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公司 河北任丘 062552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工作对象在特定情境中相互作用呈现的样貌,按照由中心向外围延展的分类依据英雌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需要革新工作形态的范围、拓展工作要素的视野、健全工作运行的机制。鉴于此,文章针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及优化理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优化理路
1导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理念导向、过程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从理念导向维度来说,高质量发展指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守正创新,聚合开放、创新、协同、高效等新理念,进而保持其内在系统和时空境遇的动态平衡;从过程导向维度来说,高质量发展指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领域不断拓展、形态不断超越、功能不断健全,进而逐步实现自身现代化,有效回应社会和个体发展需求多样化的动态过程;从效果导向维度来说,高质量发展指向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能够精准供给教育内容、恰切选择教育方法、有效整合各方力量,以良好的教育结构匹配产生最佳教育效益。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形态包含以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内核所衍生的各种工作形态,并表征为时间与空间耦合、现实与虚拟交融、显性与隐性交叠等时代特性。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在家庭场域中主要表现为长辈等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在学校场域中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协同开展的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在不同性质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渐分化、形态各异。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军队等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和基础,形成“党委领导、专职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体制机制得以不断健全。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愈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塑造为引领业务工作的精神引擎;网络时代,随着海量信息的泥沙俱下、浪潮涌动,部分网民陷入了不知所选、不知所向乃至不知所踪的尴尬境遇,加之科学素养、媒介素养不足,极易诱发“信息茧房”“网络暴力”“舆论撕裂”等现象,势必会对社会的公序良俗带来冲击。这不利于涵养公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乃至工作者)的基本思想品德素质,也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优化提出诸多新课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无论是显性形态还是隐性形态都需要把握好时、度、效的问题,过于显性化造成的意义流失和过于隐性化导致的价值遮蔽都需要高度警惕和着力防范。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孤立关系,也不是依附关系,而是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由此观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效应的所有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的事业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它们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性形态,是对基础性形态的有效延展。相较基础性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拓展性形态主要呈现于诸多维度。
3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态的优化理路
3.1精准成为应有样态
精准是对待工作的科学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纠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的不二法门。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精准识别教育对象、精准供给教育内容、精准选择教育方法。精准识别教育对象,就是要看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尊重教育对象的多样性、现实性、层次性和差异性,下足“绣花”功夫,按照不同群体类型、不同层次水平、不同年龄阶段确定恰切的教育目标,合理区分哪些是必须坚守的目标,哪些是值得倡导的目标,哪些是需要追求的目标,避免忽视教育对象特点的漫灌式教育。
精准供给教育内容,就是在精准识别教育对象基础上,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梳理教育对象行为习惯、挖掘教育对象日常偏好、分析教育对象目标期待,精准勾勒教育对象需求画像,制定能够满足教育对象个性化需求的教育菜单,在精准关心人、满足人中实现教育人、引导人。需要指出的是,精准供给教育内容,并不是说要满足受教育者的所有需求。它内在包含着在精准识别受教育者需求预期的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比较、鉴别、调整自己的需求预期,推动个人需求预期与社会发展预期相统一、相适应。精准选择教育方法,就是要看到每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场域,都有其优势、不足,关键要选准用好符合受教育者特点并使之易于接纳的方法,让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此外,精准的内容、方法需要精准的语言来传递,应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合理做好话语转换,有效融合党言党语、学言学语、民言民语、网言网语,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2坚持科学发展和实事求是
一方面,要认真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传统的精神内容深入地进行分析,从而保证对内容的解读符合实际的需求,同时,在解读内容时,还需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性,按照时代的发展规律,进行内容的高度强化,从而保证相应的内容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并且,集合时代精神的内容,也能确保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对年轻党员来说,属于福利内容。另一方面,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这代表当代的党员需要基于前人的理论基础,深入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将原本理论的内容逐渐地具体化,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提出具体的内容,保证相应的发展,这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当然,在具体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实际的效果,不能影响既定的工作规律,要遵循科学的自然发展规律来进行创新,以突显时代的特色。
3.3健全工作运行的机制
第一,微观运行机制。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部运行而言,首先,需要主体协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部门管理干部、党校系统教研人员、军队系统政工干部以及中小学德育工作者等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路大军”,这几类主体虽然在概念描述和工作内容上略有区别,但其关注的核心议题高度类似,应当增进认知、加强协同。其次,需要情境协同。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不同场域相互交叉构成人们学习、生活、工作、实践的真实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境应在不同空间场域构成的现实基础上予以建构。不同情境之间需要有机衔接、相辅相成,以免出现错位进而造成认知撕裂、价值冲突等问题。再次,需要形态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从微观上看可以相互独立,但不应相互孤立甚至冲突,应当目标一致、功能互补。
第二,宏观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在宏观运行层面应关注自身与国家、社会、政党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具体历史阶段可能存在三种由低到高的层级:落后、适应、引领。从当前实践状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基本适应新时代的状态,存在落后于新时代的潜在风险,蕴含引领新时代的迫切希望。
结束语
总之,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态的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呈现一番新气象,其实效性将会得到较大提高,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将会获得实质性跃升
参考文献:
[1]单文鹏.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深化发展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46-51.
[2]李九威.浅析新时代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办公室业务,2020(14):35-36.
[3]李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研究进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13-23.
[4]代玉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