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创效是企业的使命。亏损是与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大不和谐之音,如不及时遏制,不仅会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而且会带坏企业风气,对企业生存发展和长治久安带来危害。企业纪委在亏损项目治理工作中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就要找准企业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从亏损原因出发,通过强监督、严执纪、严问责,在治亏扭亏、惩治震慑上展现出作为,倒逼责任落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证治理效果,提升企业创效水平。
【关键词】亏损原因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一、把握项目亏损的原因
(一)在人员方面。一是主要管理人员履职不到位。因主要岗位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责任意识不强、业务(经营)不精、管理不善、经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致使项目管理混乱、严重失控,中途更换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致使工作衔接不畅、管理脱节断档,成本先期潜亏或亏损、后期难以在短期内止损,成为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二是人员配备及能力不足。在亏损的项目中,物资设备管理混乱或失控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与一线设备物资管理人员越来越年轻,见习生、转岗、缺少物资工作经验等人员担任物资管理岗位占比较大,有的甚至使用外聘人员,工作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等状况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造成物资、设备管理制度执行不力,材料积压、超支超耗,施工设备、周转材料购置盲目、长期停用闲置、进退场纠纷不断,不仅直接导致项目亏损,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二)在成本管理方面。一是成本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预算编制不及时,成本控制目标执行不严格,随意突破,定期成本分析制度不落实,成本动态管理机制流于形式,造成项目潜亏不能及时发现,任其放大,形成亏损。二是分包队伍管理问题不断。违规录用关系近但信誉差、实力不强的外包队伍,造成履约困难,施工质量差,安全隐患多;被分包队伍“绑架”,高于中标价分包工程,超计价超付款,导致亏损。
(三)在施工管理方面。一是技术质量管理缺位,亏损项目在技术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监管不到位,没有执行关键工序旁站监督制度等情况下,容易导致出现质量事故,从而增加工程成本。二是项目上场策划流于形式,策划没有得到实际执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策划的要求对设备、物资、材料、人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的工序安排不合理甚至顺序颠倒,造成了窝工、返工,增加了无效投入。三是出现安全事故。亏损(潜亏)项目,往往安全事故比较多,造成措施费亏损。
(四)在财务管理方面。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严格执行。收支业务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开支随意无计划,盈亏不准不透明。如果监督不到位或从业人员自律意识不强,还极易产生违纪风险。二是货币资金管理混乱。现金日常管理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现金被个人拆借,白条抵库、无票报销,公款私用、贪污挪用、乱借乱支、私设“小金库”、吃拿卡要“吃回扣”等情况,形成项目亏损。三是间接费用、非生产性开支控制不力。有的项目办公费、差旅费、车辆使用费等随意开支,有的甚至超标准开支,也是导致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在“三项招标”与合同管理方面。亏损项目往往存在执行《招标管理办法》《招标监督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不实不严,存在应招标而未招标或不按规定履行招标程序、未签合同先进场施工、合同执行与合同内容不相符等情况,容易导致企业陷入经济纠纷,从而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六)在监督管控方面。职能部门对项目缺乏切实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不善监督,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少,检查过程简单浮浅,蜻蜓点水,一些问题没能被尽早发现并得到及时纠正,使小问题扩大和蔓延成为大问题。
二、企业纪委要聚焦主业主责,发挥好监督作用
(一)强化对制度执行到位情况的监督。亏损项目治理的目的:一是既有亏损项目止亏、扭亏;二是要预防新增亏损项目,对新上项目要严防死守,杜绝亏损。从总体上看,企业的各项制度基本是系统健全的,亏损项目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没有严格到位或有选择地执行。要加强对经营承揽、选人用人、财务、成本、设备物资、质量安全等方面制度执行效能的监督检查,促进源头保证经营质量,选好项目团队,落实标准化管理,抓实合规审查,通过督导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章办事,保证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业务流程的严格执行,促进项目规范管理,“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对履职行为的监督。一是纪委要加强对各级履职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依纪依规履职的宣传教育,要让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没有切实履行好职责也是一种失职,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严守纪律规矩和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严格项目管控,全力提高创效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任务指标的完成。二是要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职的监督。要让各级职能部门深刻理解监督的含义,监督是纪委的职责,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对具体业务工作的监督只有各职能部门都监督到位,才能把住每一个关口。要切实发挥业务检查、过程绩效考核、定期审计、巡视巡察等的监管功效,早发现问题,早治理,将亏损最小化。
(三)加强对制度和机制建设的监督。一是推动各部门做好制度的“废改立”等工作,及时对新的形势变化、新的业务标准和要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进行研究,对制度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不适应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跟进形势,堵塞漏洞,扎紧制度的“藩篱”。二是推动业务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各业务职能管理之间的贯通协调,消除财务、成本、设备物资等部门各行其事、各自为战的“孤岛”现象,建立各业务共同参与的项目盈亏定期综合分析机制,数据共享,口径一致,项目盈亏时实“一张表”。
(四)要推进大监督机制建设。一是要加强联动机制建设。纪委要发挥好监督协调作用,不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推进会,相互通报纪检监督和部门监督发现的重大情况和普遍性问题,精准部署亏损项目防控和治理重点工作任务,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断加大防亏、治亏力度,确保治理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二是要建立督导情况抄报机制。各职能部门在每次完成业务检查和减亏扭亏督导后,要将相关情况抄送纪检部门,纪检部门要认真梳理分析,提出处理意见;纪检部门在督导中发现的作风方面的问题,也要及时抄送各职能部门并督导整改,保证治亏扭亏各项措施及时整合并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对治亏扭亏效能的监督。纪委通过督促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牢牢盯紧、盯住亏损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通过多措并举开展项目综合治理,要督导、帮助亏损项目把治理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保证治理效果,杜绝亏损。
三、企业纪委要严肃执纪问责,强化惩治震慑
(一)不断健全执纪问责体系。一是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企业纪委要坚守政治定位,要充分认识到治理亏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亮明“必须有人对亏损负责”的鲜明态度,坚决铁腕执纪监督问责,切实规范项目管理,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履职教育和监督检查。通过开展纪律规矩教育和警醒系列教育,明确管理中的红线和底线,教育各级管理人员自觉在思想上划出“警戒线”、在行为上远离“高压线”,让各级管理者形成“不想亏”的理念。三是深入开展反四风、整治懒政庸政怠政,严肃查处不作为、不担当等现象,切实推进作风改进,培育干事创业、务实求效、争先创优的良好风尚。
(二)持续完善执纪问责机制。强化亏损问责惩治,形成“不敢亏”的震慑,就是为了更好地预防亏损。要制定亏损项目执纪问责相关具体办法,完善执纪问责制度和依据,加大对亏损项目的问责力度,精准执纪问责,把“板子”打准,打到痛处,打出震慑来,让被问责者服气,让受教育者触动,既增强了执纪问责力度,提高了震慑力,又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为干事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把组织问责当成动力,把主要精力聚焦到治亏扭亏、减亏工作上来,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杜绝最终亏损。
(三)强化对执纪问责落实情况的监督。对亏损相关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处分“打白条”、执行“打折扣”,凡是查结的亏损案件,都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曝光,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出监督检查建议,倒逼亏损项目完善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各级管理者“不能亏”。
四、结语
企业开展亏损项目治理的目的主要是要督导各级各单位全力治亏减亏,堵塞效益流失的漏洞,防止形成最终亏损项目。企业纪委在亏损项目治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加强对各级履职行为的监督,通过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的切实履职,提升企业创效水平。要通过亏损项目专项治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精准帮扶,严肃问责,遏制亏损,维护纪律,全力实现扭亏减亏目标。总而言之,企业纪委要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促进治理,倒逼落实,保证治理效果,为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