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26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整体技术的提高,我国建筑领域发展的日益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凭借其在实际建筑施工领域的多方面优势逐渐成为了当下建筑工程中极为常见的建筑结构,如何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更好地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更成为了当下建筑管理者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叠合板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绿色建造方式,可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传统建造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预制构件通过标准化设计,在工厂进行工业化生产,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拼接,其优点在于节能环保,现场湿作业少,机械化水平高,施工效率高。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主要包括预制楼板、预制梁、预制内外墙、预制空调板、预制楼梯等。其中,叠合板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中应用最多的构件,叠合板的施工质量是整个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混凝土叠合楼板由底层混凝土预制板和上层混凝土现浇层组合而成,底层预制板既作为混凝土结构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当现浇层模板。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及各地方政策的推动作用影响,装配式建筑得到飞速发展,全国各地建成大量预制装配工厂,也涌现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然而,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工程造价高、施工效率低、存在质量通病等。
1 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价值
首先,应用叠合板施工技术能够节省工期,不需要在施工现场铺设和拆除楼板底模,同时也不需要铺设底部钢筋,使现场混凝土浇筑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进而加快施工进度。其次,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叠合板通过科学应用现代集成加工技术能够使其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基于叠合板长方向进行板下支撑的合理设计,不需要模板,能够减少70%以上的材料周转材料。再次,叠合板施工对传统楼板混凝土浇筑和钢筋绑扎方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实现了整体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简化整个操作工序,能够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掌控。最后,季节气候不会对其造成限制,通常情况下,该项工程普遍选择工厂化加工方式,因此,季节气候对其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科学应用叠合板施工技术,能够使其冬季施工速度大大加快,同时还可以实现结构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2 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
2.1 锚固筋优化
叠合板中有锚固筋,其长度要大于10 cm,如果是在剪力墙或者是梁上,那么其长度就需要大于1.5 cm和3.5 cm。在完成对钢筋的绑扎后,就开始安装叠合板,那么其锚固筋和梁纵筋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影响安装的顺利完成。而且,在安装完叠合板后,不能够有效调整,无法让其恢复到原有的角度,这样就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针对其中情况,在我国相关建筑规定中,就指出可以不利用锚固筋的方法来进行施工,但是需要让其现浇板的厚度大于8 cm。通过对相关设计人员研究后,利用70 mm厚现浇层,不利用锚固筋来对其处理,虽然步骤有所简化,但是也增加了多余的钢筋,在布置管线过程中,就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加以深入考虑。
2.2 叠合板运输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在存储、运输、吊装、预制混凝土构建过程中,如果其出现损坏,很难对其进行科学修补,不仅会在一定程度内延误工期,还会使其整体项目工程出现经济损失。基于此,相关单位在运输构件之前,需要进行运输方案的科学制定,同时在运输之前基于相关清单对其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和规格进行仔细核对,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和合格印。其次,需要科学选择运输车辆,可以选择使用平板拖车或大吨位卡车进行运输,通常情况下,在运输叠合板时,需要采取平层叠放的方式。在装车时,需要在车厢底部铺两根木方,确保其截面为10×10cm2,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木方上垫一块厚度15mm以上的柔性垫和硬橡胶垫,基于预制板尺寸进行支点方木的合理设置。最后,在具体运输构件时,需要先分析运输路线,对其沿途情况进行仔细查看,确保运输路线的路况较好。
在具体运输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车辆平稳行驶,避免车辆颠簸、猛加速或紧急制动等情况,进而保障相关单位在运输构件过程中,外力因素不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有效避免构件出现掉角、裂纹或断裂等现象。
2.3 构件进场验收
①预制构件进场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明书、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结构性能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②预制构件进场时,叠合板明显部位必须注明吊点位置、安装方向;预制构件外观不得存有对构件受力性能、安全性能、使用性能有影响的缺陷,不得存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③构件进场后,应根据预制构件质量验收标准逐块验收,留有验收记录及影像资料。④根据施工进度及叠合板吊装顺序,确定每层吊装所需的叠合板及此类构件在车上的安放位置和运输到现场堆放位置,便于按顺序吊装施工。
2.4 支撑体系设计
在进行叠合板施工作业之前,需要进行立杆支撑的合理搭设,在我国现阶段开展具体工作,通常存在两种支撑体系。其一为木模板支撑,通常情况下,洋房立杆选择使用承插盘扣架体施工,在立杆顶端需要科学应用可调顶撑,确保能够对其支撑标高进行科学调节,将双钢管主龙骨放置在U托内,然后在主龙骨上进行木方次龙骨的合理设置,将其间距控制在200mm。次龙骨中间和周围一圈需要合理铺设废模板条,同时还需要在模板和周边叠合板接缝处进行海绵条的合理粘贴,进而有效避免出现漏浆现象。其二为铝模板支撑,在进行铝模板设计过程中,需要在叠合板区域进行支撑龙骨的合理深化,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叠合板支撑和标高调节。
2.5 叠合板面层钢筋绑扎及验收
依据结构设计图纸,预制板安装完成后需绑扎负筋、板缝处钢筋。①叠合板面层钢筋绑扎时,应根据在叠合板上方钢筋间距控制线绑扎。②楼板上层钢筋设置在预留的桁架钢筋上并绑扎固定,防止偏移或混凝土浇筑时上浮。③叠合板桁架钢筋作为叠合板面层钢筋的马凳,确保面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④对已铺设好的钢筋、模板进行检查、保护,禁止在预制板上行走,禁止扳动、切断钢筋。
2.6 质量控制
在叠合板运输到现场后,必须要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场地中,并且有专人来对其进行管理。其堆放高度不能够超过三层,如果是遇到一些恶劣天气,那么就应该在叠合板的表面增加彩条布,在三天之内必须要能够进行安装。在安装完叠合板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测量标高,如果在这其中发现高度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调整。要将高度的误差控制在5 mm以内,如果在完成叠合板的安装后,依然发现其平整度不满足要求,就不能够在上部浇筑混凝土。此外,在叠合板的接缝处,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内容来绑扎钢筋,其钢筋应该要能够严格相应距离来进行。并且,在纵筋施工过程中,要禁止弯折,可以在施工前先对其梁下纵筋进行绑扎,然后在安装完叠合板后,在对梁上进行绑扎,这样就能够避免因为钢筋疲劳而影响其强度。
结语
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叠合板施工技术时,叠合板制作、叠合板运输、叠合板吊装、支撑体系设计和上层混凝土浇筑是其极其重要的工作内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合理优化,确保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推进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鑫,胡溶川,杨镇.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5):98-99.
[2]冯军岗.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25):12-13.
[3]林冬良,唐世凯,杨延仲.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7):172,175.
[4]刘改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0):134-136.
[5]白健.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9,41(4):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