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林西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赤峰市 025250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人力资源管理,是单位服务工作得以流畅实施的主要活动。为此,本文结合事业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着重从管理理念调节、管理组织结构灵活化转变等方面,分析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以达到结合工作实施要点,不断进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最优化调节的目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利用计划、组织、领导、监督、激励、协调、控制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服务作用日益凸显,在社会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业单位体制在近些年也在不断改革,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对应调整。如何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适应事业单位的变革也是目前事业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概述
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的工作单位,不具备盈利性,因此其工作价值不能直接通过物质形式进行体现,通常包括一些国家性质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是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讲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来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进行优化能够不断完善当前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建设一支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能够充分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避免工作混乱等问题,同时有效发挥激励作用,通过完善薪资待遇等措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还能够有效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建设,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念陈旧
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问题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选人方法,主要流程是个人报名后,事业单位进行初审,个体通过笔试和面试后,用人单位再对个体进行资格审查和体检,通过后才能进入事业单位,这样的招聘模式存在一定的漏洞,录取的员工都是笔试和面试水平较高,但不能做到全面了解每一位员工,对员工特长、兴趣、职业想法等都不能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导致员工不适应岗位工作内容,员工积极性下降。员工对事业单位的印象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只要通过考试就可以了,被录取后并不能积极有效的开展工作。
2.2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模式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体推进过程中,管理组织模式化问题,始终是围绕在事业单位改革内部的因素。首先,事业单位工作结构体系明显,各个部门工作的展开,均需要按照流程交接。虽然此模式能够避免局部工作实施活动混乱,但冗余的交接过程,势必会导致人员工作相互推诿的现象,不利于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其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手段运用过于呆板,实际操作部分对接需要线上线下同步实行,信息手段运用价值并未在人员管理组织简化中发挥作用。
2.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制度欠佳
现阶段,创新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如何完成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并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与挖掘,最终通过与实际需求的结合,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激励机制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常被应用于事业单位之中,但“干多干少一个样”思想的残留,仍然对激励制度产生着制约,很多事业单位在激励制度的应用中,往往讲求论资排辈,而非是以能力论英雄,最终导致有效的激励制度流于形式,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
3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3.1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系统建设
人才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挖掘人才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的首要工作。首先,要做到重视人才,其次,为员工提供创造和发挥的机会,让员工寻找机会,发挥自我的价值,最后,定期考核和培训,主动挖掘员工更多的可能性。要注重对员工技能、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督促员工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重视核心工作,优化管理过程。
3.2柔性化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组织
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从调整其工作实施组织层面寻求工作实施方案。其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简化,将冗余的人力资源管理步骤进行合并处理,以实现科学调节的作用。其二,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开展时,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给予相应调节。具体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优化调整期间,为适应新时期工作实践需要,工作人员在各个方面所给予的管理组织调节要点概括为:(1)结合工作具体需要,将人员管理分为日常工作管理、外出项目考察管理、薪酬管理、福利待遇管理等部分。同时,对应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适当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安排,将人员情况考察记录等非必要性环节进行合并,以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也避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冗余。(2)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体推进期间,将信息化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入加强,也是其活动推进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期间,尽量将人员动态考察操作内容延伸到单位基层人员管理层面,线上进行日常工作绩效、工作任务分配等方面内容,线下进行资料整理与档案信息全面整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新方法的优势。柔性化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的转变,不仅在于结合事业单位各个部分活动实施的具体需求,有序进行人力资源条件的综合调整,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
3.3健全人力资源激励制度
针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激励制度在实践中不可或缺。激励制度作为一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调剂,其应当以客观的考核为基础依据,开启全方位、多视角的考核模式,并将各个节点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形成对应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异的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如此一来,既让员工保持必要的危机感,又能够在积极的工作中获益,构建起完善的激励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得到灵活应用。一方面,激励制度的建立应当遵循科学的原则,避免侧重惩罚忽视激励,或者一味给予激励而产生人员的浮躁心理,从而赋予激励制度以科学性。另一方面,保持绩效评价的公平客观性,深刻改变以往的主观评价因素,利用量化指标及非量化指标的结合,对人员实施综合性的评价,增强激励制度的应用效果。
结语
重视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各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国家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保证人才科学合理利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复杂性,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也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帅.浅谈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12):246.
[2]管郑颖.探究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要点[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9):183.
[3]赵宏彬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思考[J].冶金丛刊,2017(1):255-256.
[4]许波.基层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规划与柔性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7(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