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任建平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任建平
[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提升,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进程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质效果逐渐弱化,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上,无法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
        沂源源泰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日渐提升,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进程下,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实质效果逐渐弱化,企业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施工效率上,无法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深入挖掘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完善的解决对策并将其落实,对优化建筑主体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
        引言
        由于人们在生活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的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时,一定要非常严谨。与此同时,也要针对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时出现的问题做出应对的手段,检测方法也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升级改进,坚持与时俱进,坚持采用全面地、准确的、多样化的检测方法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一定要非常小心严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保证了整个社会中的建筑主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1.1质量检测的内容不明。
        第一,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全面性,一些建设单位会对主体结构实施无遗漏检测,以核实各部分的质量都能满足相关要求。表面上来看,这种检测方式似乎并无不妥,但事实是导致在该项工作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非但会延误正常的工程建设进度,这种没有重点、侧重点的检测工作难以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第二,检测技术、检测方式与检测内容的匹配度较差。选择合理的检测手段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是保证检测检测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对促进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目前来看,由于检测内容不清晰、检测工作无重点所诱发的一系列不良问题众多,检测手段不合理则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若采用的检测手段不能充分满足实际所需,检测结果也难以成为衡量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参考依据,进而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第三,有些质检部门会在工作开始之前,提前公布检测内容、检测手段以及检测时间等,以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样一来,该项工作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为施工团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机会,导致蒙混过关的现象并不少见。
        1.2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质量检测标准,才能确保实践工作顺利且高效地落实。但目前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工作制度缺失,这种现象急需引起行业人士的重视。工作制度的建设缺乏力度,难以为检测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导致检测工作形式化、检测流程不规范、质量管控意识淡薄,甚至会致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良的思想作风,非但不会降低检测工作的准确性,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虽然国家对于这项工作已经给予相应的法律保护,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整体建设尚不成熟,在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仍需完善,如内容缺乏连贯性、变动范围较大、技术标准更新不及时等等,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质检工作的高效开展。尤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建筑工程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不断提升,现代化发展特征极为明显,若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然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的效果。
        1.3缺乏可靠的技术指导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效果是否良好,更多地取决于能否将检测手段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针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其施工流程比较复杂,对质量的要求极为严苛,并且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以往的工作情况,发现一些质检单位会在发现问题之后勒令整改并提出批评,但并未提供给施工单位一个明确的整改思路和整改办法,导致工程整体建设效率大大降低,若调整方式不正确,极有可能会导致主体结构产生更大的动荡,引发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分析
        2.1完善工作管理制度
        想要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完善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制度能发挥决定性作用,相关企业应将这项工作快速落实,为开展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工作制度、检测标准等的设计和制定,应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检测技术等,及时更新有关制度上的内容,确保其能为实践工作提供便利,切实符合我国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质量检测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此外,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建筑行业当下的发展特征、检测工作情况以及技术建设水平,对相关要求予以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优化,为实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2.2确定检测方法
        1)外观检测。外观检测即一种根据结构外观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对主体结构质量作出分析与判断,如表面是否存在破损、裂缝。接下来,则需要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对主体结构的规格、外观进行进一步观察,确保结构的各项指标满足施工要求。最后,应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重点检查。材料质量检测应从使用功能检测与见证取样检测两方面入手,水泥、钢筋、混凝土以及掺和剂等,是见证取样检测的主要内容,而防水材料、墙体材料、给排水管道材料等,则是使用功能检测的内容,实际检测环节应从多角度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核实。2)仪器检测。相对来讲,仪器检测的精准度更高,也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仪器检测法在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环节的应用,应合理选择仪器设备,确保主体结构质量情况完全契合建筑项目建设目标,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有效把控。目前常应用的仪器检测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无损检测,主要利用电磁、超声、X光技术完成检测过程;其二为有损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以取芯检测、压力回弹检测等为主要途径。
        2.3注意事项
        1)关于建筑工程主体的尺寸的检测注意事项.在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尺寸的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相关规范标准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在建筑主体外观尺寸的测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筑设计图纸和建筑工队所用的施工图纸作为测量的主要依据,采用专业的测量方法来进行所需要完成的测量工作,保证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外观测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2)关于建筑工程砌体结构的检测注意事项检测建筑工程主体是否使用了合格的建筑材料,包括使用的砂浆、砖等建筑材料,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建筑标准轴线等控制线来施工摆砖,并且摆正确后再进行砌筑。在砌筑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灰缝的饱满度,确保砖发水必须要发透。而且要按照规范来加强安墙体拉结筋。为了杜绝可能出现瞎缝、通缝等现象,建筑施工方必须严格控制每次砌筑的高度规范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是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应明确检测重点、检测方向,并以科学化的检测路径开展实践工作,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育培.关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44-145.
        [2]章其考.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有效措施[J].居舍,2020(30):179-180.
        [3]蒋小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效果[J].城市建筑,2020,17(26):117-118.
        [4]沈斌.如何更好的做好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J].四川水泥,2019(12):298-299.
        [5]李迎宾.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