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模式 郭光照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郭光照
[导读] 摘要:在水利水电设计、施工、造价等阶段,需要借助水文学、建筑学、力学等多焖专业知识,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展开深层次研究,在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良好、有效消除自然灾害、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等的基础上,提升相关工作的质量。
        中建新疆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  830000
        摘要:在水利水电设计、施工、造价等阶段,需要借助水文学、建筑学、力学等多焖专业知识,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展开深层次研究,在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良好、有效消除自然灾害、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等的基础上,提升相关工作的质量。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持续提高,河流湖泊淡水资源呈明显减少趋势,水资源出现较为严重的紧缺局面,如何加速江河湖泊的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和效率,确保水能的最大化利用,成为当下水利水电工程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模式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还有效保障了工程效益,促进了行业发展,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经济社会领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论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模式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1 水利水电工程概述
        水电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建设内容,将水闸、水电站等水利枢纽设施为核心对象,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涉及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学、高等数学、经济学、社会学、能源学等多个层面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施工过程中,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更加可靠与稳定的保障。因此,水利水电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各类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具体应用方法,将其有效运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基础环节,具有投资金额巨大、整体施工周期较长、涉及部门数量较多等一系列特点;同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受地形环境、水文条件、气象条件等自然因素影响深远。在其施工实际开展中,需要严格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方针,以及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各项法律法规,在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紧密接轨。
        2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新技术应用
        2.1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
        近年来,我国逐步迈入了信息经济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日渐成熟,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测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更趋于自动化、智能化,这些先进测量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提供切实的测绘数据支持,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能够更为科学、规范地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测量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水平,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使得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获得更为完整、准确的工程数据和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从当前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来看,专业人员可以在这些技术的指导下,构建更为完善的3D立体化模型。专业化工程模型的构建大大减少了在工程建设方面的人力资源投入,测绘信息化水平的优势得以凸显,工程的后期分析、处理和检索等都得以顺利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也是水利水电事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表现。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作为基础,通过专业模型的构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在该模型中进行相应的分析,也就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动态化、多变性地理信息,可以指导实际的施工建设任务。3D虚拟方式下,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利用模型来进行现场布置的优化,模型中还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出各个施工模块、环节之间的交叉关系,避免细节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工程技术问题。


        2.2CAD计算机绘图软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涉及数学计算、几何计算非常多,这些计算的精确性将会影响最终的施工建设成效。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使得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其整体的施工难度非常大,比如,在施工建设时,涉及的结构类型非常多样,不同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性,在一些施工环节,还需要通过贯穿预算等来进行空间位置的合理分析,以保障施工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正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使得单纯依赖人工作业和管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该加强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比如,CAD计算机绘图软件和BIM技术,这些软件和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高度的信息集成性,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借助这些技术和软件,可以根据所获得的现场情况来进行施工模型的构建,在软件内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结构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来。
        2.3施工导流技术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要求的逐步提高,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水环境的具体情况,来有效选择施工导流技术,导流技术可以为正常的施工作业提供切实的保障。虽然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施工导流技术越发多样,且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但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来选择。施工导流技术下,使得在该区段的施工过程中,水位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上涨,可以避免施工作业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各项施工任务可以高效开展。因此,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工程企业在新技术应用时,需要加强对先进导流技术的优化和应用,为施工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环境,从而有效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4预应力锚固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受施工环境影响,整个工程结构可能会受到巨大的水力侵蚀,结构失稳问题非常常见。因此,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企业需要结合结构施工要求,加强先进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这一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非常突出,不仅实现了结构加固,更避免了一些结构稳定所引起的质量与安全问题。预应力锚固技术是通过对结构受力的科学分析,有效实现了结构优化,锚孔与锚束是其中的关键,前者是预应力加载工具,后者是锚固段的承载。不足的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在实际的推广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主要是因为预应力锚固技术施工需在预应力锚杆和预应力岩锚的配合下完成,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现场的条件不符合,需要在工程实践中,对技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力争得到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3结束语
        利水电工程项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内容,具备防洪抗灾、水能利用、改善自然环境等多方面优势。然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受其长、难度大、涉及知识范围广阔,仅依靠传统技术难以实现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的重要性,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数据库、CAD绘图软件等新技术应用于实际施工中,为施工质量、效率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施工企业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基础建设事业的稳步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传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2):164.
        [2]孔凡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新技术应用分析[J].智能城市,2018,4(12):144-145.
        [3]于勇军.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1):219.
        [4]蒋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5):203.
        [5]黄艳华.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6(6):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