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安全与抗震性能检测鉴定的若干问题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戴娟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不断的深入发展,为了能够充分保证建筑安全与抗震性能,加强对其检测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不断的深入发展,为了能够充分保证建筑安全与抗震性能,加强对其检测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基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作出了阐述,同时对建筑结构安全检测、建筑工程安全与抗震鉴定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建筑安全;抗震性能;检测鉴定;若干问题
        1建筑工程检测鉴定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1.1现场查勘与相关材料搜集
        现场查勘与材料搜集作为建筑工程检测鉴定的基础工作,通过实现对现场查勘,有助于检测单位更全面的了解建筑物质量情况,同时还能够对建筑工程有无损伤或者损伤范围进行掌握[1]。根据实际的查勘结果,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使用现状、损伤类型等进而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检测鉴定方案。收集建筑物的原始资料: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构集建筑设计施工图、施工验收资料等;收集建筑物的使用历史资料:用途是否变更、是否进行过改建扩建及加层、是否受过灾害等。以上资料有助于检测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以及检测鉴定结果的验证,材料的溯源等。
        1.2制定完善的检测鉴定方案
        在建筑工程安全及抗震性能的检测鉴定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结构体系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调查结果,委托内容等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检测鉴定方案。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检测项目、检测鉴定目的、检测依据、检测内容,以及检测方法是否合理、具体的检测数量、构件承载力计算等相关内容。检测鉴定方案能否执行,应得到客户的同意认可。
        1.3现场检查与检测
        在建筑物安全及抗震性能现场检测过程中,通过随机抽样对建筑结构重要构件的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以及是否损伤进行现场检测鉴定。为了保证其确定的有效性,则必须加强对现场检测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以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能力。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切勿出现少检漏检现象。与此同时,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并且要选择科学的检测方法。此外,检测抽检数量应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进行随机抽样,并且要满足检测项目的精度要求。
        1.4检测数据的计算分析
        在检测数据的计算工程当中,建筑工程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检测标准,同时要按照其标准给定的公式、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相关计算,不得随意取舍数据。如若运用两种方法开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如若确定出哪种方法更有效,更能够满足检测的标准。其中另一种方法为校验性,切勿对其进行随意更改。相對于检测中的离群数据而言,可根据《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83)的规定进行处理。
        1.5结构构件与基础承载力验算
        为了能够有效的分析结构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就需要结合检测数据的结果,以及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构件是否出现损伤及荷载分布等相关因素。而在基础承载力验算中,涉及到基础层持力层的地质情况,地基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现象;基础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钢筋配置、构件是否出现损伤、及荷载分布等问题。应对建筑承载力验算进行深入的探讨。
        2建筑结构安全检测
        2.1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过程当中:具体的检测方法与检测内容,需要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年代、结构设计资料、使用历史、损伤状况以及检测目的等相关内容进行确定。现场检测内容如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钢筋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损伤、变形等内容检测记录。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裂缝或其他损伤等四个检查项目进行。
        2.2砌体结构
        在砌体结构现场检测过程当中,具体的检测方法与检测内容,需要结合砌体结构的建筑年代、结构设计资料、使用历史、损伤状况以及检测目的等相关内容确定。现场检测内容如下:砌体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砌块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砌体砌筑工艺、砌体的损伤、变形及构造等内容检测记录。
        砌体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和裂缝或其他损伤等四个检查项目进行。
        2.3钢结构
        在钢结构现场检测过程当中,具体的检测方法与检测内容,需要结合钢结构的建筑年代、受力体系、结构设计资料、钢材出厂资料、使用历史、损伤状况以及检测目的等相关内容确定。现场检测内容如下:结构布置、钢材强度、损伤、变形、构件尺寸、连接节点、以及构造等内容检测记录。
        钢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承载的位移或变形等三个检查项目进行。
        3建筑工程安全与抗震鉴定分析
        3.1建筑安全与抗震性能鉴定标准
        在对建筑工程损伤进行分析过程中,存在诸多引发其损伤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原因:设计欠缺考虑、材料自身温度收缩、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达标以及周边环境等相关因素所影响。在建筑工程安全与抗震性能检测鉴定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执行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的考虑。例如: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造措施以及结构构件承载力等,同时需要对上述这些内容作出综合评价。
        3.2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综合评价
        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造措施、构件的抗震承载能力等。结构构件是否合理,完全取决于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同时在地震作用力下减少扭转效应。此外,保证结构体系合理,不但能够确保构建的结构分析模型符合实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结构传力路径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结构和构件承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构件承载能力与结构变形能力。而结构构造与结构和构件的变形能力等抗震能力存在密切的关系[2]。在保证抗震构造措施严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一旦某个构件的承载力未能够达到相关标准,则需要重点强化对构件承载能力综合分析。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规模化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物抗震性能,建筑物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给予建筑结构设计足够的重视。同时根据建筑结构的建设年代、结构类型以及地基基础类型等,制定出较为合理检测鉴定方案。做好建筑结构安全检测与抗震性能鉴定工作,及时排除建筑结构承载力不足及抗震性能薄弱带来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符合现代经济及设计合理的加固方案,进而全面提升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史诺.振动环境下建筑工程抗震性智能检测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0):119-123.
        [2]陈方宇,赵延忠.基于MLP模型的建筑结构损伤检测与抗震性能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40(01):91-95.
        [3]既有公共建筑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完成[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7(07):69.
        作者简介:
        戴娟,身份证号码;321085197709038227,研究方向:建筑安全监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