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要点和技术分析 赵康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赵康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道路建设中桥梁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与坏对道路运输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1
        摘要:现阶段,我国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在道路建设中桥梁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与坏对道路运输效率有很大的影响。随着道路施工越来越多,其桥梁连接处的建设也引发了很多关注。为了保障基本出行安全,减少道路桥梁连接处出现的“跳车”现象,就要及时掌握当前道路桥梁连接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进行解决,提高我国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连接段;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道路与桥梁连接段质量严重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和司乘人员的舒适性体验。如果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或技术问题,不仅会增加道路工程造价,同时还会为车辆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严格把控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质量,掌握关键的施工技术要点,以保障车辆在路桥连接段的行驶安全和舒适性。本文从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目前常见的桥头跳车问题出发,分析该路段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施工要点和重点施工技术,旨在进一步掌控路桥连接段的施工质量,提高道路的整体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
        1道桥连接处施工的常见问题
        1.1不合理的搭板设置
        通常情况下,为了有效预防桥头跳车情况,在路桥交叉施工中一般会采用搭板法,以确保路桥之间的平稳过渡。但是,部分工程在使用上述方式后仍存在跳车问题,甚至因严重跳车导致搭板断裂,使交叉处的安全隐患增加,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搭板设置不合理所致,当路桥交叉处出现沉降后,便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要想从根源上抑制上述问题的产生,则需要在设计阶段做好搭板设置工作,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与日常受力情况相结合,减少不合理设置对路桥设施产生的不良影响,为人们的通行带来更多便利。
        1.2软土路基处理不当
        道路与桥梁连接段施工过程中若遇软土路基,且施工中未采取合适有效的处理方法,该路段的沉降必将大于一般非软土路基的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并且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对软土路基现场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考虑,尽量避免由于软土路基承载能力不足导致的路基沉降、失稳和路面不均匀坍塌等问题。
        1.3边坡防护问题
        因为道路桥梁属于外部的工程,修建好的时候会受到自然的影响,长期受到下雨、下雪、狂风等多种天气状况的影响,边坡自然会遭到侵蚀,如果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缺少对边坡的防护,长期以来,就会被破坏。同时,在进行设计时工程师会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材料有一定的规定,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填料的使用与设计的要求不一样,这就难以达到设计时所理想的要求,会加快路面的沉降。
        2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要点
        2.1台背回填处理方式
        材料选择不合理会造成路桥连接处出现问题。因此,材料选择对于路桥质量至关重要,首先应该选用压缩性小、透水性强的材料,并以砾岩、砂砾等作为填充的最佳材料。一旦施工中选用了透水性好的土或者黏土作为材料,需要使用三级以上不小于6%的石灰进行混合改良;如果选用的材料是砂土或者粉土此类塑性较差的土壤,需要通过硅酸盐水泥为其提升塑性,同时还可以适当加入筋土进行混合,保障土壤的性能。对于路基上部的位置,可以使用水泥来改变层次,提升路基的强度。沿着路堤纵向设置10m开外的结构用以稳定,并加入水泥提升结构的性能,在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设置比例相同的坡度,用这种方式来提升连接处的性能,在设计合理的基础上,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2.2地基施工的要点
        如果地基不稳,再加上雨水等的冲击,就会导致整个路面沉降。为稳固地基,其连接处多采用以下方法:其一,通过使用排水板等物质将其中的水分排掉,避免其带来的侵蚀作用。其二使用复合地基的技术,通过在路面打开填充地基,形成挤密桩,以提高地面的凝聚力。在加强地基的强度后可以添加一些土墙增添连接处的柔软性,以进一步稳固地基,并提高路面平整度。
        2.3搭板布设
        (1)搭板布设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如下3种:一是搭板以倾斜的姿态设置在路堤内。它可使路面刚度逐步变化,但其局限之处在于施工难度较大。二是搭板与路面平行布置。施工中应保证搭板顶面标高和桥面底层标高具有一致性,其施工难度相对较低。三是合理预留反向坡度,保证桥台连接处与搭板标高具有一致性。但其与路面连接区域应适当提高,以便形成反向坡度。(2)搭板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规范将立模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浇筑成型后混凝土表面具有足够平整性。搭板与基层的间距相对较小,若基层厚度不足,将在压路机压实下而受损。鉴于此,若遇到搭板与基层顶面间距<10cm情况,则必须在沥青下面层施工前,将该处的水稳基层清理干净,以保证台背的回填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性。
        2.4路基分层施工技术
        由于台背的特殊位置和碾压难度,采取常用路基段的填筑材料和施工设备是不可取的。一般台背回填的填筑材料要求比路基段高,包括强度、透水性、压实度和压缩性等,填料颗粒的最大半径不超过10cm。同时,台背填筑时应选择小型压实设备,分层多次进行碾压,每一层的松铺厚度控制不大于20cm,压实度达到95%。部分器械无法满足要求的区域需进行人工夯实。当台背较陡时,还需采取阶梯式填筑,以满足桥梁段和路基纵向、横向均搭接,尽量减少桥梁端和路基段的相对沉降。
        3施工注意事项
        路基与桥台连接区域易存在积水,因此施工前需将该部分积水清理干净,以免导致施工材料性能下降。桥台与路基的连接区域应布设渗水墙,并在底部设置透水管,以便该处的积水能够快速排出。填筑层施工中使用的碎石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其用量,并根据现场情况合理修筑排水坡。路基与横向结构所形成的连接区域应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为满足此要求,可在基坑底部回填适量碎石和混凝土。顶部填筑厚度未达到1m时,可使用小型压路机处理,实际松铺厚度至少需达到20cm。路堤与路堑过渡区域施工过程中,首先需清理地基表层,使其具有平整性,在此基础上同步填筑。以现场地质条件为基本依据,按特定的方法完成路堤与路堑结合处的填筑作业。遇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根据原地面的纵向结构设置合适的坡面比例,并于该处开挖台阶。遇坚硬岩石时,需在路堑的一侧纵向开挖,另一侧则设置为连接结构。以施工方案为基本依据,合理选择质量达标的填料,依据规范将其填筑到位。
        结语
        为保证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本文从分析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发生不均匀沉降和桥头跳车的原因出发,探究了道路与桥梁连接段施工要点和重要施工技术。研究表明,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应根据施工要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做好软土地基处理、路基分层摊铺压实、台背回填,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均满足要求,加强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从而进一步提高道路整体的使用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景燕.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2):133-134.
        [2]李汶峰.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1):177-178.
        [3]蒋雪兵.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J].建材与装饰,2017,13(37):236-237.
        [4]胡宝平.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探究[J].江西建材,2017,37(1):156-157.
        [5]苏晓龙.道路桥梁连接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交通世界,2019(12):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