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设计中防雷及接地系统的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高勇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使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逐步攀升,这既是发电厂的机遇,又是发电厂面临的挑战。
        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719300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使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逐步攀升,这既是发电厂的机遇,又是发电厂面临的挑战。为提高发电厂运行稳定性和服务水平,发电厂应当对电气一次系统中的防雷及接地系统的科学设计,引起足够重视,从各方面达到优化效果。本文将基于电气一次系统中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要点,针对性讨论设计策略。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要点
        1 电气一次系统中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要点
        1.1 防雷系统设计要点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防雷系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将电气一次系统质量提升至最大,就应当从细节处入手,进而为防雷系统质量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设计防雷系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直击雷保护设计质量。发电厂是防雷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区域,因此应将抵抗直击雷的水平置于首位,防止因为直击雷的缘故,令发电厂出现安全事故或受到损伤,进而没法正常使用。在设计直击雷防护系统时,电气设计人员可以参考避雷带、避雷针进行设计,设计的范围同样要覆盖到冷却塔、母线廊道等处,保证防雷系统质量达到要求。至于如何选择防雷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和建筑物特征相结合,选择分流防雷的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防雷系统的设计同样要照顾到特殊区域。若发电厂处在特殊区域,例如峡谷区域,在进行电气一次系统设计工作时,同样应特殊对待,提高防雷及接地系统质量,为发电厂运行安全性保驾护航。
        1.2 接地系统设计要点
        防雷系统尾端就是接地系统,若想提高防雷系统整体质量,设计人员就不能对接地系统质量有所忽视,只有将防雷及接地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在设计工作上加以重视,才能保证电气一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不会对供电质量带来负面影响。首先,应协调接地系统设计好防雷系统的关系,防止因两者协调效果不佳,降低防雷效果。设计人员应当对接地和防雷装置进行科学控制,不管过远还是过近,都会降低系统质量,导致电气系统后续运行出现安全问题。
        其次,设计方案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和电网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做科学调整,防止出现电气一次系统和接地系统相脱离的状况,令电网质量每况愈下。举例来说,若设计对象为110kV电网防雷及接地系统,通常会在房顶位置安装避雷装置,在构架位置连接接地系统。
        另外,设计接地系统时,需要将人员的安全考虑在内。具体来说,避雷和接地装置不能选在门口或道路位置安装,远离人群聚集场所,并保持合适距离,通常情况下,该距离会超过3m,从而全方位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最后,不管是设计防雷系统抑或是接地系统,都要保证产品和有关规定要求高度相符,对系统安装的成品质量应严格验收,从源头上为电网运行安全性提供较大保障。
        2 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策略
        发电厂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从设备的设计、运行、检修等多方面入手,促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全面提升。设计需要严格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微波站防雷及接地设计规范等要求进行。
        2.1 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发电厂需要先完成有关防雷和节点系统的设计,起到指导防雷系统施工环节的作用。在正式设计之前,应当先全面调查应安装电气系统的情况,使防雷及接地系统可以和电气一次系统运行高度匹配,促进电气系统整体质量的提升。举例来说,某项目电气系统面积为33243mm2,区域以高层建筑为主体,为最大程度缩减在设计防雷及接地系统方面的成本投入,使防雷及接地系统质量得到提升,在防雷措施的选择上,可倾向二级防雷建筑物,将环形防雷电装置装设于屋脊、女儿墙、屋角等位置,同时,在屋顶位置设计防雷网格,尺寸为100mm×100mm。除此之外,需要和建筑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排布防雷引线,使两条引线保证大约18m的距离,引线接地电阻应为95欧姆。节点系统应采用TN-S,若建筑物高度在50m以上,应当保证重复接地。
 
        2.2 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发电厂接地系统的施工,应有科学的施工流程。发电厂在接地系统施工方面,应从电气保护接地、信息电子设备接地和静电接地三个角度进行。与此同时,发电厂应当对电气保护接地的科学性引起足够重视,注重电路线路保护套、固定式金属外壳、电力变压器等一些接地设备的保护,安装时应当依照图纸要求进行,特别是电位连接工作一定要保证较高质量。发电厂在给予有关接地设备保护的同时,也需要保证静电接地方面的防护工作,在有关区域设置防静电地坪,实现静电的传导,全面保障电气一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发电厂信息系统的安装,若是在区域相对密集的地方,可以采用等位接电的方式,实现接地系统质量的提升。发电厂在电子设备接地施工中,检测应精准,防止检测结果受到杂散电流的影响,出现一定误差。在电子设备接地的连接上,可选择铜线,尺寸为6mm2,接地电阻应控制在10欧姆以下。
        其次,发电厂应对防雷接地施工问题引起重视,依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完成防雷接地施工的工作,提升防雷接地系统质量。发电厂在具体施工中,可以将施工重点,聚焦于防雷接地方法的选择、防雷接地装置和防雷接地重点三个方面。第一,应选择防雷接地方式。举例来说,发电厂可以在接地方式上趋向统一,将建筑物内部的接地线,在室外重新统一连接,以保证建筑物承受雷击,还能保持相同的电网电压参数,这样就不会影响在雷击环境下,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第二,发电厂防雷接地系统施工中,同样应有明确的施工重点。举例来说,接闪器的施工,通常接闪器形状为圆圈状,在接闪器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金属圈,尺寸为100mm×100mm,后续在引下线上连接,连接上应保证接闪器和接下线连接的牢固性。第三,发电厂应重视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的质量。施工环节一定要依照图纸要求严格进行,特别是特殊装置的施工质量。举例来说,施工中应重视选择材质,选择独立接地体时,应选择镀锌圆圈,而且在土壤下方的部分,应保证圆钢直径超过10mm,长度为2.5m,接地体间距应保持在5m,这样才能保证接地装置施工质量达到验收要求。施工完成之后,应当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提高防雷及接地系统运行安全性。
        2.3 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运行管控
        在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任务完成之后,不能忽视对系统运行情况的管控工作,系统出了问题,应当第一时间明确问题并针对性解决,这样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证防雷及接地系统可以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具体来说,首先,发电厂有关人员应重视分析防雷及接地系统的故障,将各类故障的出现概率,以及引发故障的各类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罗列,将其作为后续设计的重要参考指标,进而促进防雷及接地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提升。对故障记录的分析,一定要保证具体和全面,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其次,应重视日常维护防雷及接地系统。对发电厂而言,应和有关部门一起,主抓维护防雷及接地系统的相关工作,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提高电气一次系统可靠性。有关部门应保证维护方案可以落地执行,使维护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指导检修工人日常工作,促进维护质量的提升。
        2.4 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设备检修
        欲全面保障防雷及接地系统质量,就需要格外重视检修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只有保证设备本身没有异常,或者运行状态下没有异常,才能令防雷及接地系统的效用发挥至最大。具体来说,首先,检修人员应每隔一段时间,履行检修防雷及接地系统的任务,检修过程中应重视细致和全面,以保证系统在运转中不出任何问题。有关人员应当明确检修明细,检修重点应包含变压器、断路器、设备开关、设备绝缘性等方面,保证电气一次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运行质量不受影响。其次,检修工作的开展应及时,有关人员应保持对系统运行状态的随时监控,一有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上报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做事处理防雷及接地系统的故障,为防雷及接地系统质量保驾护航,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在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当对检修参数详细记录,为下次检修时对比设备状态,提供有参考性的数据,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检修策略。此外,应重视日常对于检修人员的培训,粗集检修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保证防雷及接地系统在检修阶段,人员安全不受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发电厂应对防雷及接地系统的科学设计,引起足够重视,从施工质量、运行管控、设备检修等方面入手,加强电力服务的优质程度,延长防雷及接地系统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跃龙,李跃虎.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型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与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3):57-61.
        [2]张凌东,魏敬和,陈珍海,钱宏文.用于16位125 MS/s ADC的无采样保持运放前端电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13(3):331-334.
        [3]郭静波,谭博,蔡雄.基于反相双峰指数模型的微弱瞬态极低频信号的估计与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15,36(8):1682-1691.
        [4]赖志达,吴昭,贾晋,李彪.基于快速方法和VHDL-AMS模型的汽车FlexRay总线系统的辐射干扰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8):1-5.
        [5]郭静波,谭博,蔡雄.基于反相双峰指数模型的微弱瞬态极低频信号的估计与检测[J].仪器仪表学报,2015,36(8):1682-1691.
        [6]张凌东,魏敬和,陈珍海,钱宏文.用于16位125 MS/s ADC的无采样保持运放前端电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13(3):331-334.
        [7]胡存刚,胡军,张云雷,王群京,陈权.三电平ANPC变换器SVPWM优化控制方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6,20(6):32-41.
        [8]赖志达,吴昭,贾晋,李彪.基于快速方法和VHDL-AMS模型的汽车FlexRay总线系统的辐射干扰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