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 陆龙耀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陆龙耀 施建军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不断缩小,建筑工程往往面临着复杂而苛刻的条件,这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不断缩小,建筑工程往往面临着复杂而苛刻的条件,这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工程,具有承载力高、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对基础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基础和桩基施工的研究,利用施工技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业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桩基础;桩基施工
        1 建筑基础和桩基施工难点分析
        1.1易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
        我国土地面积大,不同地区土壤条件不同,建设条件差距较大。比如我国沿海地区,由于土壤吸收大量水分,土壤颗粒密度小,土壤结构不稳定,增加了施工难度。东北地区气候寒冷,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如果温度变化,冻土解冻或冻结,会影响基础施工质量,造成土壤不均匀沉降。在基础和桩基施工前,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将土质条件和场地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小。
        1.2 受地下水影响
        如今,我国建设项目的高度不断提高,对基础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基础达到足够的深度时,可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荷载强度。当基础深度增加时,靠近水源区或降水较大的区域,施工中途容易遇到地下水。如果不重视地基和桩的处理,很可能威胁到施工现场的安全,甚至影响到工程未来的稳定性。
        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
        2.1 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整个建筑施工当中,灌注桩这一施工技术的运用在目前建筑施工中非常常见,而针对这一技术的运用过程当中,则需要结合大量的施工工程机械才能够完成。同时,在施工的时候,还需要重点对打桩的具体点位予以确定,在精确找到打桩点位的时候,在针对其所设定好的目标点位进行钻孔、施工,然后将这些孔洞当中存留的一些泥土系统性、彻底性的清理,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施工的是够保证钻孔内部不存在多余杂物,促使钻孔底部更加的平整、完善。接着,将已经制作好的钢筋笼分别安置到空洞当中,然后在针对这些灌注桩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这样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打桩基础之间依旧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性特点。首先,需要将这些孔洞提前钻好,然后在浇筑混凝土,然后,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每一个数据参数之间所形成的误差进行控制,使其能够处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当中,规避所钻出来的一些空洞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与施工标准不符合的情况。在这过程当中,所钻空洞大小能否与施工标准相符合,则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效率以及稳定性,并且可以通过对基础面面积提升来进一步稳定打桩机的稳定性,并采用周期性来对灌注柱进行监测与检查。
        2.2 地基施工中桩基础地基技术
        在进行地基施工过程中桩基础的地基处理时,首先要先进行地基的打孔操作,然后再将土和灰土灌注到地基基础中,这种桩基础处理技术主要应用在地基处在地表以上的基础,最好其地基深度在十五米以下。对于砂桩这种桩基础,其地基施工技术主要是采用振动的方法,与土桩的桩基础施工技术相似的是,砂桩的桩基础处理也要相对其地基基础打孔,然后在地基基础中灌注砂土,让砂土在这个地基基础中形成密实度逐渐变大的砂石桩柱结构,从而实现提高地基基础抗压性能的目标。
        2.3 排水固结法
        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土层中的水排出,使原来松软的土层固结的方法为排水固结法。采用打入袋装沙井或者插入塑料排水板使地基土中的水排到地基土的上层,再通过真空预压技术抽出地基土上层汇集的水流,地基土的因为缝隙中没有了水而快速固结,压实,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而且地基沉降量也满足要求。此方法方便简单,就地取材,适用性广。适用于饱和黏性土、淤泥及淤泥质土的处理。


        2.4 换土垫层法
        清除掉地基中原来的浅层软弱土,改用强度较高的砂石等材料回填夯实,称为换土垫层法。该方法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明显,而且处理后的地基不容易发生沉陷。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处理深度不大的浅层软弱地基,如湿陷性黄土地基等。用来置换的垫层通常采用砂垫层或者碎石垫层,处理效果较好。
        2.5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现代城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多采用逆作法或排桩支护技术作为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施工应用排桩支护技术时,需要将基坑土层支撑结构与混凝土灌注桩支撑结构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对土体的支撑作用。排桩支护技术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应用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通过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实现了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逆作法是我国一种传统而成熟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在充分了解施工土质和施工要点的前提下,在基坑周围提前预留出后续的钻孔位置,进而减少基坑土体受到负荷的影响,与上部施工交替进行。
        2.6 强夯地基施工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强夯地基施工多见于粉土、砂土等松软性质的土地中,通过添加大颗粒材料强夯,能够构建稳定的地基结构。在强夯施工中,要提前进行强夯试验,观察在强夯过程中振动频率是否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若对附近建筑物产生影响,还需要加强减振处理,保护建筑结构稳定。强夯地基施工前对场地进行清理,保证场地平整,便于储存强夯施工设备。另外,要合理选择强夯地点,需要和附近建筑物保持15m距离。若距离不足,需要设置隔振沟带。建立隔振沟带需要将强夯地带包围起来,沟深度超过建筑物深度。准备强夯设备的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保证强夯施工期间,起重臂杆不会发生偏移,钢丝绳不会发生摇摆。强夯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数据进行施工,达到强夯深度附近,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夯击后及时回填土质,保证强夯地基下沉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强夯过程中务必保证夯锤垂直落下,避免夯坑偏移。在软湿土质条件下施工,还需要设置排水沟,然后才能进行强夯施工。
        2.7 静压桩基础施工
        在桩基础施工中,静压桩基础施工也十分常见。借助于机械设备重力作用展开桩基础施工。施工前需要对场地、设备进行清洁检查,确认无误后进行作业。主要使用吊机设备,将管桩放置于桩机夹持箱内。再进行压桩施工,作为静压桩施工最后环节,压桩时需要在正侧面设置吊线锤,让桩身可垂直向下压,将偏离角度控制在0.5°之内。完成压桩后,需要接头焊接处理,将桩顶超标位置截除。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地基和桩基施工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稳定性。施工期间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和设计要求灵活选择施工技术,保证建筑物施工质量,达到承载要求。施工需要严格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提前预估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竣工,为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天宇.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及实施要点[J].低碳世界,2017(6):164-165.
        [2]刘国才,谷志恒.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9):142.
        [3]魏建成.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6):16-17.
        [4]杨涛,李广亮.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9(1):306
        [5]王海山.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1)
        [6]魏建成.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关键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9(36):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