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唐县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2.高唐县水利局 山东聊城 252800
摘要:在水利施工建设过程中,堤坝渗漏问题非常普遍,如何防渗加固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否则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使用。本文解释了堤坝防渗加固的含义,分析了堤坝渗漏的原因,并阐述了防渗技术,以供广大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者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防渗技术要点
引言
防渗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液体的渗入或渗出流失,常见手段主要有堵塞和加固等。在现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对灌溉渠道的依赖性较高,为节约水资源,可通过施工技术改善农田水利工程防渗能力。在技术选取和施工过程中,还应根据施工区域的特点、灌溉作业需求等做好分析,保证施工有效性。本文以河南省某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例,对其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堤坝建设出现的问题
堤坝修建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堤坝在修建上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因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修建。如果降低堤坝修建的技术水平,那么就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建造质量下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果堤坝在修建的时候没有把握其质量,那么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就会存在问题,因为堤坝投入使用之后会受到长时间的浸泡以及水流冲击会遭到腐蚀,堤坝上就非常容易出现损坏问题,缩短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我国各个地区都有较多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发生最为频繁的质量问题,就是堤坝出现裂缝或者滑坡、遭到水渗透等问题。如果堤坝上出现裂缝或者遭到损坏,都会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起到影响。因为如果堤坝出现裂缝,那么水就会透过缝隙渗入到内部,损坏内部的钢筋等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蚀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各方面出现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渗水的原因
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渗水的现象,为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促使其质量不断下降,不利于后期的应用。然而出现农田水利工程渗水的原因较多,施工中的各项流程不完善或技术的操作不当,均会引起工程的渗水。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其内部的施工环节较为复杂,施工的工序较为繁琐,在对施工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则会造成是工程的渗水现象发生,影响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缝隙相对薄弱,使得渗水的现象经常出现。为了改善该现状,施工人员同时在缝隙中采用防水的材料,但在实际应用中,未对防水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使得该渗漏现象未能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漏水的现象逐渐加重,容易导致工程的变形。另外,农田水利工程渗水还由于施工人员对工程施工的不重视,在实际施工中,对整体的结构组织急经常性忽略,未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材料的选购不合理,造成工程质量不断下降,农田水利工程渗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要点分析
3.1劈裂式灌浆技术
在堤坝施工中对于坝身出现渗漏大多数采用劈裂式灌浆技术,即让泥浆在裂缝中凝固,通过填补裂缝渗漏的形式,起到防护作用[1]。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防水性。施工前调查坝身的曲直情况,之后通过钻孔形式(分为梅花型钻孔、直线型钻孔,多数施工中采用直线型钻孔),在坝顶部钻孔,孔洞之间保持3m间距,孔洞与堤外肩保持1.5m间距。钻孔深度与堤坝高度有关,灌浆以少量多次为主,不可一次多灌,由上到下进行灌浆。在灌浆施工前注重泥浆稠度,控制泥浆用量,减少串浆、鼓包、冒浆等现象发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用浆质量。这种方法可在坝身形成防水帷幕,大幅提高了防渗性能[5]。
3.2高压灌浆以及低压灌浆法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堤坝防渗加固时,使用高压灌浆的方式也是能够获取较好效果的。在进行操作时,首先应从堤坝的底部开始进行操作,但是在钻孔时,需要从堤坝的顶端开始。这种防渗技术也是需要钻孔的,并且在钻孔时要对每一个孔的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控,相互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相对于其他的灌浆技术,高压灌浆的方法填充时需要使用的压力更大。为让高压灌浆的实施效果变得更好,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对堤坝的整体状况有着非常细致的了解。还要保障堤坝整体处于较为干燥的状况,才能够进行灌浆。进行灌浆时也有着固定的顺序,这种顺序与帷幕灌浆是正好相反的,需要自下而上地进行灌浆。灌浆的步骤对于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从而保障操作的科学性以及高压灌浆的质量。低压灌浆的方式也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能够让灌入的水泥浆快速凝结。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确定堤坝中的管涌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出较为适合的设备进行操作,改善管涌堵塞的问题。并且在进行灌浆时,还可与一些遇水膨胀的物质进行综合,这样能够使得内部的水流速度降低。低压凝固的方法能够改善管涌问题,从而让堤坝变得更加坚固[4]。
3.3护面防渗技术
护面防渗方面,强调提升灌溉渠道表面的隔水能力,护面防渗应用的为水泥材料,以加强其应用的长期性,避免反复施工的困扰。土方开挖,对灌溉渠道底部、周边部位进行压实处理。结合区域气候特点选取水泥类型,应用干硬性水泥。灌溉渠开挖、压实工作完成后,对表面进行加固处理,提升其抗屈服强度,实测在25MPa压力下,土体形变程度为2.2%。进行灌溉渠各处施工。水泥均进行湿拌,在渠道底部、护坡各处洒水浸润,自上而下进行铺筑,宽度3m、长度20m的工段,铺筑耗时标准为45min。完成铺筑后,选取类型相同的水泥,于铺筑各位置表面进行抹光处理,提升密实度效果,提高防渗能力[3]。
3.4沥青防渗施工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施工中,可采用沥青等材料,有效起到防渗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展开清理工作,避免在施工中出现细小的颗粒,对整体的施工造成影响。并应当将底部压实,防止其土层中出现缝隙,导致渗漏的现象发生。在清理完成后,需在其表面洒水,确保底层的湿润,便于施工人员更好的开展有关工作。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成后,需利用设备喷洒沥青,继而可有效形成一层薄膜,其厚度大约在6mm左右,具有不透水的功能[2]。同时施工人员利用素土对其加强保护,防止薄膜受到外界的损坏,无法起到防水的效果。在实际施工中,还需利用沥青的混凝土展开工作,并将碎石以及砾石等有关材料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将其加热,可有效的用于施工中。在对混凝土运用中,对其保护面的厚度也有相应要求,需使其保持在12cm左右,更好的起到防护作用[2]。
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通过搭设搁置钢梁支模架进行肥槽后回填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搭设搁置钢梁的施工方法不仅适用于坑中坑肥槽后回填,还适用于回填土上空搭设支模架和地下室外墙肥槽上空搭设脚手架等情况,该施工方法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一方面能有效保证上部主体结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能避免回填土下沉影响支模架和脚手架的稳定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
参考文献:
[1]于成科.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2):72-73.
[2]吴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防渗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02):96+99.
[3]王世修.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防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02):143-144.
[4]缪成美,齐春舫.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改性防渗混合料等向固结压力下渗透性能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0,26(12):28-32.
[5]王蓉,赵海峰,孟宗伟.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J].陕西水利,2020(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