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市政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思路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于琨
[导读] 摘要:针对工程造价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工程项目的资金利用效率,在建设工程建造完成后,能够拥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收获一定的社会效益,提升建设企业及参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摘要:针对工程造价过程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升工程项目的资金利用效率,在建设工程建造完成后,能够拥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收获一定的社会效益,提升建设企业及参建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利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过程管理;造价管理应用
        1工程造价过程管理概述
        市政工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工程造价过程管理,能够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对市政工程资源管理的有效利用,使市政工程资源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并且让工程的建设水平能够得到应有的提升。
        2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力度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市政行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改革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其中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发生了巨大地转变。一方面,我国由原有的施工图预算计价转变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另一方面,由原来的政府指导价转变成了市场定价,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我国建设市场的充分发展,也使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逐步接轨。
        3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推进的障碍
        3.1工程造价工作人员没有转变工作观念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只有一个单位进行某个项目的全程建设,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很难以某个单位的标准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在没有基础保障的前提下,这种分阶段、分主体实施的工程造价模式必然无法体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性。通常情况下,在针对某个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估算时,是由某个咨询单位负责的;而在新型设计阶段,则会选择另一家设计单位负责;在工程招标阶段,则要选择有编制标底资格的单位。这也就意味着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都是相互分裂的,由于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关联性较弱,因此,难以实现对于造价管理的有力控制。
        3.2技术水平上的不足之处
        截至目前,工程界还没有提出一套切实有效的、规则完善的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具体办法。许多工作人员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时,都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也没有针对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传递渠道。另外,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缺少信息反馈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这就导致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没有依据可以参考,没有准则可以遵循的情况。
        3.3缺少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专业队伍
        我国现行的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的推行目的是希望造价工程师能够针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但目前大部分造价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只偏重于进行某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难以针对工程造价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我国必须有效提升工程造价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跟进全过程管理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行工作岗位与性质方面的转变,从而极大地推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有效开展。
        4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
        4.1推行EPC模式
        在工程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被及时发现并进行纠正。在纠正后,可以将改进措施及改进后的效果让项目法人进行反馈,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在造价工程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营造出更好的工作氛围。
        4.2注重前期决策与设计环节
        首先,在决策阶段,需要工作人员针对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及实际情况的探查,以这种方式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能指标,然后得出这一建设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结论。其次,还需要有专业的工程造价工程师进行投资估算指标的收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对投资估算指标的合理计算,并且需要写出相关的估算书,针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要面临的风险进行逐一罗列,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3建立成本管理制度
        在工程造价人员进行造价工作时,还要针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对成本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在施工阶段需要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在他们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要使其在工作过程中按照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施工建设,这种方式可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且优化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

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所有的参建人员都意识到施工质量的重要性,避免因施工人员工作意识不到位而出现返工的情况。
        5工程造价过程管理的策略
        5.1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5.1.1项目决策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
        在进行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项目决策。任何一个项目在决策阶段都要针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相应的论证,不同的建设方案需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也各不相同。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过程中,其论证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项目决策能否成功,项目决策又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只有建设项目决策是正确的,才能完成最佳投资方案的选择。
        5.1.2决策内容是工程造价的基础
        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建设标准的要求,并了解技术经济指标的大小、工程选址的注意事项,这些都是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在进行项目决策的阶段,工程造价的成果很可能会被决策内容所影响。因此,在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中,项目决策非常重要,关乎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并决定了工程项目规划是否合理。
        5.1.3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进行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时,工程造价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工程的生产规模、市政面积、技术经济指标等为依据,在决策阶段完成对工程造价的相关管理。在这一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目的是要让造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设水平能够符合我国的要求,并且能够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单位投资的整体效益。
        5.2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招标限定的招标控制价及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在这两个价格中,前者可以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后者则需要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选择最合理的价格。在中标后,签订施工合同的过程中,建设单位也要对一些不确定的索赔条款进行详细的签认程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承包价的合理性,避免以后出现责任模糊不清、相互推诿的情况。
        5.3施工与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5.3.1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施工阶段,有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工程签证、施工索赔、设计变更等情况。如果出现设计变更,双方必须进行及时沟通,避免因沟通不及时而出现建设错误而赔偿。在施工过程中,合同双方如果一方没有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履行职责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那么另一方有权提出赔偿要求。施工索赔需要以合同为准绳,进行索赔时需要留存足够的证据,通过法律渠道完成索赔。
        5.3.2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人员在工程结束、进入结算阶段时,还要针对合同相关内容完成对人工、材料等费用的扣留并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在国家政策、上级单位等发生变化时,应由项目实施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与参与建设的单位进行有效协商,并签订书面协议,从而使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加入项目结算总额。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需要进行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市政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保证项目造价管理的规范性、可靠性,工程造价人员必须不断地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及时汲取新知识,让自己的理论素养始终保持在较为领先的程度上。另外,还要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特性,在面对烦琐的工作时,能够稳扎稳打、不急不躁地完成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畅.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2]沙兆光.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
        [3]魏远.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4(6).
        [4]万腾.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5(21).
        作者简介:于琨(1988年4月30日),性别:女,籍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现有职称: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市政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