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杨玉锋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杨玉锋
[导读]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地基作为建筑结构的核心组成,其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广西正远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中,地基作为建筑结构的核心组成,其施工质量与施工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整体施工质量。为确保房屋建筑施工有序推进,降低施工质量隐患、安全隐患,需重视起地基处理,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以先进技术实力为支撑,采取合理施工手段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质量。只有保证地基处理水平,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稳定性、房屋安全性,保证房屋工程建设水平,满足经济发展下对其客观要求。文章初步阐述了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作业特点,并分析了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与相关处理技术的应用,为实际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技术应用
        房屋建筑建设是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项目,其发展关乎我国经济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但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其地基处理往往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到工程上部结构稳定性,威胁到建筑的安全使用。工程建设完工后受竖向荷载长期作用,地基出现沉降会导致墙体开裂、沉陷,缩短房屋使用寿命。其主要原因就是地基处理中软土地基处治不当、地基压实度不足等。因此需充分掌握地基处理技术,合理应用施工举措保证地基具备良好承载力。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内容及特点
        1.1处理内容
        在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主要作用就是进行土的置换、改良和补强。其中,土的置换指的将原先不满足建设要求的地基土置换为性能优良的填土,使得地基承载能力增强。土的改良则是采用化学手段、机械手段等固结地基基础土,加大地基土的密度,使得底基层承载力提升。土的补强则是应用板桩和绳网等措施约束地基土,从而改进地基土抗剪切能力,保证其实际承载性能[1]。
        1.2处理特点
        (1)困难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多在地下开展地基处理工作,而面临相当复杂的地质与地形条件,大大加大了工程施工难度,因此需针对不同地形与地质条件采取针对性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方法较多,对施工工艺也有着较高要求,实际地下施工中局限性较大,因此需要选择正确的施工工艺与技术,保证地基施工顺利进行。
        (2)严重性
        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后,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后期是无法弥补的,往往会严重影响到建筑中整体,对其产生相当大的破坏性。作为建筑的基础,地基质量影响着建筑质量与使用安全,如果地基存在问题则会产生严重影响,而由于地基在地下后期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因此容易产生突发事故威胁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3)潜在性
        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是基础性工作,其施工具有一定潜在性特点,难以在后续检验其施工质量和工艺。建筑使用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地基质量问题,往往在发现严重质量与安全事故后地基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2.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2.1抗剪强度
        影响地质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抗剪强度,在建筑地基施工中,为保证施工成效,会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结构的抗剪强度。具体需根据工程地基实际地形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工程施工技术,以保证其结构承载力,避免由于过大的上部结构荷载而影响到建筑整体稳定性。同时施工中需研究、控制好各细节处理,比如地基开挖中坑底隆起、边坡倾斜等问题,需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保证其地基结构具备良好抗剪强度,有效控制施工效果。
        2.2动力特性
        建筑地基结构有其动力特点,主要体现就是地震作用下其地基的松散饱和粉液化,以及打桩施工中受震动影响临近地基结构下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因此,在地基处理施工中,改善地基结构动力特性也是其中重要内容,需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
        2.3压缩特性
        在一些房屋建筑工程中,其地基土的压缩性较高,工程完工投入使用中受荷载影响,建筑上部结构、填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沉降,进而影响到地基稳定性。

因此需有效控制地基压缩性,才能避免工程沉降问题,具体要依据专业指标来实施降低地基压缩性作业,保证工程结构质量[2]。
        3.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施工流程与技术应用
        3.1施工准备
        在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前,需掌握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掌握相关调研资料,并组织安排好施工流程、技术指标和安全措施等,针对存在隐患制定处理预案。同时,根据现场环境检查和设施准备情况,掌握周边区域地下管线、构筑物分布情况。按照工程计划配备需要的机械设备,控制好施工材料选购、进场,以保证工程开工后能够顺利推进。
        3.2基坑土方开挖
        施工中需掌握深基坑开挖设计方案,掌握其水文地质特性,然后布置基坑开挖作业,避免出现事故。开挖基坑作业过程中,应用机械纵向分段分层开挖,到达基底后及时浇筑垫层,避免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如果开挖中发现基底土层与要求不符,或者地基承载力不足,需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处理。
        3.3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传统技术分析
        (1)换填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其地基处理往往会选择换填施工技术,其处理效果较好。具体就是将原先土质置换为其他材料,以提升地基强度。操作中需先清除干净建筑地基,使用更加优质的材质填充处理,一般以砂垫层为主要填充原料,借助其结构稳定保证地基的受力能力。
        (2)搅拌桩施工技术。依据房屋建筑地基结构受力特性,在地基处理中可采取搅拌桩施工,在搅拌桩中掺入石灰等固化剂,搅拌中产生一定化学反应,进而提升地基材料性质,可以显著增强地基强度,改善建筑工程地基承载能力。在搅拌操作中,需要应用相关设备、技术手段混合石灰等材料,这种技术施工难度低、材料成本低廉,可以有效简化施工流程,保证施工安全。
        (3)强夯法。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应用强夯法处理,需做好测量和定位工作,才能确保后续作业顺利推进。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先对软层土质试夯,确认相关参数。正式施工前现场要经过预压和平整处理,测算基坑目标深度和实际深度,目标深度超过实际深度需检查地下水位,如果偏高则需降低水位,不高则可采取推土和压实处理方法。目标深度在实际深度以下,则需对基坑表层铺设灰土垫层、砂石垫层。施工中控制好各环节顺序,完成一个施工段夯击后再开始另一施工段作业,加固顺序为深层土、中层土和表层土的顺序。整个地基处理完后,需再进行一次收尾夯击,此次夯击可减小力度,保证其均衡性,使地基整体得以均匀化加固。
        (4)注浆法。在建筑地基施工中应用注浆法,首先要安排工作人员记录好现场钻孔情况,然后在加固土层上铺设自然土以避免浆液上冒。注浆操作中要注意压力的控制,确保其处于标准范围内,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加固地基土。相邻土层土质与施工层纸土质,则需对渗透系数较大土层优先加固。注意控制好浆液配比,施工中严格性抽查,并记录好注浆顺序、孔位和孔深等信息加以核对,保证施工符合要求。注浆过程中,如果周边地面变形需立即停止作业,分析变形原因,以科学调整相关参数[3]。
        3.4地基处理新方法
        (1)DDC灰土挤密法。这种方法运用了孔内深层强夯法原理,利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孔中后夯实成桩,反复锤击下扩大桩径形成复合要求的地基。DDC灰土挤密桩具备相当高的承载力,但其一般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区。
        (2)IFCO强制固接法。该方法施工中主要有排水、加压系统等,其排水系统为纵向砂墙可以增加排水、加快固结。加压系统则通过真空压力加快堆载,由于真空面处于砂墙底部位置,因此水渗流方向同于重力,其固结加快,有效保证了施工效率。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施工质量关系着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与使用寿命,因此需加大重视,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依据实际工程情况调整优化技术措施,以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项目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隋金东,王恩香.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1,17(2):22-23.
        [2]王术亮.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1,(1):171.
        [3]彭志浩.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21,(3):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