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戎合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那么需要在水利工程的设计流程中,着重发展生态水利建设的理念,重视有关水利工程设计的深入研究,积极提升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因此,本文将阐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以及相关设计方法,为提升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提出详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用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能力,有目的地对水利工程进行实践分析,并且要重视水利工程的研究,才可以实现设计效率的大幅提升。本文就设计的过程以及应用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思路。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1.1安全性与经济性
现实中诸多因素制约着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这是由于工程的建设和规划所需范围极其广阔。所以,工程方需要尽量保证水利工程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在考虑设计的影响因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保护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既需要满足工程学的规划理念,也要符合生态学的安全经济原则,要严格保证工程的实施按照水文治理标准开展,进而实现工程的稳定和耐用的目标。
1.2生态系统保障
生态系统可谓是一个多样化空间,它存在多种多样的物种,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和差异性,因此会形成局限的生存环境,保证生物的多样化繁殖。如若一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较低,那么就会导致生物的繁衍能力较低,继而出现单一化的生态现象。保障生态系统多样化对于生物种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生态系统可自恢复
生态系统自身是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可以组织和规划自己,对当前已有的生物种类进行合理的抉择,进而构成一条有序的生态链条,科学合理地设计整个生态系统。水利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工程人员应当掌握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利用全新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完成工程任务,保证生态和工程相平衡相统一。在水利工程方面,人类一直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就日益严重,这种无节制地破坏短时间不会出现审美严重的后果,但对于未来人类和生态的发展都十分不利,可以说是两败俱伤,所以工程人员要极其重视工程建设和生态自然的平衡关系。
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策略
2.1保证景观尺度及整体性
管理和设计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且保证时间的长久性。理论上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就需要高效率的施工,可实际上,效率大幅降低,效果不达水平。生态系统讲究一个整体性,而整体性就是要从系统出发,结合系统内不同结构和作用,互相影响和联系,最终明确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也要重视生物种类问题和水边植被的情况,尽全力保证完整性规划。另外,工程人员应该对水流和生态的流动性具有一定的意识,河道经过长时间的冲洗受到腐蚀并且水流的流向和流量等指标十分不可控,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呈现出随机的特点。以上所谈到的因素对生物的种类繁殖和发展具有局限性和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某个区域的潮流或者降水量等因素会对水域的面积产生变化,达到收缩或者扩张的效果,进而生物种群会出现灭亡。生态系统由生物种群组成,而生物种群的迁徙和灭亡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动态影响。最终,就恢复生态系统中的河流的程度而言,河流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很长的时间形成,所以工程人员需要了解河流生态与生物系统的变化,客观分析两者的延续性,结合历史进程,明确河流及其中的生物的变化情况,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联系,最后制定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案。
2.2 完善基础模块设计
高楼无法平地而起,任何工程项目没有完善的基础是无法成功运转的。为了使生态工程与流域的特征保持较为紧密的一致性,在具体完成工程设计环节时,技术人员应参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具体实施设计方案的规划。
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完全,因此我们一定要保证堤坝的防洪性,在防洪方面的设计中,要基于对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分析,来确定适合的生态环境协调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生态工程经济价值的测算,最终制定出客观的生态评价体系。可以将以往的生态评价作为样本,将河流、湖泊、海洋及人文均纳入评价体系中,全面且合理的评价生态水平,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其次,作为水域是活的,一潭死水是无法达到工程建设的要求的,因此我们需要遵循河流的流动性,同时按照河流的流动规律规划堤坝的建设,进而保证河流的完整性。
2.3 统筹兼顾水生态水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中,不仅要保障河流及周围地区的生态完整,并且需要尽可能地保证河流与地域的文化完整,以生态理念为指导思想,统筹兼顾节能减排、污水排放、环境及水源保护、物种生态不被打扰、水利文物及人文精神、流域内的相关传统、法制知识普及等相关内容,将水利工程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使水利工程蜕变为集生态、生产、可持续发展、人文文化为一体的民心所向的工程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以安全为首要前提,将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降到最小,同时兼顾生态文明,当地居民以及经济条件选择相应的建设方案。如在河流堤防部分的建设中,因为一部分居民的房屋与河流流域毗邻,为此需要保障堤防的防洪功能,如果居民居住地与河流流域过于接近妨碍了堤防的建造,则可以与试着居民沟通迁居。在以水利工程安全为主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地将河流流域附近的生态环境保持完整,如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尽量保证流域中物种完整,不可轻易破坏流域的生态链,对于流域周边环境也应如此,在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下,可不对生长于岸边的植物进行全部清除,适当保留也可优化岸边的绿化效果。最后便是流域周围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是一个地域最鲜明也是最珍贵的资产,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地方人民的传统文化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万不可使封建迷信或者歪风邪气污染整个文化文明。因此我们可以加强水利相关的知识、故事、艺术作品及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普及,将当地的传统文化编成戏曲或舞蹈,在工程结束时表演,同时利用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新生的流域文化,将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文化与当地的人文文化有机、有效地结合,推进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
三、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运用
3.1加入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引用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举个例子,水闸技术和翻板闸技术可以说是较为先进的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引入这两项技术,操作简单、结构紧凑、效果极佳。另外,新型材料也是在考虑的范围之内,例如护岸材料。将来工程人员要不断地深入探究新型材料和技术,真正地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运用在水利工程中。
3.2环境工程与生态水利有效整合
我国对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需求很多,因此生态环境就经常无法顾及到,但仍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实际设计过程中,通过优化水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合理配置水量,保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举个例子,河道改造设计中河道改造周围的绿化保护设计至关重要,可以有效保护环境。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基础,生态水利工程是建设在此基础之上的,水质和水量的优化结合才能实现水利建设中的平衡。
结语:
工程设计始终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设计水利工程的研究中不仅需要与时代结合,更要全面建设生态文明,这样才能提升水利工程建设效率。综上所述,本文表明生态理念的重要性,水利工程的设计需要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坚定保护生态文明的信息,同时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措施作出了总结,期待以后可以进一步提升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俊.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分析 [J].陕西水利,2018(6):275-276.
[2]马洪海. 试论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2018(8):82.
[3]陈育昌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