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冶建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在装配式建筑建设中,叠合板施工技术是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施工技术,对其进行科学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体工程建设效果,从而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叠合板;施工技术
1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1.1叠合板制作
在预制装配式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图纸深化设计,确保顺利生产相关构件。在进行图纸深化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对不同专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安排,实现设计集合度的有效提升,同时还需要合理应用简化、统一的符号,对各专业需求进行更为精确的表达。此外,需要对构件生产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在完成图纸深化设计之后,构件厂需要进行模具组装方案的科学设计。在生产叠合板过程中,需要保障模具侧模的垂直度和拼装尺寸,确保模具被清理干净,严禁在钢筋上涂刷隔离剂。在具体落实钢筋工程时,相关人员需要基于构件加工图依次安装各类预制件。在浇筑混凝土时,还需要避开预埋件。最后需要合理堆放相关构件,确保存放场地的坚实度和平整性,同时还需要科学实施排水措施。在具体堆放构件时,需要在地面和构件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基于构件受力情况和刚度确定构件立放或平放,通常情况下,预制叠合板需要叠合平放。
1.2叠合板运输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制定运输方案,在存储、运输、吊装、预制混凝土构建过程中,如果其出现损坏,很难对其进行科学修补,不仅会在一定程度内延误工期,还会使其整体项目工程出现经济损失。基于此,相关单位在运输构件之前,需要进行运输方案的科学制定,同时在运输之前基于相关清单对其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和规格进行仔细核对,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和合格印。其次,需要科学选择运输车辆,可以选择使用平板拖车或大吨位卡车进行运输,通常情况下,在运输叠合板时,需要采取平层叠放的方式。在装车时,需要在车厢底部铺两根木方,确保其截面为10×10cm2,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木方上垫一块厚度15mm以上的柔性垫和硬橡胶垫,基于预制板尺寸进行支点方木的合理设置。最后,在具体运输构件时,需要先分析运输路线,对其沿途情况进行仔细查看,确保运输路线的路况较好。在具体运输过程中,还需要确保车辆平稳行驶,避免车辆颠簸、猛加速或紧急制动等情况,进而保障相关单位在运输构件过程中,外力因素不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有效避免构件出现掉角、裂纹或断裂等现象。
1.3叠合板吊装
在起吊叠合板时,需要科学应用模数化吊装梁,在具体进行吊装工作时,需要确保四个吊点受力均匀,在腹筋和格构梁上弦交界处设置吊点位置,使其与板块之间的距离为板长的20%~25%,在具体进行起吊工作时,需要确保缓慢作业进而保障叠合板起吊的平稳性。在进行锁链吊装时,需要科学应用四个闭合吊钩和专用锁链,使其能够平均分担受力,多个位置均衡起吊,在此过程中,锁链长度通常为4m。在吊装叠合板时,在作业层上方300mm处需要略做停留,基于叠合板位置进行叠合板方向的科学调整,然后进行定位。在行吊装过程中,需要有效避免框架柱上设置的竖向钢筋和叠合板预留钢筋出现碰撞,对于叠合板而言,需要停稳慢放,避免吊装过程中冲击力过大损坏板面。在矫正叠合板位置使,需要嵌入楔形小木块进行科学调整,严禁使用撬棍调整,避免损坏板边。在完成楼板铺设之后,需要确保其平整性,避免板的下边缘高低不平,同时还需要有效避免出现空隙。如果出现空隙,需要对其进行封堵处理,同时还可以适当调整支撑,确保板的底面没有缝隙。
1.4支撑体系设计
在开始进行叠合板施工前,应该设计立杆来进行支撑,那么所选择的支撑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就是木模板支撑。这种方法是通过利用承插盘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施工,距离为120 cm,在其顶端可以利用可调顶撑的方法,以此来调整支撑高度。在主龙骨上安装木块,其距离为200 mm,次龙骨的周围使用废摸板条来对其铺设,并且在连接处通过使用海绵条的方法,避免漏浆。第二,铝膜板支撑体系。在设计铝膜板过程中,要在叠合板区域设计一条龙骨,以此来便于对叠合板进行支撑。在设计图纸过程中,要能够保证其立杆的间距不能够大于180 cm,对于立杆间距过大的地方,应该在中间再增加立杆,在叠合板的下方如果要增加立杆,就必须要在安装预制构件前来进行增加。因此,就需要单独的制作三脚支撑架,以此来对立杆进行固定。在拆除支撑预制构件的时候,与现浇的结构相同,所以就需要能够对其支撑体系单独配备3套,因为三脚架只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就会拆除,将其运输到下一个施工地点。所以,在这其中只使用一套。
1.5上层混凝土浇筑
首先,在具体进行叠合板施工作业时,现浇混凝土只有70mm的厚度,因此,在其现浇结构上需要尽量避免预留预埋。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在现浇混凝土楼层固定预埋螺栓,在进行高层施工时,需要选择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现浇结构梁墙内预埋爬架埋件。其次,需要科学选择布料机位置,在具体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注意提前确定楼层布料机具体位置,通常需要在现浇结构处设置布料机;如果楼层内没有现浇结构板,相关人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其布料机底座设置为现浇结构。最后,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对其墙根位置板面标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在下一层施工过程中,叠合板标高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进而有效避免接缝不严使其出现漏浆现象。
2质量控制
在叠合板运输到现场后,必须要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场地中,并且有专人来对其进行管理。其堆放高度不能够超过三层,如果是遇到一些恶劣天气,那么就应该在叠合板的表面增加彩条布,在三天之内必须要能够进行安装。在安装完叠合板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测量标高,如果在这其中发现高度存在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调整。要将高度的误差控制在5 mm以内,如果在完成叠合板的安装后,依然发现其平整度不满足要求,就不能够在上部浇筑混凝土。此外,在叠合板的接缝处,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内容来绑扎钢筋,其钢筋应该要能够严格相应距离来进行。并且,在纵筋施工过程中,要禁止弯折,可以在施工前先对其梁下纵筋进行绑扎,然后在安装完叠合板后,在对梁上进行绑扎,这样就能够避免因为钢筋疲劳而影响其强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就能够很好的解决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发现,这种方法具有可行性,装配式建筑有着很多的优点,比如其施工速度快、环保等等,所以就应该对构件拆分、叠合板优化等等步骤加以仔细分析,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装配式叠合板的作用,更好的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为相关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丹宇.现浇混凝土梁-预制桁架筋叠合板施工技术应用[J].福建建材,2020(10):52-54,106.
[2]李鑫,胡溶川,杨镇.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5):98-99.
[3]赵超.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构造研究[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9.
[4]白健.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叠合板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9,41(04):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