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林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林晨
[导读] 摘要: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配置越来越受到重视。
        身份证号码:33108119900910xxxx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植物的配置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园林建设中,植物的排列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合理安排园林植物,展现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独特的艺术效果。根据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分析植物配置和规划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
        引言
        植物作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生态景观建筑带来生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园林已经成为未来园林的发展方向。为了使整个花园的植物布置看起来和谐,需要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突出景观的主题、意境和特点。
        1植物配置与规划原则的景观设计
        1.1生态原则和地域原则
        首先,生态学是当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园林植物的配置除了美化市容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附作用和对灰尘的吸收作用,净化城市空间,调节城市气候,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最后,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也更有利于植物的相互补充、生长和繁殖,以免破坏城市本身复杂的植物群落系统。同时,每个城市、区域、小区域的园林都要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例如,每个城市都会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以反映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素质。
        1.2景观与经济原则
        景观原则主要是指植物的排列和规划,以达到美学效果,具有美化、娱乐和美化外观的效果。因此,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功能,从整体上把握植物在四季中的审美效果,力求通过植物配置,使这些植物在不同季节与周围环境形成不同姿态的美丽画面,从而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经济原则是指在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和规划中,根据景观的位置和功能要求调整资金投入,尽可能节约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在配置和设计中充分考虑植物组合的美观性、稳定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因此,在植物配置和规划中,应选择寿命长、管理粗放、耐修剪、生长速度适中的植物,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1.3统一平衡原则
        统一原则是指在植物配置和规划中,应注意植物质量、线条、比例、颜色和树形的一定差异和变化,表现出多样性。但这些变化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总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一定的统一感,能引起人们的联想。这种变化中的统一,既不单调也不呆板,更能体现这个城市或地区的独有特征。平衡的原则是注意植物颜色、体积、质地、枝叶的平衡搭配,既不能反差太大,也不能光线太强。既不凝重大气,也不小家子气轻浮。因此,根据周围环境,需要采用有规律的或自然的方法来体现平衡感。比如在庄严的墓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经常用规律性的平衡来表现平衡,而在公园、景点、植物园、园林等自然环境中,则经常使用自然平衡。
        2景观植物配置分析
        2.1水面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中的水面通常以自然湖泊或溪流的形式存在。由于生态园林中的水面景观多为开阔宁静,低于人们的视线,利用水生植物装饰水面,既能增加水面层次,又能丰富水面的物种多样性,使寂静的水面得到装饰衬托,显得生机勃勃。生态园林中适合水面的水生植物主要是漂浮植物、漂浮植物和适宜的挺水植物,如荷花、睡莲、水葫芦等。不同的植物材料会在水面上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使植物在形状和质量上与水面相协调。
        2.2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河岸的分界线。浅绿透明的水色是调和各种景观色彩的底色,如绿草绿叶、蓝天白云等,但却能衬托出艳丽的花树灌木、草本花卉或秋色。平坦的水面在符合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通过配置各种树形、线条的植物来丰富线条构成,达到不死板、起伏的林冠线,使边缘生态景观形成密度、明暗的强烈对比,达到“接受平淡,拒绝庸俗”的原则,形成通透的线条,增加整个环境的趣味性。比如杭州西湖白堤上桃树相间,却没有拥堵。生态园林中的水体边缘植物大多是比较适合浅水生长的水生植物,如菖蒲、慈姑、白屈菜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在水面上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实现水面和滨水区的自然交叉,形成美丽的生态景观。


        2.3生态园林中植物与微地形的搭配
        微地形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相对较少的地区,针对巨大地形和大地形(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而设计的模拟大地形形状及其起伏的地形。)在地理上,它的起伏变化不大。生态园林中微地形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丰富植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园林的景观水平,还可以保护微地形,防止雨水侵蚀造成的土壤侵蚀。布置植物时,首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考虑生态环境是否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比如地形向阳面和背阴面的植物,要根据其不同的环境特点来选择。由于风力大,地形顶部应选择深根植物,靠近水体边缘的地形应选择耐湿植物。其次,要考虑植物是否符合生态美学特征,是否能改变单一的地形线,增加层次,美化环境。生态园林中微地形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此外,还应考虑生长速度快、四季常青的植物、具有良好防风和抗污染生态效益的植物,以创造有趣、适应性强的生态景观。
        2.4生态园林中植物与其他元素的搭配
        生态园林除了植物、水、地形的搭配,还有其他的元素,比如小品、道路等。它们的植物搭配在生态园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品的搭配上,生态园林植物应充分考虑小品的特点,在思想表达上与小品相协调,合理选择植物类型和种植形式,产生更具感染力的小品景观,在生态园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态园林的道路配置中,考虑生活园林的道路多为自然园林道路,因此种植方式多为自然。结合生态环境,选择姿态优美自然、身材高大的植物,采用适当的灌木和草本层次配置,营造出既满足生态功能,又自然的自然意境景观。
        3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方法
        3.1确保植物种类多样化
        作为生态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会在园林绿化中形成不同的景观。各种不同形态、不同习性的植物形成的景观,具有立体、多层次、多色彩的特点,为人们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居住空间,让忙碌的当代人随时随地感受到原生态的美好。植物配置要保证植物种类多样化。
        3.2当地适应,优先考虑本地植物
        (1)选择乡土植物更容易建设城市生态园林。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在当地生态园林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园林绿化的具体实践中,如果用本土植物代替外来植物,就可以很好地保持这个地区的生态平衡。
        (2)选择乡土植物进行造景往往会在该地区形成独特的植物群落和景观观,有利于当地文化景观的最终形成。
        (3)选择乡土植物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当地种植的植物来源广泛,各种规格的幼苗很容易获得。此外,本地植物幼苗来自当地,只需要很短的运输距离,可以大大节省运输时间和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乡土植物移栽前后环境变化不大,苗木成活率提高。
        3.3乔、灌、草等基础绿化植物的合理搭配
        在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不仅仅是在保证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多使用乡土植物,少使用外来植物。还要注意各种绿化植物的交叉使用。比如乔、灌、草三种植物的选择与排列。只有崇尚自然,遵循“虽由人造,但自然创造出有创意的景观”的原则。使树、灌木、草有机融合,就像模仿自然一样,在布置造景植物的过程中,牢牢把握骨架是树,点缀是花和灌木,背景是草坪。这样,在忙碌的生活之后,人们可以在树荫下有更多的休闲空间。在树下,人们可以进行各种休闲活动,如散步、聊天、阅读和学习等。,而点缀的鲜花、灌木和草坪作为背景可以让人更接近自然。
        结语
        总之,园林绿化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城市面貌的重要一步。在实际植物配置中,应遵循相应的原则,运用合理的配置技术,提高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伟伟.园林绿化的植物配 置 [J].中国科技财富,2012,(6):41.
        [2] 李晓杰.谈园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及绿化施工 [J].吉 林蔬菜,2014,(5):48-49.
        [3] 水恒源.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J].华章,2011
        [4] 张新华.浅谈园林植物优化配置方式 [J].河北林业,2011
        [5] 吴燕丽.园林设计植物配置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