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现代化建筑领域中房屋建设项目通病问题得到了社会多领域的高度重视,房屋建筑项目整体质量关乎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施工建设效益,影响房屋建筑的整体使用周期。当前,应注重对建设领域中存有的各类质量通病集中整合,拟定多方面整改措施,提高项目建设成效,保障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常见原因;管理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具有结构复杂性强、隐蔽性强、可变性多样的特点。在具体的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有效监督,及时发现隐蔽环节所存在的质量问题,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有效监督和约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指建筑工程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包括安全、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这在质量上显得特别重要。建筑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对项目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从市场和社会发展角度看,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的管理,首先对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实现有利,对投资者来说,其参与建筑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经济利益,而只有建筑质量,才能保证市场交易顺利完成,进而实现投资目的;第二,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极大威胁,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需要;最后,有利于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核心在于质量与技术,而做好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对提高经济和国民的生活质量都有重大意义。
2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分析
2.1设计图纸不合理
当前房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较多,比如房屋设计不合理。房屋建筑设计是项目施工建设的灵魂,也是全面提升项目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效的基础。当工程设计中存有不同程度的问题时,对项目整体建设质量均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容易诱发较大的损失。比如,项目图纸设计不详细,导致施工中的参照性降低。当下有许多房屋建筑项目外饰面被窗台滴落的污水污染,这是由于设计图纸不规范导致的。图纸设计诱发的质量通病占据较大比重,所以,在施工实践中应对其提高重视程度。
2.2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不足
近年来,我国对建筑材料应用方面扩大了科研力度,各类新型建筑材料纷纷涌现。部分新型建筑材料应用能有效调控建筑工程建设的消耗时间,还能对建筑物起到有效的优化作用,对原有建筑物质量通病集中控制。但由于区域间技术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建筑企业多项技术更新速度较慢,缺乏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部分区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较高的施工建设效益,应用不适合本地区的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工艺,从而导致项目施工建设中出现更多的质量通病。
2.3施工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也是项目施工中质量难以提升的重要影响要素。在当前的建筑队伍建设中,多数都是农民工群体,缺乏专业化培训及专业化的建筑知识,在施工中难以依照规范流程进行施工操作,难以保证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3.1严格技术交底
一个项目工程在施工建造之前施工单位一定要联合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项目工程的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有效沟通,并与设计单位签订完善的技术交底文件,将其作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技术交底过程中,应该重点明确施工关键环节,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并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建设。
在具体的项目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对于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和或者监理工程师所提出的方案变更情况,技术变更情况以及设计变更要求应该及时作出补充,执行前期所签订的书面技术交底方案,并在设计方案当中详细的标注更改的内容,更改的目的以及具体的施工要求。另外在施工建造之前,施工方也需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有效地调查和勘测,准确地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并进行有效的测量放线,掌握全面详细的信息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建造。各种测量结果出台之后,严禁随意变动并做好详细地登记和记录工作。另外对于施工单位的各种测量记录,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也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复查,由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确保测量的质量。
3.2严把施工材料关
建筑材料是项目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成本投入最高的部分。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有效的质量把控是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成本的关键举措。施工方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购进施工技术材料。并且应该对材料供给方进行有效的资格审评,建立完善的工程材料供应档案。另外各参建单位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材料运输和储存制度,要确保购进的材料质量符合要求,避免出现损坏或者腐蚀生锈的现象。另外,在半成品采购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3.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管理
各个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应该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施工条件,机械设备的配置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各个人员配置合理,机械设备能够发挥自身的生产作用,保证工程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施工现场的主要机械设备要确保规格型号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在设备更换或者租赁承包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从机械设备的经济性能使用性能角度入手,根据施工条件,综合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生产效率较高的器械设备。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有效维护,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作业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岗位要求,确保施工技术人员能够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开展施工作业。同时,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应该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机制,要配备专业的人员,满足施工现场的管理需求。各个管理部门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编制相应的施工管理规划,完善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检查制度,保障各项制度能够严格落实到位,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推进。
3.4加强竣工阶段的施工质量管理
一个项目工程进入竣工阶段之后,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对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项目工程在竣工验收之前就要求验收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项目工程的各项环节和各个条件进行认真细致的查验。工程建设完工之后,要按照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过程中,应该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态度,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各种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案完善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工程验收。另外还应该切实明确施工现场的验收责任,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合同当中和设计方案当中的相关规定,分项目、分部分组织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联合会审,保证验收工作的科学合理。在验收过程中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应该要求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处理结束之后再次进行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通过验收,不合格的直到处理合格为止。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各项监督和监管,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消除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提升质量管理效率。在建筑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因素,并结合当前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完善,这样可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效率,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雄伟.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5):269-271.
[2]卫帅.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能城市,2020,6(04):73-74.
[3]刘美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及实施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6):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