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5期   作者:任飞飞
[导读] 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
          任飞飞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  011500
          摘要: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容易被新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然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较为抽象、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难以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生活化教学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等优势,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模式的缺点,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人类已有的精神文明,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类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因此,所有的教育都要坚持传承与发展,而就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这些理论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中学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为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帮助。这与文明传承层面的教育发展意义不谋而合,也证明了开展生活化教学,坚持理论研究与案例展开相结合的科学性。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案例展开,坚持生活化教学是有理论依据,且对中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乃至个人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的。
一、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生活化教学指将生活中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以实际生活为主体,展开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在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上,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更为密切,学生的拓展思维也会大大加强,这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有活力的数学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生活化教学也可以是把教学课堂或者说教学活动“搬”到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活和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能力。在目前阶段来说,生活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一种集创新性、拓展性、丰富性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第一,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思维局限性,也不具备正确科学的学习技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未基于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导致数学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这一层面而言,数学课程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无法得到提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部分一线数学教师并未制订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比如说部分教师在备课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衔接。在教师提出某一个问题之后,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限,单纯地利用教材中的公式来解题,不利于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从而造成数学学习进入到一个不良循环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强化基础理论学习
          基础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十分重要,不论教师进行怎样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上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基础教学,一方面,要重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形成科学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在基础理论学习和后续深入学习之间搭建桥梁。在数学教学上,前者还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是后者却是需要数学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导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划,在借鉴方面也需要谨慎。常言道,厚积薄发,中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上如果能够沉下心积累足够的经验打好底子,那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也会获益匪浅。


          (二)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课堂预习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老师要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中接触、认识、理解生活化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相似图形》这一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利用合适的线上通信软件发送给学生,或者利用自习课,通过投影仪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微课视频中,老师要增加生活化的内容,例如,除了基本的数学定义之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并将其总结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这样,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生活化内容,从而使生活化教学得以顺利地开展。
          (三)营造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依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利用各种语言、声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环境,有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其可以主动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也真正实现了快乐课堂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内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基于这一角度出发来融入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四)组织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在生活化教学中,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通过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可以引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程度,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较少开展实践性的数学活动,致使学生虽然理解了数学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无法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一些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由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操作等步骤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生活化习题
          实际生活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数学教学资源,初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挖掘和应用好这些资源,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习题,借助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让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来设置习题内容,在题目中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通过生活化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够让其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对自己实际生活的价值与作用。
结束语
          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现象更为明显。因此,老师要将生活化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入数学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形成以数学的目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虞云芳.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石英毅.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几种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82.
[3]李耀忠.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88):65-66.
[4]徐永亮.应用生活化教学,优化初中数学教学[J].知识文库,2020(20):117-118.
[5]赵如斌.构建生活化初中数学课堂[J].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0(20):3-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