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炎
湖南大学附属中学 410082
摘要:随着近现代以来,科技和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创新型思维教学和教学方法也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所以很多学科学习和教学模式也越发向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拓展贴近,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直接影响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教育;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通过近现代以来对高中历史的综合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带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含义概念涵盖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念及生活实际等等。这些方面都基本涵盖了新时代对于历史人才、历史研究的基本要求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本文就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究,从学生角度出发,站在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立场上,对历史的高中教学进行完善和改善,对于其细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了更加具体的措施。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
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往往要求学生具有更加敏锐的时空观念和历史事件理解能力,并且在历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积极地为学生灌输历史学习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史的学习中为学生培养历史大局观和纵向历史研究视角,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以历史角度更高视角的观察问题等等,让学生学会全新的问题研究角度和思维逻辑[1]。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其有价值的。历史的学习根据时空条件的划分,可以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大观念。在这样的时空观念下,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客观视角,用客观理性的角度去感受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境界,通过理性的思维,可以让人固守本心,不会迷失思考的方向,也不会因为过度联想而脱离现实,这样的思维逻辑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人格个性的塑造。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当中,历史逻辑思维也会伴随学生左右,让他们以更加理性客观的视角看待问题,站在历史的大局观上,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有所判断[2]。
二、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历史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课程当中,从业的高中历史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客观的史学研究分析能力,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将历史的抽象学习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出土文献为基本原则、以出土文物为根本佐证的历史逻辑观念。这样的历史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让学生树立以唯物主义为核心的,辩证历史观和历史世界观[3]。
例如: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就在教育的过程中,利用教学课件和视频等等各方面有利条件,教育学生如何分析收集,甄别和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和探究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记载,根据时空条件下创造的历史条件,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和自己的历史逻辑相结合,让学生有理有据的编撰历史,呈现出历史最真实的状态,以客观分析人类社会的综合发展和现实问题。并且在这样积极的培养过程当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于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这样严密严谨的分析和学习过程当中,也为学生培养了细致入微、滴水不漏的历史认知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历史综合运用能力。
并且以这样的历史视角分析人类社会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与历史上所存在过的现状进行对比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大局观,再进一步挖掘学生对历史的灵活运用能力,将过去的解决方法和历史发展结合到当下问题中来,为将来的历史走向和局势做出判断。通过这样的分析,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灵活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历史综合能力,也使得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历史课程中模拟真实有效的历史问题情境
历史涵盖的范围往往相较于其他学科,拥有着极大的知识储备和深度历史核心素养。由于其涵盖面积大、年代久远、包含人性复杂性等等各种因素,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训应该立足于实际、启蒙于史实、发展于思维进步、拓展于现实案例[4]。对历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们,对于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和社会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都有一个切实的考虑和真实价值的判断。在教学方面,教师应该善于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将很多历史的事件以及关键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置身于历史事件,考验学生根据多个不同的历史案例,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社会发展走向。高中的历史教学应该将教学目标和教学主要内容归根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研究社会中生活中的各类资讯,并在课堂上设置这样与现实挂钩的问题情境,保证学生在学习历史之后,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用价值。历史学习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人们吸取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借鉴人类发展史上的各种因素,总结分析人类文明长达千年流传的根本原因,发现实际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解决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境,而不是在练习当中,为了应试而给学生随机模拟习题解决一些本不可能存在的问题。
例如: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很多试卷的研究和分析上发现,很多试卷的出题方向都有着虚构的痕迹,对于社会现当代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生活没有实际挂钩。所以笔者积极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反应,并在多方力量帮助下,纠正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更改了试卷中的题目,让其更加具有历史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且将这样的价值带入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中,笔者积极倡导创设有效真实的问题情境,考验学生的历史案例,结合能力和思路拓展以及逻辑培养。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了飞速发展,学生们对于生活中很多存在的问题和国际形势发展也有了更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并且对于各类问题的出现也有了基本概念和历史性的考察,发展的历史大局观,学会从很多不同的角度研究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取得了校内外的一致好评,笔者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更多的问题分析和出题方向上有了更加明确的把握,对于高考的题型有了更加灵活的对策。同时,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断受益,他们能够对于现在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形势有了长足的判断,并且对今后的社会现状和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结:
总而言之,在人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一直认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才是最好的课堂发展模式,我们应该充分提高教学认识,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基本要素,将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观察起点。通过核心素养视角下观察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并且通过高中历史课堂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唯物主义理论,对于现当代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国际形势以及生活热点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大致把握。
参考文献:
[1] 蒋振洲.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 甘肃教育, 2020(5):76-76.
[2] 吴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9):92-92.
[3] 邹春凤.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1):107.
[4] 王玉玲.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07):P.148-148.
汤华炎,出生年份1985.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浏阳,大学本科学历(历史学学士学位),职称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学教育教学,邮编4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