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浙江省 3254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繁荣发展的经济推动公共基础建设工作迈向了新的发展层次,许多崭新的思想、技术以及观念在建筑行业中显现,为建筑行业走向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融资模式的转变,许多企业开始采用PPP模式。本文首先对PPP模式的内涵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分析了PPP项目的特点,接着,就PPP模式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成本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建筑行业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PPP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对策
引言: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建筑高耸入云,见证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且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相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也会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潮流,为了提高本单位的经营效益,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审视本单位的成本管理模式与控制方式,对不合乎时宜的地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转变老旧的工作思路,采用先进的PPP管理模式。
一、PPP模式的定义
PPP是英文“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公私合作制”,这里的“公”是指政府,而“私”则是指民营企业,是指政府与民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的关系,以此关系为基础共同完成某项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合作。不过,并不是每一项公共项目都必须采取这一模式,一般情况下,当政府想要建设某一公共基础服务项目,但资金却不够富余时,才会采用这种模式。
二、PPP项目的特点
PPP属于融资方式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通过合同规范双方的行为、合作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互利互惠、双方合作的长期性和关系的复杂性。
(一)通过合同规范双方的行为
不同的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时,政府的出发点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体现项目的公益性,而企业的目的则是提高项目质量,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利益诉求的不同决定了必须通过合同规范双方的行为,在政府单位与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点,否则在各自利益的诱惑下,难免会做出有损于对方利益的事情,通过签订合同,可以比较好地对对方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约束,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同时,一旦项目出现问题,也可以比较好地确定双方的责任,做到问题可溯源,从而规范企业行为。
(二)合作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互利互惠
政府单位与民营企业有着不同的资源优势,政府在政策上有着更高的话语权,而民营企业则在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上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二者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使政府与民营企业各显身手,把各自的优势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不仅能够打造出高质量的项目,也能够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三)双方合作的长期性和关系的复杂性
PPP项目的参与主体是政府单位与民营企业,但是参与方却是众多的,税务部门、贷款部门、银行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且由于是政府与民企的合作,在制定合同、任务分工等工作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此外,由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要常年使用的,设施的维护、检修等工作也需要政府单位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因此,PPP项目因此也呈现出一定的长期性。
三、PPP模式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成本问题
如上文所述,PPP模式能够实现政府单位与民营企业的互利共赢,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但是,由于PPP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应用时限也较短,还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一)项目建设周期长,风险因素复杂
PPP项目大多数是一些带有公益性质的项目,这些公益项目往往利润较为低薄,且投资大、回报期长,例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公共自行车出租等,而现有的制度却无法与融资运营同步发展,因此,企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二)管理团队意识薄弱,未充分考虑项目整体利益,出现“重施工,轻运营”的现象
公共基础设施关键在于建设,但难点在于运行,而日常运营的成本是很高的,一般而言,公共基础设施都需要财政的支持,通常政府为了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会将其转化为建设方的成本,而企业经营的目的就在于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此举无疑会加大成本,一旦企业发生投资回报比要比预想中的低,则有可能会停止建设。另一方面,在项目前期未建立相互信任的团队,各参与者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导致后期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瓦解,最后政府不得不提早用高额资金回购。
四、PPP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
正如俗语“集腋成裘”、“积沙成塔”所言,每一项公共项目都是由一点一滴的沙子、水泥等材料建造而成的,同样的,项目建设的高昂成本也正是来源于此,为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为此,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1)材料计划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项目所需的材料进行预估,以市场价格为指导预估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价格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材料计划也应当与市场价格实现动态适应,确保材料计划制定科学合理。(2)材料使用管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各操作层按计划领料,防止浪费,如发生超额用料,施工员必须有甲方和监理签发的施工变更单及变更部门的施工预算方可领用,强化材料计划的严肃性。(3)材料的领发与收回:进场材料必须验收合格,并做好记录,确保在质量和数量上有保障。在领发材料时如无领料单不得进行发放。领发材料和收回未用完的材料都及时做好记录,为制定下次材料采购计划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时,离不开设备,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不仅会贻误工期,还会影响到企业的成本。为此,要定期地对设备进行管控,及时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企业管理团队整体素质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为了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可以定期邀请行业内的专家或者学者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将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教给企业现有的工作人员。还可以组织现有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会议,促进互相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围。
(四)加强过程监控,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特别对劳务、材料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管控数量、单价方面,形成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报告。根据分析结果,对出现指标异常的部门给予提醒,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并督促落实整改。
(五)加强工程变更管理,合理安排结算时间
PPP项目签订的合同基本是总价合同,施工中尽可能少发生调价、变更、签证,严格按照结算流程进行审核,按期移交。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考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具体表现,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必然也会不断地发展起来。PPP模式能够显著地降低政府单位的投资成本,同时社会资本的引入,也有利于带来新鲜力量,提高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实现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双赢。当前,我国在建设打造公共服务设施时,PPP模式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问题,为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可以从加强对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团队整体素质等方面入手。希望如上文所述的观念与措施能够为PPP模式的应用开辟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喻建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20(11):182+184.
[2]丁培.浅谈PPP项目施工成本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03(05):287-289.
[3]王雪芬.PPP项目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及成本控制探讨[J].幸福生活指南,2018,000(030):1-1.
[4]金平贵.PPP模式下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成本控制[J].安徽建筑,2018,v.24;No.221(03):35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