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 100039
摘要:现阶段,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出现,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装配式建筑的构建,以发挥装配式施工的优势。装配式建筑中给排水安装施工与常规给排水施工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具体的安装施工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要充分结合其实际情况,对相关构件加以预制生产,提升给排水系统建设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的建造方式,而是将传统的“现场施工”改为“工厂制造”,真正实现了设计施工一体化,设计时需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考虑,因此设计成为关键环节,给排水设计界面也大幅度提前,在设计前期就要与建筑、结构专业协调沟通,并与各专业进行协同设计。
1装配式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策略
1.1预留孔洞与预埋套管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中,设计装配式在建筑中的热水管线和消防给水管线,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在建筑的过程中预留出排水管线的通道,提前埋好排水管线的套管,对于排水管道的设计,管道的材质和尺寸也是其设计的主要内容,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管道。在进行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内容包括:第一,当给水管道穿过基础或承重墙时,需要在建筑的过程中提前设计好排水管线的预留孔洞,留出相应的洞口,确保排水管道能够顺利地穿过孔洞,同时,保障管道顶部井控的高度大于建筑的沉降量,保障排水管道的安全性。第二,在地下室外墙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预留出套管的位置,根据排水管道的设计,在合适的位置预埋柔性或者刚性的管道,根据预埋的要求进行,确保套管预埋的合理性,根据《防水管道》中的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排水套管,保障排数管道设计的合理性,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生活。第三,当给水管道穿过屋面或者楼板中,要根据排水管道的设计方案,提前预留出套管的位置,为排水管道的建设奠定基础,确保套管或者的孔洞的外径大于管道的50~100毫米,保障管道可以顺利地通过孔洞或者套管,对排水管道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
1.2预埋管道附件
依据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孔洞不合格的情况,出现管道匹配不符合的问题,进而对排水管道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问题,所以在预留或者预埋时,一般会采用直接预埋管道附件的方式解决此问题,保障建筑和管道合理匹配,确保排水管道的顺利建设。根据以往的建设经验显示,该问题主要出现在阳台板、空调板、屋面等相关的部位,需要施工人员在建设的过程中格外注意,这几个地点也是预埋构件经常用到的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对这几个地方的建设,确保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的合理性,对排水管道的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在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排水管道相关的构件时,需要格外注意构件的清洁度,保障构件的生产符合卫生的标准。
1.3装配式深化设计
1.3.1建立建筑信息模型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利用BIM技术,能够有效规划建筑的整体内容,明确各个环节的施工情况.有利于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建筑施工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修改。同时,在某一处修改时,需对整体进行重新修改设计,若采用传统的方法,则会增加大量的工作。然而,采用BIM技术则缩短修改的时间,可以直接在模型中进行相应的修改,以此可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效率。同时,在模型的创建过程中,需根据具体的建筑数据参数,继而配置相应的模块,有利于系统能够根据参数进行自动分配,明确具体的安装步骤,以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并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1.3.2创建建筑信息数据库
在数据信息的应用中,应当采用BIM技术,创建建筑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系统可有效收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类信息。
在收集完成后,并自动将其进行有效整理,便于设计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创建的数据库,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保存,便于工作人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促使建筑施工的内容更加全面,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2装配式住宅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2.1厨房给水管线的预留
在传统的厨房给水管线设计方面,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厨房给水设计时,往往会将厨房热水、冷水管线与墙体的距离控制在250mm、400mm,以便利楼板留洞和施工作业,以致于管位安装占据的空间较大,热水与冷水管线难以与开窗范围保持一定距离,因此,在设计时更需要考虑诸多的因素或在施工中采取一定的避让措施。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由于管位留洞作业在构件加工工厂就可完成,不需要在现场预留,使得在热水、冷水管位的预留方面,可以直接贴近墙体尺寸预留预制孔洞,使得管位所占据的空间更小,为开窗留足空间,如果要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就需要充分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特征,并在设计时加强各个部门和环节的沟通,提高设计的精确性。
2.2预制板管位预留
由于在预制空调板上常常需预留雨水管和冷凝水管,如果要达到施工标准,同样需要遵守相应的设计与施工要点。比如,在某装配式建筑中,空调冷凝管洞与雨水管洞外侧与建筑墙面的距离需保持在50mm左右,需从以下方面来实现:(1)在排水管穿越楼板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预留孔洞位置和尺寸的正确性,如果涉及的是塑料管安装作业,必须要使用止水环,在安装结束以后,为达到施工标准,施工人员需将洞加以封堵,在立管周边进行阻水台的设置。有关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洞口大小、中心定位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障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施工的可实施性、便捷性。(2)在结构专业领域,结构面与建筑面属于不同的概念,需要注意二者的区分,在此工程中,如果结构完成面与建筑完成面的距离为100mm,空调冷凝管洞与雨水管洞外壁与墙体结构完成面预留孔洞的距离需要大于这一距离,一般为150mm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管线安装结束以后,雨水管与冷凝管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要达到这一设计标准,设计人员需保障各个设计参数设置的科学性。(3)空调板设计时,考虑到后续在空调的安装过程中作业流程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在空调板上预留一定的预埋件,并充分从设计的合理性出发,避免空调板预留预埋件对平面管道定位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设计时不仅仅需要考虑距离墙面预留安装尺寸,还需考虑是否存在预埋件以及预埋件的具体数量和设置位置。雨水管与冷凝水管孔洞的预留位置与结构配筋设计等息息相关。总之,在设计过程中,参与各专业须保持高度互通、确保相关设计参数的一致性并协同作业,避免错漏碰缺情况的发生。
2.3装配式卫生间
卫生间是装配式建筑中的关键空间,卫生间内的排水支管数量非常多,在传统的卫生间设计时,楼板以现浇钢筋混凝土为主,尤其是在采用隔层排水的设计方案,预留洞口的数量非常多,这一特征使得在排水管道的安装施工方面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且后续的维修与改造非常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装配式建筑卫生间的排水设计方面,统一采用的是同层排水设计方案,在降板层内安装排水支管,这种排水管道的埋设方式有效减少了楼板中的预留与预埋工作量,整体的施工相对便捷且高效。
结语
装配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建筑工业的进步和转型,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是促进设计模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给排水专业作为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系统的选择及安装方式影响着施工的便捷度及后期使用的舒适度,需要设计师严谨对待。在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时,设计师应具备灵活敏捷的思维,应结合不同类型的建筑选用不同的给排水系统方式,以践行个性化、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守立.预制装配式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7(10):91-92.
[2]党潇音.装配式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88-89.
[3]张荣升.装配式住宅建筑给排水管线的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