
        引言
        城市建设规模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急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与人均占有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但是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却极为普遍,急需一个良好、完善、高效的给排水系统来缓解这一矛盾。市政给排水系统在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担负起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居民生活污水、日常降水的收集、转输、处理和排放工作,以及城市防洪防涝任务等。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市政给排水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目前市政给排水系统优劣已经成为了评价城市现代水平的主要标志。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大多较为完善,但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利于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市政给排水系统进行优化。
        1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概述
        给排水设计是指在良好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要素支持下开展的给排水管网设计工作,可为其设计方案确定提供专业支持。(1)通过对设计工作落实效果科学评估、设计人员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及设计理念及时更新的综合考虑,可使给排水管网设计质量更可靠,有利于实现其科学设计目标,促使给排水管网在市政给排水管网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2)严格把控给排水管网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处理其中的细节问题,通过对设计要点进行科学分析和思考,可使给排水管网设计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为市政规划建设事业发展中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
        2现代城市市政工程中的给排水设计策略
        2.1管网平面布局方式
        给排水管网平面布局指的是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等的总体走向和布置形状,与沿线用地性质、地形地貌、施工技术等密切相关。给排水管网平面布局有垂直布置和平行布置两种方式。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在管沟底宽和坡比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管沟的开挖深度,管沟的开挖断面积和土方量会不断增加,垂直布置使得各种给排水管道相互交叉垂直穿过,从而使管沟开挖深度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城市规划建设。平行布置给排水管道是城市管网规划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鱼刺式、木梳式、篦子式,其中鱼刺式是双向平行布管,适用于道路两侧汇水面积相差不大的平坦地区;木梳式有单侧布管和双侧布管两种方式,单侧布管的布局简单,适用于道路横向坡度较大的单侧汇水区域,在丘陵地区较为常见。双侧布管管线交叉少,无主干管,设计施工方便;篦子式是双侧布管,适用于道路横向坡度较小的平原地形。
        2.2管线综合设计
        某工程项目能够对该地区管线设置提供载体,可以给市政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可有效推动当地市政建设的发展。该工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线的综合设计。
        第一,设计管位的横断面。该项目位于道路红线宽度范围内的路面,设有雨水管、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有线电视管道、路灯电缆、通信电缆、交通信号缆、电力电缆及预留的横穿管廊,在该红线范围内的地下管道涉及雨水、给水、污水、电信、燃气、电力等,因此为确保道路上行驶车辆的舒适性,并未在机动车道以下布置管线。
        第二,管线的平面布置,管道平面的间距设置要结合各专业管道的相关要求进行,而且未来的市政配套设施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需要预留出相应的通道空间。

另外,要统一协调该路段相交的规划路以及现状路口等管线之间的连接。对于其中存在问题的部分,需要及时纳入下一步的规划安排中,这样才能确保管线的设计和施工顺利进行。另外,要结合道路的坡向以及道路两侧的实际规划情况,预留出横穿管道。如果在一些地块已经做好了相应的管线设计,则需要按照情况预留接口。
        第三,管道的竖向设计。管线之间如果出现交叉,从最底层往上的分层布置的顺序一般是污水管道→雨水管涵(或者雨水管涵→污水管道)→电信管道、燃气管道、给水管道→雨水口连接管、有线电视电缆、路灯电缆、电力套管。在进行管线竖向设计时,部分管线要结合各管线单位的要求来确定其垂直净距。如果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则需要做进一步的加固处理,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2.3加强“三网”系统设计
        实践中通过对供水系统、雨水管线、污水排放系统三种不同系统配合使用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利用效率。因此,在确定市政规划建设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三网”系统设计的关注度。(1)加强建筑物布局状况、用途及供水量状况分析,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开展供水系统设计工作,制定调研分析报告,为供水管网数量、分布状态的确定提供参考信息,促使其设计效果更加显著,提高供水系统在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应用质量。(2)设计人员应通过对管网所在区域降水量、管线埋藏深度、长度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将针对性强的雨水管线设计工作落实到位,增强雨水排出效果,为给排水系统高效运行、功能完善等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3)在完成污水排放系统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确定污水管道管径大小、分布数量等,对其路线进行科学规划,尽量避开大型建筑物,提高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污水排出效率,实现污水排放系统科学设计目标。
        2.4应用BIM技术
        2.4.1在管线与材料方面的应用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配套设施的设计中,负责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该平台的优势,BIM技术被用于建立相关项目的建筑模型。在系统功能预置计算的模式下,相应的施工设计模式新方案的最终数据也可以通过图纸进行描述。结合实际的管道连接情况,建筑物中设计搭配的解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相关层次的需求。该项目的建设设计模式的解决方案是将最终的管道连接设计与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与之相关的建筑信息内容。该系统能够在选择建筑物的设计方案时检测出隐藏的缺陷,并全面检查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意外情况,属于分析相关设计、程序和数据的一种方式。另外,BIM技术也可以为地面和排水建筑物选择替代材料。因此,在大型BIM数据库中,存在许多用于建立外观建模方法的基本标准,有关人员能够获得有关建筑物、项目和建筑材料的实际情况,并应用准确和科学的理论,有助于对新建筑物的项目进行科学研究。
        2.4.2在参数设计方面的应用
        BIM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建筑项目中的三维视图、二维视图等相关建筑信息。此外,其还可以修改建筑模型结构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并重新生成相应的过程关系模型,使建筑中的设计协调人员能够分析出新的项目模型结构以及与建筑实际情况相关的数据。相关人员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重新设置所需的编码方法程序,以确认BIM系统的正确实施。
        结语
        由于市政给排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对管线优化设计重视程度,加大对施工工艺的检验力度,以提高工程施工水平,从而确保工程质量达标,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宏俊,孟庆杰.现代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中华建设,2020(3):98-99.
        [2]刘泓.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经验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7):1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