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七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创绩分公司 海南琼海 571400
摘要: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各所学校相关建筑设计的专业特点,然后详细指出学校相关专业创新发展途径,最后通过结合建筑工程设计实例分析进行理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创新
1实践中的学校建筑设计问题
在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教室建筑设计相关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其中的相关知识内容,促使其建筑设计以及工作室的开展更加高效。实践这类学校建筑设计专案方面的技术相关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建筑设计中,通过与美术教育等各方面可以同步协调发展的因素充分考虑,能够帮助使其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科学技术含量逐渐明显增加,并为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以及开展工作提供具有科学性的保障;
在学校整体建筑设计中教师应充分注重自主创新设计理念、人文历史气息等多个要素的综合考虑,提升其建筑设计方案的潜在性和应用价值,全面着力提升其国际科学建筑设计技术水平;
在对学校整体建筑设计进行科学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设计情况及结合学校的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从建筑设计方案的使用可行性、设计方案成本的使用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因素入手,有效组织开展学校构筑建设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控制好其建筑设计使用过程,从而充分满足当前学校事业发展中对学校建筑物高效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实际应用要求。
2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2.1灵活性
随着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扩大提高,学校德育教学活动从成为应试文化教育活动转变到成为职业素质教育。应试素质教育学习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办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重视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强调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注重课堂实践和学生互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自主性。
2.2人文化
建筑设计期间,设计师应该充分凸显出学校活动场所的各种人文化,注意事项大体如下:一者就是应该满足在校学生自由参与交流和学生集体参与活动的各种需求;二者就是学校庭院式的设计应该采用半立体开放式的模式,可以单独设计一个连廊,或者可以增加不同走廊间的宽度,避免不同方向交通的人流之间互相产生干扰。
2.3温馨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初中学校的学习时间要远比在家中的学习时间长,因此家在学校本身就是第二个家,应该充分突出学校生活学习场所的温馨感。建筑设计期间,设计师我们应该充分站在在校学生的实际角度,分析了解学生的学校生活文化需求,提高学校建筑的舒适性,营造和突出温馨的学校生活文化氛围,为以后学习和职业生活打下基础。
3设计基本原则
3.1延续地域文脉,传承光荣校史
深度研究挖掘中国地域历史文脉建筑特征,提炼中国传统民族建筑和中国现代艺术建筑的不同风格设计元素,以简洁和近现代的传统建筑设计语言表达新信息时代、新信息科技下所赋予的中国现代科技和新人文精神。
3.2功能流线清晰,动静分区明确
人工停车功能分流,内外外观有别,避免交叉人车混合。动静噪声分离,互不影响穿越,避免各种噪声相互影响干扰。
3.3土地利用高效,建造经济可行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高效合理利用整体土地所有资源,疏密有致,最大限度度地提升整体土地利用价值。
建筑主体结构设计形式与立面设计选材均必须立足我国现有建筑技术水平与国际市场经济使用状况,不允许采用难以国际实施、造价过高的建筑技术与施工材料,合理严格控制建筑造价,注重提高项目使用经济性。
3.4绿色节能减排,生态可持续发展
注重当地不同地域自然气候资源条件对城市规划资源布局利用层面的直接影响,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当地地域气候资源条件。同时,注重推进绿色工程建筑节能系统的清洁节能与低碳减排,采用各种适宜可行的新型绿色工程建筑节能技术,降低绿色建筑物的能耗。
4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途径
4.1进行综合规划
对一所学校内部建筑环境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入手:一是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校园道路、绿化等小型主体建筑。规划设计时,应该严格遵循土地科学合理的使用原则,结合每所学校的实际使用情况,区分作为教学教育用地和其他功能教育用地,突出反映学校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背景,避免出现混乱土地使用的尴尬情况。二是以人为本。建筑设计风格要求能满足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使用需求,能有效缩短全校学生在一个教室—学校餐厅—学生宿舍三个不同地点之间的生活距离,融合现代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增强学校建筑的历史文化感和历史厚重感,避免千篇一律。
4.2坚持因地制宜
从目前学校主体建筑的实际使用量和功能需求来看,不仅仅是要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软硬件的基本需求,还要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顺利提供一定物质基础。在目前我国,学校一般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财政经费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支出,不同民族地区、不同职业学校的财政经费收入差异明显。对于目前教育经费充足的农村地区和公办学校,设计师专业应该通过充分考虑各个环境因素,保证学校建筑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强、富有设计创意;对于目前教育经费紧张的农村地区和民办学校,应该通过创新引进设计师的理念、使用新型的工程技术和建筑材料,实现建筑降本节能提质的发展目标。
4.3注重环境景观
环境景观建筑是高等学校主体建筑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人为本的也是基本德育教学要求,建筑设计教学应该为在校学生教师提供学术交流学习空间,为学校综合性、创新型设计人才的教育培养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设计期间,应该充分整合外部公共空间,利用小区入口文化广场、景观休闲步道等设施进行空间体现,还需要注意设置一个入口景观广场,通过各种规则化的布局突出入口轴线。在室外建筑物的底层,进行一种局部性的架空结构设计,促使室外建筑景观横向延伸而达到整体建筑内部。在学校主体景观建筑之间,可以通过设计利用连廊通道进行立体连通,既大大提高了主体空间综合利用率,又同样能很好实现一种遮阳、挡雨的景观效果,丰富了学校的整体景观建筑层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建筑是从事教学活动、人才培养的重要活动场所,相比于普通教学建筑,更加突出具有灵活性、人文化、温馨感的三大特点。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建筑设计专业应该不断进行高度综合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设计原则、注重美化环境景观、突出强调节能环保,实现自主创新建筑设计的发展场所,相比于普通教学建筑,更加突出具有灵活性、人文化、温馨感的三大特点。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建筑设计专业应该不断进行高度综合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设计原则、注重美化环境景观、突出强调节能环保,实现自主创新建筑设计的发展目标,为广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传睿.关于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5).
[2]姚曙光.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探索[J].江西建材,2017(1).
[3]韩晨平,何真卓,顾贤光.建筑设计创新公共效益的有效协调特征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6).
[4]吴舒妮.论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设计,2017(17).
[5]窦金楠.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