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刘亚洲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刘亚洲
[导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土木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但在现实施工中,很多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这就预示着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扎实掌握技术要点,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技术分析
        引言
        目前,不难发现土木工程建筑工作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息息相关,所以提升施工质量已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其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好坏会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忽视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然而各种问题的不断累积往往会造成大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建筑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建筑施工水平,提升施工的技术和能力。下文主要是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
        1.1混凝土裂缝
        在土木工程建筑项目中,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对建筑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使用混合型材料,容易受到自缩因素的影响,导致改变施工结构的应力,若是没有及时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就会产生裂缝现象,影响施工效果。同时,在混凝土结构中,通常使用大量煤渣或添加剂,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限制,若是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工程裂缝。
        1.2环境温度变化
        若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骤然改变,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大幅度跌落,结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而后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越大,而温度应力是诱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降低结构美观度,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由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难以深入到内部,导致内外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差,从而引发结构裂缝。最后,当混凝土主梁结束浇筑施工后,经过太阳的高度暴晒后,不但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而且增加了主梁的拉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1.3材料配比
        材料配比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对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混凝土工程项目的研究表明,部分工程出现混凝土配比不合理的现象,施工人员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的配比。同时,由于部分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个别人员采用偷工减料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例如,在材料中添加硅粉,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为施工质量埋下安全隐患,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施工,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伸缩性。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明确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失衡、物料搅拌以后出现自缩值等对裂缝问题形成、发展过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参建方拟定本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时,对这些问题较高重视,科学组织施工活动,提升材机等诸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确保现场内各项施工活动协调、有效推进,在明确关键线路和工期控制要点的基础上,加大温度应力与自缩值的调控。针对温度应力,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技术:1)立足于工程实况设计水泥使用量,水泥水化过程放热,热量作用于混凝土,促进温度应力扩张过程,建议用低热水泥替换普通水泥,若温度过高,还可以添加适量冷水加以控制。

2)控制浇筑温度:伴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会有改变,为规避形成过大的温度应力,建议尽量不要在高温或夏日浇筑施工,若一定要在炎炎夏日进行,则需对混凝土结构实施一定降温措施。
        2.2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搅拌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包含的环节有很多,其中混凝土拌和是第一个环节,在搅拌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混凝土搅拌的方式,进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现阶段,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的搅拌方式主要是选择混凝土搅拌站进行集中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主要是选择使用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机械设备,首先要确定好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其次在材料比例配置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材料质量的差异性。搅拌站的生产系统主要包括搅拌主机、称量系统等,利用搅拌主机和称量系统可以随时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比例进行检测,进而可以确保随时把控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会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造成影响,所以一定要提高对于施工原材料的重视程度。
        2.3浇筑技术
        在开始排空操作前,需要检查模板的稳定性与支撑能力,确保悬臂构件模板支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模板的支撑状态,及时对异常状况进行处理,还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对待自身的工作职能,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巢或麻点等现象。同时,需要控制浇筑层之间的时间,使其小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需要使浇筑面积的固体胶厚度与渗透度小于3m,还可以使用多层连接救助方法,提高混凝土质量,使土层快速散热,降低混凝土温度。由于混凝土结构浇筑的厚度较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散热处理,防止底板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差,导致出现底板裂缝现象,在进行墙体底部浇筑施工时,还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使用相同的砂浆进行浇筑施工。
        2.4混凝土运输技术要点
        混凝土在配置完成之后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运输到施工现场,所以要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泵送等能够达到项目的要求,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损坏。混凝土运输需要事先规划好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在运输过程中还需要采用有效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避免运输途中出现多种外界因素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干扰。当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后,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立即更换混凝土,否则会对接下来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
        2.5混凝土养护技术要点
        混凝土在配置的过程中,因为水与混凝土材料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会产生许多的热量,如果这部分热量没有处理好,热量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中发生聚集作用,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所以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产生的热量全部挥发出去,必要时可以采取人工洒水降温的措施,对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进行控制,防止出现开裂等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之后,也要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洒水、保温、表面覆盖等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完成之后能够保持稳定,不受到外界的影响,使混凝土结构能够正常固结,为接下来的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施工工序,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同时,需要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与材料配比等,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5):176-177,180.
        [2]陈吉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8):122-123.
        [3]畅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2):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