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程。为能时应当到当前时代的发展,有效缓解到用地紧张的问题,建筑的发展方向也逐渐转换成了高层建筑的模式。主体结构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的工程工序较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事业发展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在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在施工时充分掌握各项施工技术要点,对每一项施工细节进行优化,进而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
1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意义
1.1提升人们生活与居住水平
建筑建筑工程自身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若住宅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发生问题,将造成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例如,频繁的维修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经济资源,也会导致住宅建筑社会效益损失;在住宅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若建设方过于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导致偷工减料、以此充好现象发生,便会导致住宅建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无法为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保障。由此不难看出在住宅建筑当中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2有利企业可持续发展
高层建筑工程总体质量是建筑企业自身专业水平的一种显现方式,其对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言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现阶段,由于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建筑企业若想在市场当中实现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便需为住宅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提供保障,并且,只有住宅建筑拥有优良品质,才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支持,从而提升自身信誉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建筑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便需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为基础,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2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钢筋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主体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因此钢筋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首先,在钢筋工程施工时,钢筋的种类、规格、性能都能够影响钢筋工程的整体强度,因此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图纸、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以及工程具体情况,对钢筋的种类、尺寸以及规格进行科学的选择,并且在钢筋选择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种类,进而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在钢筋购买时,需要对钢筋进行区别购买。当钢筋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确保钢筋摆放整齐有序,进而避免出现钢筋污染的现象。其次,需要选择科学的钢筋捆绑方式。在钢筋连接时,应对钢筋连接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选择钢筋连接方式时,需充分考虑到钢筋的受力情况以及尺寸。在施工时,通常利用搭接连接方式对直径为2.2cm以下的钢筋进行连接,对于直径为2.2cm以上的水平受力钢筋,则需要利用冷压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此外,还需要对钢筋安装位置以及接头的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施工时,应施工要求对捆绑距离进行科学的设置,捆绑距离不当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钢筋工程的整体强度。在捆绑时,十字捆绑方式应用较为广泛。钢筋捆绑工作需要在模板安装结束前完成,进而确保后续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再者,需要做好测量工作,测量是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必要准备环节,应对每个柱网结构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利用测量仪器对轴线的位置进行确定,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反复进行测量,同时对沉降点的位置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沉降点进行编号,便于后续沉降点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2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作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施工作业量占整个施工工程的一半以上,而且建设周期与施工造价也相对较高,这一施工环节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控制整体施工的全面性,以保证模板能够达到规定的施工指标。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了解,在模板浇筑前,应该在内侧模板中安装一个短钢筋头,有效防止模板位置的偏移。另外,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施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标准,利用吊装墙膜技术有效控制吊装墙膜钢筋与墙膜之间的距离,在建筑模板与墙体之间固定一些软质材料,从而有效减少模板对墙体的损坏。
2.3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工程应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施工环节中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技术标准对主体结构进行分层浇筑。在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科学性,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把控工作,混凝土运到现场后应该立即进行浇筑,防止混凝土因搁置时间过长或者搅拌不均匀等问题而发生质量变化。在混凝土布料环节,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先做竖向工作,再做水平工作。与此同时,要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模板工程与其他隐蔽工程进行全面系统性的检查,再次确定施工材料的质量与安全系数,有效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另外,在进行浇捣技术的施工时,需要特别注意浇捣搭接地间距,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施工标准留出空隙,防止漏振、裂缝等现象的发生,为混凝土结构的稳定以及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提供保障。
2.4砌体工程施工技术
砌体工程指的是在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时,利用砖材料进行砌筑的一项施工环节。在砌体施工过程中,应通过砖与砖之间错位砌筑的方式进行砌筑,进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及安全性,如果砖体表面不完整,或砖体表面存在孔洞,则需在砌筑时将孔洞朝下,并与砌体之间垂直进行放置,避免砖体孔洞对整个砌体工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造成影响。在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除砖材料外,还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水泥材料。水泥是目前砌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项常见的粘合材料,为了提高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提升砖体之间的粘合性,应对水泥材料的进行科学的配置,此外还应确保施工环境干燥,避免雨水侵蚀导致水泥的粘合力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砌体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2.5高支模施工技术
当柱模板搭设完成后,应对其搭设质量进行检验,当检验合格后才能够利用混凝土对柱模板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再利用钢筋进行捆绑,进而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当模板支架以及钢筋捆绑施工完成时,应对梁板进行浇筑以及振捣处理,在浇筑时应按照自中间向两边对称的浇筑方式进行浇筑。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浇筑前应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充分掌握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并做好施工缝预留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中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若主体结构的施工在管理与控制方面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对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以及功能应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会出现建筑物的变形、坍塌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与规范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有效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增强高层建筑整体质量的安全性、稳固性与功能性。
参考文献:
[1]刘欣,李忠富,姜韶华.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语义建模与应用[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5):114-120.
[2]徐之皓,张泽泽,刘化欣.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58.
[3]李倩文.高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83.
[4]徐之皓,张泽泽,刘化欣.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