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精细化施工管理分析 田士尚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田士尚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助其发展更为迅速。
        身份证号码:37130219890710XXXX;临沂银盛泰广发房地产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6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到各行业中,助其发展更为迅速。在当今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施工市场化趋势日益加强,投资和施工关系日益复杂,管理模式的质量将决定工程的质量,人们对于施工管理模式的关注度也显著增强。在确保工程建设稳定的前提下迅速提高施工管理模式应用价值,必须实现全球化、市场化浪潮之下精细化管理模式与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度融合,规避建筑工程施工的市场风险,为建筑工程谋求最大程度上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物质的追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居住环境的要求。随着近几年来建筑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质量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涉及的项较多,粗犷式的施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需求了,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不断地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流程,从而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中,规范化、精细化及层次化是管理工作的三个层次。其中,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模式,以此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而言,重点管理内容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全过程的管理。在房建工程施工的总体和细节加强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第二,全体员工管理。针对参与到工程的各个级别、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通过高效合作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第三,市场营销和运作方式管理。例如,通过一系列员工奖励机制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建筑工程施工中精细化施工管理
        2.1在工程准备阶段应用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往往耗时长,工程量大、作业范围广泛,因此精细化管理应该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全阶段,工程准备阶段是工程的第一个环节,看似工程所涉不多,但是在整个环节中位于首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让整个建筑工程事半功倍,完成大段,工程准备阶段所涉内容多为计划性的工作,为后续的工程开展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理论基础,因此在工程准备阶段,应用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开工。在工程开始前,工程队首先要对工程进行统筹化的考量和了解项目的基本特征和情况,因为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情况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要用变化的眼光统筹看待整个工程,依照工程情况落实工程计划,制定工程开展计划,并进行前期的工程计划可行性测评,有序推动工程的开展。在项目工程计划落实后,负责工程编排工作的人员要对整体项目的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按照实际情况落实施工计划,将工程责任落实到实处。工程设计人员要详细分析工程,将工程开展需求和建筑建设特色进行融合,在参考了相关标准后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对于施工图纸的甄选,要结合工程实际问题,落实图纸中的问题,并依据项目要求进行改正,直至符合项目的建设要求,从而实现精细化的工程前期管理。在工程前期准备中,对于施工材料的选择也是十分关键的,施工材料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做好总体把关,做好施工材料的造价,把控质量,按程序严选工程材料,做好质量检验。精细化管理中,对于工程材料量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施工材料的原料选择可以根据工程的期限、工程总量和工程计划书进行把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控制成本,做到精细化管理。


        2.2加强施工进度和内容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的选材、设备安装、工艺流程、工作衔接等等都应当纳入精细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当前许多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中的施工管理模式质量仍不能满足施工活动的需求,要合理、适当的协调施工方和投资方之间不同的利益,使各种行业内部的关系得到最佳调整,在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兼顾公平和效益。另一方面,施工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和精确化必须以熟悉施工环境为前提。熟悉了解施工环境和工作内容、充分解读施工项目的建设需求,是做到高质量的施工管理模式的前提要求。首先必须在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明确施工目的和建设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必须以满足施工项目的客观目标,立足于科学合理的应用原则,结合工程当前的实际建设情况和客观地理位置、施工条件,明确施工的计划和方案,包括施工范围、主体结构、剩余工期、风险预防、施工团队素质、工艺水平等等,在细节处把握建设工程的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建筑工程理念还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到灵活应变,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以完善的措施来及时应对不同的客观条件改变。首先,施工技术规范必须具备严格的标准。为了提高工程的验收合格率,提升施工单位和投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明确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审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在竣工验收阶段达到很高的验收合格率,此后市场对于企业的期待值也会增高,企业盈利随之增多,逐渐获取更有力的市场竞争地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和环节都应当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进行规范,只有对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难度,避免其在管理层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变动。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工程施工人员组织的特点和专业,在前期做好科学合理的选拔培训,保证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达标,为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培植合适的工作人员。
        2.3施工质量
        在做好进度与技术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还要强化施工质量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中切实加强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由于建筑施工的内容较多,以混凝土施工为例,对其施工质量的PDCA管理要点进行梳理。1.“P”即计划,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在于连续浇筑施工,常见问题是裂缝、蜂窝、麻面和强度不足等问题。但实际部分项目往往为赶工期而忽视对其的振捣和养护,因此为确保浇筑质量,就必须结合实际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监理计划。2.“D”即严格按照计划,确保混凝土施工监理计划得到严格执行,具体结合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施工,确保施工方案得到高效执行。3.“C”即将实际施工与计划予以对比,针对出现的进度偏差,找出其问题的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4.“A”即解决问题,通过因果分析的方式,分析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处理。如由于选材不到位导致所选材料质量问题进行处理,需在选材方面进行处理,并做好养护。
        2.4房建工程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中会涉及各种工程设备的使用,设备价格昂贵,是建筑企业的重要财产。因此,针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时,需要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并及时检修,以此保证工程设备在寿命中能够正常使用。具体而言,在采购阶段就将设备的购置费用控制到最低水平,设备投入使用后,制定设备维修养护相关的规则制度,有效降低成本的投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记录和保存设备的各个参数,将设备管理和相关资料进行统一精细化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下精细化管理模式必须受到建筑行业的充分重视,在确保工程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迅速提升精细化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水平,完善各个阶段的施工信息系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才能提高工程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吉尚凯.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散装水泥,2020(05):24-25.
        [2]张川.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6):84+81.
        [3]高德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策略[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01):123+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