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于BIM技术的模块化冷水机房施工工法的概论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徐小劲1 万义贵2 吴永建3
[导读]

        1.身份证号码:51382219881003xxxx
        2.身份证号码:51060319871114xxxx
        3.身份证号码:53038119950827xxxx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1.前言
        车站冷水机房的施工涉及到焊接、材料搬运、设备就位、安装调试等工作,影响现场文明施工,给现场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要实现高要求高质量的安全文明施工,机房运行维护方便,设备检修更新便捷。关键在于冷水机房的整体规划、布局与现场实施质量的控制。工厂化、装配式施工,且缩短现场工期。地铁车站机房设备空间狭小,设备管线多,排布紧凑。主要大型设备包括三台冷水机组、三台冷冻水泵、三台冷却水泵、分水器与集水器,管线系统包括冷冻水管、冷却水管、两条1000X1000排风风管,以及消防水管、动照桥架等。维修空间狭小,设备拆卸搬运工序复杂、互相影响。利用BIM技术进行现场深化设计,合理布局,进行模块分割。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机电安装与装修工程中,为减少现场动火作业,加快现场施工进度,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公司联合设计单位和相关设计施工一体化实施单位开展科技创新,通过兴隆站、海昌路站冷水机房安装施工实践,逐渐形成了地铁车站基于BIM技术的模块化冷水机房施工工法。在缩短现场施工工期、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质量、合理规划布局冷水机房安装空间,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以后的冷水机房施工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2.工法特点
        与传统的施工现场量测、切割、拼装、焊接施工工法相比,本工法具有以下特点:
        2.0.1现场安装条件数据更精准。采用既有土建结构精确量测技术,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的空间三维点云数据提取,获得施工现场安装条件精确数据。
        2.0.2方案可实施性更强。根据建筑结构施工图创建BIM模型,利用点云数据创建三维模型对BIM模型进行修正。根据厂家提供设备真实尺寸参数,用于BIM机电设备模型创建。结合BIM技术对冷水机房设备、管线进行位置规划与布局,对设备、管线模块进行合理划分,提前考虑好安装、运输空间,制定安装实施步骤。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实施方案。
        2.0.3模型生成加工清单,构件加工更精确。从完成的BIM模型模块化方案中导出材料表清单,以及模块钢支架等信息。充分利用数控机床自动加工技术,直接从模型中导出深化的模块加工制造参数,数控机床根据加工数据进行自动化生产加工部件。成品部件粘贴安装信息二维码,方便查询和使用。采用高精度模块化预制拼装技术,在设计、加工、制造、运输、拼装全过程中,综合各方因素,控制模块接口的误差,保证设备管线实施的质量。
        2.0.4实现工厂化预制。主要切割、焊接工序采用工厂化数控机床加工,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化、预制化生产,减少现场施工工作时间,减少现场焊接、动火作业工作,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2.0.5施工工序更合理,实现模块组装。提前规划安装运输路线、安装顺序,为现场安装实施和以后维修、拆卸、搬运预留足够的通道。统一布局、合理规划,保证施工有序性和合理性。能够充分利用现场狭小的安装空间进行快速施工。实现工厂化生产、模块组装,吊装搬运至现场进行拼装连接施工。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地铁车站中冷水机房的深化设计、施工。对于其它类似的民用建筑以及涉及到冷水机房深化设计与施工的工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工艺原理
        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既有建筑结构的三维点云数据,并修正土建结构BIM模型。基于实际设备参数及精确的BIM模型进行冷水机房深化设计,对冷水机房综合管线进行合理分割并导出各部位管线加工数据,将数据导入数字化机床进行自动化加工。从深化BIM方案中直接导出设备及管线工程量,制定设备到货时间表,并提交工程材料采购计划表。将模块吊装、运输至车站,进行定位、安装、连接、试压等,实现工厂化预制。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图5.1 施工工艺流程图
        5.2操作要点
        5.2.1既有建筑结构BIM模型创建
        收集建筑结构施工图图纸,根据施工图创建冷水机房建筑结构BIM模型。
        因影响建筑结构施工因素很多,施工队伍按照施工蓝图建成的主体结构图纸会有一定误差,再则,设计前期施工图资料搜集不完整,缺少变更资料文件。因此获取现场主体结构准确的空间尺寸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为准确获取现场安装空间真实数据,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既有主体结构进行三维空间扫描,获得空间点云数据。这样有效的解决了现场施工误差,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实际建筑结构空间与原设计图纸的偏差,避免深化模型与现场不符的问题。通过系列软件对点云数据处理后,能够获得现场确切的三维空间尺寸。点云数据生成的现场安装空间三维模型示例如图5.2.1
        将三维点云数据生成模型与BIM建筑结构模型进行对比,利用三维点云模型对BIM模型进行校核,对空间尺寸差异大的部分进行分析确认,对BIM模型进行纠正。通过现场复核后对BIM模型进行调整。在冷水机房既有结构设定测量特征点,通过特征点与模型中对应点进行互相校核,并利用选定的测量定位特定点作为后期安装定位参照点。采用全站仪对现场施工点位进行施工放样,为后期现场安装做准备。
 
        图5.2.1 既有建筑结构三维模型示例
        5.2.2采用BIM技术进行机电管综深化与模块划分方案比选
        在利用三维点云模型复核纠正后的模型上,根据通风空调、低压动照专业相关图纸,创建三维管综模型。根据地铁综合管线深化设计要求,制定冷水机房管综深化方案。全专业考虑,从运输线路、安装、调试全过程考虑,全面模拟现场施工实施情况。不断深化设计管线布置方案,协调专业间矛盾,优化冷水机房平面布局。要求模块分割合理,运输方便,高效节能,方便维护。
        冷水机房设备管线深化方案形成后,提出模型化分割方案。进行方案深化设计审核,审核中提出的修改意见要进行继续深化,直至满足深化要求。以达到模型分割合理、运输方便。
        深化设计三维模型(以海昌路站为例)如图5.2.2-1,冷冻水泵模块如图5.2.2-2,冷却水泵模块如图5.2.2-3
 
        图5.2.2-1 深化设计三维模型图
 
        图5.2.2-2 冷冻水泵模块
 
        图5.2.2-3冷却水泵模块
        5.2.3管综深化方案数据导出及管线自动生产加工
        将通过方案深化审核的模块化模型进行加工数据导出,利用后续机械加工部件数据导出软件,例如Rebro,对冷水机房深化设计方案中各部分管线导出加工数据。将BIM模型机械加工数据导出后,直接将加工尺寸数据导入数字化机床进行自动加工。各个部件成品粘贴安装位置识别二维码,加工完成的部件粘贴对应的二维码。通过管理平台识别二维码,可以找出该部件的安装位置、构件编号、构件尺寸等详细信息。
        同时,利用深化BIM方案导出设备、管道材料表,确定到货时间节点。模块内包含阀门、法兰盘、管段在模块安装支架上进行安装连接。尤其对各个管道接口法兰盘等连接关键节点,要进行精确定位安装,为后期模块拼装连接做好准备。某些大型设备,需要进行安装前期相关准备工作,例如冷水机组需进行法兰接口工厂焊接等。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等设备需进行模块支架固定安装,即进行模块化工厂组装施工。对已经完成的模块要进行要进行模块校核,是否符合深化设计方案。采集已经完成的模型的点云数据生成三维模型,利用点云三维模型进行预拼装。
        各个模块要进行吊装、搬运、安装施工模拟,确保站内运输通道有足够宽度,后期封闭墙体设置合理。
        数控机床示例参见图5.2.3。
 
        图5.2.3数控机床示例图片
        5.2.4模块支架深化设计数据导出加工
        对冷水机房管综模型进行分割后,分别计算各个分块的重量,进行钢框架受力分析,按相关规定制作对应钢结构框架。以便后期吊装运输,完成管综部件加工后,在加工厂进行拼装焊接作业,对模型进行钢框架焊接安装。要满足吊装、运输的便捷性、安全性。满足运输过程中受力变形要求。
        设备进场后使用汽车吊将其从运输车上吊至地面;吊装前检查吊装绳有无断裂,是否符合规范;吊装勾保险装置是否完好;信号工、司索工、操作人员证件是否齐全;以上都符合要求方可吊装。
        起吊设备时,要先进行试吊,观察设备受力及平衡情况,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正式起吊;吊装时吊车车臂下严禁站人,吊装位置做好防护;设备下落速度要平缓,作业人员要在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设备即将落地前,要有相关人员进行扶持调整,保证设备的落点正确无误。
        受力点不得使机组底座产生扭曲和变形。吊装机组的钢绳注意不要使仪表盘、油管、气管、液管、各仪表引压管受力,钢丝绳与设备接触处应垫以软木或其它软质材料,以防止钢丝绳擦伤设备表面油漆。
        5.2.5设备安装(模块连接就位)
        1冷水机组安装
        1)冷水机组货到工地后,按规定核对其机型、厂家,有无损坏说明书和合格证等。
        2)冷水机组安装前,应对其基础进行验收,基础标高、位置、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基础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漏筋,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当设计无要求时,基础顶面距地坪装修完成面不应小于150mm。
        3)安装放置设备,应用衬垫将设备垫妥,防止设备变形及受潮;设备应捆扎稳固,主要承力点应高于设备重心,以防倾侧。
        4)受力点不得使机组底座产生扭曲和变形。吊装机组的钢绳注意不要使仪表盘、油管、气管、液管、各仪表引压管受力,钢丝绳与设备接触处应垫以软木或其它软质材料,以防止钢丝绳擦伤设备表面油漆。
        5)将机组模块搬运到基础旁,然后起吊到基础上方一定的高度上,使机组对准基础上事先划好的纵横中心线,徐徐地下落到基础上。
        6)机组模块就位后,它的中心线应与基础中心线重合。若出现纵横偏差,可用橇棍伸入底座和基础之间空隙处的适当位置,前后左右地拔动设备底座,直至拔正为止。
        7)机组需防潮,安装平稳、牢固、稳定,机组纵、横向水平度。
        8)机组安装应用衬垫将设备垫妥,防止设备变形及受潮;设备应捆扎稳固,主要承力点应高于设备重心,以防倾侧。受力点不得使机组底座产生扭曲和变形;用水平仪测量机组压缩机的纵、横向水平度。纵、横向水平度允许偏差均为1/1000,机座底垫橡胶减振垫。
        2水泵安装
        1)水泵安装前,应对设备型号、规格和质量文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安装。
        2)水泵安装前,应对其基础进行验收,基础标高、位置、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基础表面无蜂窝、麻面、裂纹、漏筋,验收合格后方能安装。当设计无要求时,基础顶面距地坪装修完成面不应小于150mm。
        3)三个冷却水泵作为一组与模块支架组成一个模块,水泵直接在加工厂房中安装在模块支架上,水泵与模块钢支架之间应设减振垫,减振垫的厚度宜采用20mm,减振垫应成对放置,设备应采用螺栓与钢支架模块进行固定。
        4)水泵就位时,纵向中心轴线应与模块钢支架中心线重合对齐,并找平找正。
        5)水泵吸入口处应有不小于2倍管径的直管段,吸入口不应直接安装弯头。
        6)吸入口水平段上严禁因避让其他管道安装向上或向下的弯管。
        7)入水管段安装顺序依次应为:阀门、Y型过滤器、橡胶软接头、偏心变径。水泵吸入管变径采用偏心变径管,顶平。
        8)出水管段安装顺序依次应为:同心变径管、橡胶软接头、止回阀、阀门。
        9)进出水管均应设置独立的管道支吊架,防止设备受力。
        10)水泵模块组装完成后,应进行同轴度校正。
        11)地面垫层和基础施工前应先敷设接地扁钢,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可靠接地。
        3集分水器
        1)集分水器设置混凝土基础,基础顶面距地坪装修完成面为150mm,集分水器支架统一采用10#镀锌槽钢制作,支架高度为600mm。
        2)集分水器与支架之间应设置绝热木托,绝热木托厚度与保温厚度一致,宽度与支架宽度一致。
        3)成排阀门的排列应整齐美观。
        4)膨胀水箱定压管不得设置在集水器。膨胀水管补水点在冷冻水泵吸入口总管处,选取点结合设计图纸并根据现场实际管线敷设情况尽可能靠近吸入口总管的水平管段。冷冻水系统快速补水管手动阀门应设置机房内便于操作处,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
        4传感器安装
        1)仪表数量:流量传感器 1 台;压力传感器 3 只;温度传感器 4 只;每台冷机自带水流开关 2 只(检测冷冻水,冷却水水流)。
        2)流量传感器器安装原则:在水平管道的最地点或者垂直管道上,安装在冷冻水回水水平管道的最低点;直管段要求:上游侧为 10 倍的管径(最小为 5 倍),下游侧为 5 倍管径(最小为 3 倍)
        3)冷冻水供水母管传感器上面安装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沿着水流方向依次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间隔 3 到 5 倍的管径;
        4)冷冻水回水母管上面安装的传感器有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沿着水流方向依次为流量传感器(满足第 2 条安装原则),压力传感器,温 度传感器间隔 3 到 5 倍的管径。
        5)冷却水出水(站在冷机的角度)主管上(冷却水旁通阀前侧)安装的传感器有压力,温度传感器:沿着水流方向依次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间隔3 到 5 倍的管径
        6)冷却水回水(站在冷机的角度)主管上安装一只温度传感器。
        7)分割在模块钢支架管段范围内的传感器在加工厂中安装在模块钢支架中,与对应管段或者设备组装成一个模块安装单元。整体吊装运输就位安装。
        5.2.6现场安装准备及设备基础等工作
        1设备基础施工
        根据深化设计方案平面布置图,进行设备基础施工,机房排水沟施工。在BIM模型中设定参考点位,用以校核现场施工精度,设备基础平整度等情况。确保模块安装位置的精确度。对不满足要求的要及时调整。
        2现场运输通道及安装条件确定
        1)设备运输路线确定
        采用汽车吊装模块、运输至车站,以兴隆站为例,运输至车站二号风亭组,活塞风井口处。将模块吊装至活塞风井内,采用地坦克及滑轮水平运输,通过人防门运输至冷水机房。在冷水机房靠近车站小里程方向设置后期砌筑封闭墙体,作为临时运输通道。
        模块支架长X宽X高尺寸为3770X2500X3650,满足运输通道宽度,并有足够的富余空间。运输顺序为分集水器模块、冷水机组模块、冷却水泵模块、冷冻水泵模块,其他连接管段、装配构件运输。
        5.2.7 吊装运输与设备现场安装
        采用BIM三维施工模拟,设备吊装、运输施工现场情况,先对整个流程进行演示。采用全站仪将BIM模型中的安装点位在施工现场进行放样。若现场偏差较大要及时调整,并找到原因以及最优解决方案。设备要进行多次预拼装,校核连接安装精度,确保符合安装规范要求。
        吊装就位安装无误后,同时进行后砌筑墙体封闭施工。
        5.2.8 阀门及管道压力试验
        1阀门安装完成前应对阀门进行压力和强度试验
        1)将试压泵、阀门、压力表、进水管接在管路上并灌水,待满水后将管道系统内的空气排净放气阀流水为止),关闭放气阀。待灌满后关进水阀。
        用手动试压泵或电动试压泵加压,压力应逐渐升高,一般分2~3次升到试验压力。当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停止加压。
        2)工作压力大于1.0MPa及在主干上起到切断作用和系统冷水运行转发调节功能的阀门和止回阀,应进行壳体强度和阀瓣密封性能的试验,且应试验合格。壳体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常温条件下公称压力的1.5倍,持续时间不应小于5min,阀门的壳体、填料无渗漏。严密性试验应为公称压力的1.1倍)在试验持续的时间(60min)内保持压力不变。
        2管道安装完成后应对管道进行压力和强度试验
        1)将试压泵、阀门、压力表、进水管接在管路上并灌水,待满水后将管道系统内的空气排净放气阀流水为止),关闭放气阀。待灌满后关进水阀。
        2)用手动试压泵或电动试压泵加压,压力应逐渐升高,一般分2~3次升到试验压力(1.5MPa)。当压力达到试验压力时停止加压。
        3)空调水管在试验压力下,稳压30分钟,且无渗漏水现象,压力表指针下降不超过0.05Mpa,且目测管道无变形就认为强度试验合格。
        4)把压力降至工作压力进行严密性试验。在工作压力下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查,稳压24小时后,如压力表指针无下降,管道的焊缝及法兰连接处未发现渗漏现象,即可认为严密性试验合格。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
        5.2.8 水系统保温
        1材料技术要求
        1)水管及附件保温采用密度为64kg/m3的水管用玻璃棉管壳,导热系数≤0.043w/m.k(平均温度70℃),燃烧性能级别:A级不燃材料。
        表5.2.8-1 水管保温层厚度表

        2)机房内、风道内及区间(含端门外)冷冻水系统的保温层外应覆以铝皮金属保护壳,铝皮厚度不低于0.5mm。
        3)保温材料的胶带应与贴面材料颜色一致或相近。
        2施工要求
        1)保温应在管道试压合格之后进行施工。
        2)冷冻水系统管道保温棉管壳拼接缝隙或保温棉管壳与绝热木托之间的缝隙均不应大于2mm,纵缝应错开。管壳应用专用胶带粘贴,每节管壳不少于2道,其间距宜为300~350mm。
        3)冷冻水管道的阀门、过滤器、补偿器及法兰等部位应单独设置保温,保温内部的空隙应采用玻璃棉块填充密实,保温应能单独拆卸,且不应影响其操作功能。
        6.材料及设备
        本工法主要材料见表6-1,采用的机具设备见表6-2,作业人员配置见6-3。
        表6-1 主要材料配置表

        表6-2 主要机具设备配置表

        表6-3作业人员配置表

        7.质量控制
        7.1质量控制标准
        本工法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GB50738-201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3936-2012)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复核现场安装空间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现场实测对土建结构尺寸数据进行采集,作为冷水机房模型创建的复核数据。常规采用建筑、结构设计图进行冷水机房安装空间建模,由于图纸更新不及时,变更文件零散,且由于现场施工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所以经常出现结构与原设计图纸不符合的问题。而结构施工完成后,可以采集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有效的保证了深化设计的安装空间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7.2.2做好交底和管线部件加工前期测试
        先对工人进行交底。从BIM模型中导出深化的管综加工数据后,利用数控机床进行管件切割测试、利用高精度焊接机器人对管件进行焊接测试。虽然自动化加工可以很好的保证部件加工质量,但是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对整个流程进行熟悉。
        7.2.3做好部件及成品的二维码的标记
        加工好的管线部件,要及时进行二维码打印,标记清楚安装部位及构件信息。部件应该分组清晰,摆放整齐。
        7.3.4做好安装施工模拟
        提前做好吊装、运输、安装模拟,尽可能的多利用BIM技术对安装现场条件进行演练,对现场突发情况做好充足的准备。
        8.安全措施
        8.1加强机械安全生产教育
        本工法主要采用工厂化预制加工,涉及钢管、型材切割、焊接、吊装搬运等作业,对工人操作要求较高,需要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明确机械安全操作规程。防止机械伤人。
        8.2加强用电管理,确保安全用电
        因为现场用电设备较多,要确保用电负荷,坚持安全用电原则,保证“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焊接作业保证“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8.3加强吊装、运输、搬运作业交底
        必须有防止起重设备倾翻措施,对待吊装模块重量要进行标记,明确每次起吊重量。吊装作业起重臂下严禁站人。吊装作业必须有专人指挥,且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9.环保措施
        9.0.1最大程度实现冷水机房设备、管线、配件等工厂化、预制化,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对关键管线连接部位,连接接口设计,提前做好接口准备。减少现场动火作业和拆改的可能性。
        9.0.2利用BIM深化模型进行分解,精确提料,合理规划好关键切割、连接。尽最大可能减少废料产生。提前规划好管线、模块安装顺序,减少施工干扰,加快施工进度。
        9.0.3做好施工模拟,要保证预演无误,保证现场安装条件准确无误,防止出现现场变更。冷水机房围护墙预留好设备安装运输空间,防止现场敲砸墙体产生不必要的废料。
        9.0.4做好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和车辆分类划区安放停置工作,各种施工材料、构件均挂牌分类整齐堆放,建筑垃圾或回收的建材应堆集整齐并有标识,施工现场应做到“工完场清”。
        9.0.5加强工序检查,确保工厂加工前要准确无误,减少浪费。
        10.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机电安装与装修工程海昌路站、兴隆站的冷水机房施工采用“基于BIM技术的模块化冷水机房施工工法”后工效提升30%,共计节约**天,施工进度得到大幅提高,综合测算经济效益如下:
        (1)节约用工费用:**天×**人×**元/天/人=14万元
        (2)节约设备费用:(写明节约了哪些设备,每个设备租赁多少天,每天多少钱)
        某某1设备:**元/天/台×**天×**台=A万元
        某某2设备:**元/天/台×**天×**台=B万元
        某某3设备:**元/天/台×**天×**台=C万元
        合计A+B+C=14万元
        (3)节约工期提前相关费用:30万(不好写就放到其他项里去,但是一定要有详细计算过程)
        (4)项目总投资费用:4万
        总体节约费用14+50+30-4=90万元。
        10.2社会效益
        本工法采用多种新技术,利用BIM技术、三维点云数据采集、厂家设备尺寸参数进行BIM深化,对模块化机房进行施工模拟,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手段的优势。提高了方案深化的详细程度和精细程度。极大的提高了工法在实际安装施工中的可实施性。
        本工法采用提前工厂化提前预制,可以提前将大量工作在工厂中进行标准化生产。大量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间,保证了现场文明施工水平,赢得了参见各方的一致好评。为按计划完成冷水机房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工法大量采用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提高生产加工精度和质量,节省大量人工和材料,减少材料浪费。本工法技术先进、工艺流程成熟、安全可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很好的证明。社会效益显著。
        11.应用实例
        11.1海昌路站
        11.1.1工程概况
        海昌路站位于天府新区,车站为地下两层三柱四跨11m岛式站台车站,与成都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海昌路站(原牧华路站)换乘,本站快车过站、慢车停站,设越行线。车站总长为478.2m,标准段总宽度为42.8m,车站总高度为14.71m,冷水机房位于9~14轴/A~B轴位置,总面积260.33㎡,层高为4.95m。
        11.1.2施工情况
        海昌路站冷水机房位于车站站厅层A端,机房面积小,平面形状狭长。经过合理规划布局,进行模块化施工,顺利按期完成施工工作。施工中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良好,施工质量获得一致好评。施工现场照片详见图11.1
        该冷水机房施工于2019年5月开始深化设计,2019年7月完成全部施工工作。

        图11.1海昌路站冷水机房施工现场照片
        11.1.3工法运用结果及评价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海昌路站冷水机房施工运用了三维点云数据、BIM深化设计、模块及框架支撑结构设计、数控机床自动化加工技术、现场点位放样安装等先进技术,前期对机房进行了大量信息数据搜集整理。综合考虑各方面施工因素,深化设计成果切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情况考虑完善周全。使得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大幅提高,有力的保障了现场施工安全。节约现场施工工期,实现工厂定制化、管线设备模块化、成套化、体系化、系统功能集成化,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把控。使得施工顺利进行,获得广泛好评。该工法的使用极大的提高现场安装效率和操作的精细程度。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11.2兴隆站
        11.2.1工程概况
        兴隆站位于梓州大道与规划广州路交叉路口西侧,沿规划广州路南侧呈东西布置。车站与远期12号线、15号线均采用节点换乘的形式,近期预留远期接口条件。车站为局部地下三层双柱三跨13m岛式站台车站,车站总长为322.3m,标准段总宽为24.2m,有效站台长为186m,车站总建筑面积为27716㎡,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18369㎡,附属建筑面积为5629㎡,单层明挖框架段面积为3718㎡。车站近期共设3个出入口、2组共8个风亭、一座冷却塔。
        11.2.2施工情况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机电安装与装修B标,兴隆站冷水机房施工合理运用高新技术,对机房进行了详细筹划布置。在BIM软件中进行了三维安装模拟,采用现场三维激光扫描提取结构空间点云数据,施工安装数据准确可靠。BIM软件分割模块大小适宜,充分考虑运输便捷性。在制造、吊装、运输、安装就位节约了大量时间,获得了冷水机房模块化施工经验。现场施工情况详见图11.2。
        该段于2019年5月开始深化设计,于2019年7月完成冷水机房全部施工。
 
        图11.2 兴隆站现场施工照片
        11.2.3工法运用结果及评价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机电安装与装修B标,兴隆站冷水机房施工运用了三维点云数据、BIM深化设计、模块及框架支撑结构设计、数控机床自动化加工技术、现场点位放样安装等先进技术,前期对机房进行了大量信息数据搜集整理。综合考虑各方面施工因素,深化设计成果切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情况考虑完善周全。使得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大幅提高,有力的保障了现场施工安全。节约现场施工工期,实现工厂定制化、管线设备模块化、成套化、体系化、系统功能集成化,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把控。作为B标首次成功运用模块化冷水机房的案例,极大的增强了使用模块化机房施工的信心,积累了宝贵的应用经验。使得施工顺利进行,获得广泛好评。该工法的使用极大的提高现场安装效率和操作的精细程度。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