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期间地铁车站客运保障研究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黄叶玲
[导读] 摘要:地铁在城市交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上下班期间来说,地铁的客流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的话,那么需要进行应急疏散客流组织方案的实施,相关工作人员特点以及客流量的特征,选择正确的应急疏散客流的方式,从而实现更加科学而全面的地铁车站客流组织方案,推动地铁车站的平稳运行和管理。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530000
        摘要:地铁在城市交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对于上下班期间来说,地铁的客流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的话,那么需要进行应急疏散客流组织方案的实施,相关工作人员特点以及客流量的特征,选择正确的应急疏散客流的方式,从而实现更加科学而全面的地铁车站客流组织方案,推动地铁车站的平稳运行和管理。
        关键词:大型活动期间;地铁管理;研究
        一、大型活动期间,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特征的分析
        在制定地铁车站应急疏散客流组织路径之前,需要明确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看,地铁车站行人交通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铁车站客流的分类
        由于地铁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城市中一些居民在出行时首选的交通工具是地铁,在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时,可以将车站内的客流进行有效的分类。首先是休闲客流,比如购物和娱乐为主属于集散性的客流,其次是通勤客流,比如上班下班和上学和放学等等属于重要的客流组成部分。再次是换乘客流,以换乘其他交通线路,或者乘坐其他交通方式在地铁车站形成集散性的客流。最后是其他的客流,比如满足个人的需求和目的,集中在地铁车站等,比如去医院或者是办事处等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来源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同客流的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整体上来看具有复杂性和混合性的特点,如果地铁客流在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特点的话,那么会影响实际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同一车站不同时间段内,车站内的客流也呈现出较多的变化。比如在早上9点和下午5:00~7:00之间,属于客流的早高晚峰时期,在此期间客流量是比较大的,除此之外的一些客流呈现出均匀性的特点,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客流进出站的过程和流向
        居民在车站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地铁车站服务设施,首先由车站的出入口进入到车站中,通过楼梯或者自动扶梯来进入到非付费区,进入到大厅之后需要根据标识来进行检票和进站,在检票进站时,首先要通过安检之后再进入到付费区,没有储存卡的乘客需要到售票集中进行购票,然后进入到安检区中检票,在进入到付费厅之后,需要通过楼梯或者是下行的自动扶梯进入到站台中进行后车,或者是换成其他的交通线路,在下车之后,乘客使用上行扶梯到达电梯或者是站厅层,最后通过检票闸验票出站。在实际工作过程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内客流量的特征进行科学性的管理以及研究,并且还需要根据周期性的特点,根据时间为主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地铁车站的平稳性运行。
        二、大型活动期间,地铁车站应急疏散客流组织路径
        (一)明确主要的工作原则
        在进行地铁车站应急疏散客流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主要的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需要最大程度的保证乘客的安全,以疏导工作为主,维持公共场所的主要秩序。另外对于换乘车站来说客流组织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充分的了解这一时间段内客流的特点制定与之匹配的应急疏散方案,将多个客流融入到应急疏散方案中,从而提高实际工作效果以及工作质量。对于站内的一些客流组织中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性的预测以及分析,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对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方案,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总结以及处理,并且还要在对外审理进行信息的发布,从而起到良好的安抚效果,其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站内的客流不再增加,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时,需要对客流量进行科学性的管理和分析,防止其他的乘客进入到事故的发生区域中,对于区分进站口和出站口的车站来说,需要在出入口中全部设置为出口,将电梯的运行模式设置为通向出口的方向,并且不断的加快客流量的疏散速度,列车的事故车站要采取飞站模式,从而保证实际疏散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设置导流栏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设置导流栏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客流时期为了限制进站客流量,防止出现客流量急剧增加的问题,需要在出口中设置导流栏杆,如果一些车站发生突发情况时需要进行紧急疏散,那么通过这一设备的溶入可以提升客流疏散的效果以及质量,因此在实际疏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导流栏杆的作用来提升实际疏散的效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使导流栏杆的功能能够充分性的发挥,需要从定量指标上来判断是否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比如通过仿真的方法来对各种疏散情况下的客流量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还要开展大流量的调研工作,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三)优化管理模式
        1)增加重点时段的列车运力投放,改善瓶颈环节的通行能力,缩短正赛日乘客疏散时间,降低列车车厢的拥挤度
        出场乘客疏散接驳时间仍然较长,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人流高峰时段,由于限流排对、拥堵延误等因素使出场乘客从赛车场出口至上海赛车场进站口的步行接驳时间达到20.5min,仍然远远高于常态自由畅通情况下7.6min的步行接驳时间。未来,可采取增加运力投放,改善出入口、进出站闸机、楼梯等可能瓶颈环节上的通行能力等措施,以提高上海赛车场站的客运周转能力,缩短出场常客的接驳疏散时间。
        出入场超高峰客流时段计划运力配备不足。2013年F1正赛日,出、入场高峰小时超高峰15min时段、不加开备车条件下,11号线最大客流断面的运能运量匹配分别达到了149.89%、109.69%,存在计划运力不足和过度拥挤的问题,未来应继续加强重点时段的客流监控和运力调整,及时加开备车降低站台客流滞留和列车拥挤度。
        2)加强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本次赛事期间,尽管轨道交通直接投入产出率达到了299%,但存在成本构成不合理的现象。本次新增成本中,45.3%的成本用于了购置专用导向标志和应急物资,属于可长期重复性使用的投资成本,应从总成本中进行分期折减。不考虑这些长期性投资成本,人员成本占了新增总成本的53.6%,成为未来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尽量减少一些非重点车站和非重点时段的人员配备,以进一步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结束语:
        随着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出行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在当前时代下地铁在实际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如果在后续地铁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问题的话,那么要进行紧急的疏散,由于地铁客流量是比较大的,严重影响了实际疏散工作需进行,因此需要加强车站运行管理和客流量组织方面的管理,对客流量进行科学性的研究,制定正确的疏导方案。
        参考文献
        [1]陆锡明,朱洪,邵丹.上海世博交通对策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06年第5期,10-13.
        [2]严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优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16-20.
        [3]毛保华,大型活动期间城市交通组织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第7卷第1期,2007年2月,18-24.
        [4]杨忠振,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方法研究[J].城市交通,第5卷第3期,2007年5月,81-85.
        [5]施琪,2010年上海世博会交通管理区轨道交通客流组织研究[J].市政与交通,上海建设科技,2010年第1期,10-12.
        [6]应名洪,上海世博会与地铁运营保障[J].百家论坛,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版,1-4.
        [7]张伦,陈扶崑.地铁车站大客流运营组织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05:87-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