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2010619780322XXXX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程数量与日俱增,建筑行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但在经济新常态因素的影响下,建筑行业同样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相关建筑企业需要立足于工程实际,进一步确定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从而采取高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此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从而对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
1导言
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便是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能否满足使用需求。尽管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飞速发展期,无论是建筑数量,还是建筑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但其中也不乏劣质工程的存在,不但使人们的经济蒙受损失,严重情况下会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对用户的生命财产形成威胁。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程管理的力度,保障工程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领域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几年,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建筑领域异常活跃,建筑经济迅猛发展,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逐渐放缓,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背景下,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如果企业想要在当前的建筑领域更好地立足,就必须要调整发展思路,真正认识到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严格来说,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具有从属关系,质量是当代建筑工程项目最重要的施工指标之一,如果项目自身出现质量问题,不仅有损于企业形象,不利于工程项目的验收,而且还会产生额外的施工费用,一些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甚至要推倒重建,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规模大、复杂性高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必须要通过高效的施工质量控制对质量影响因素进行防控。
3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3.1建筑市场管理失衡
经济利益是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多地重视施工技术,忽视施工成本投入,在施工成本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最终的工程质量。严重情况下,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系统不断下降,由于过多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工程变更加大了工程成本的投入,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竞标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采取降低施工成本的方式获得承建资格。中标后再把项目委托给施工团队。任何一方都要获取经济利益,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无法使用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也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3.2对质量控制缺乏重视
现阶段,我国大力的开展城市建设,建筑项目数量逐渐增加,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提速的背景下,对建筑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工期都非常紧张,在项目开展初期,企业方面会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根据工程规模和复杂性,对工期进行约定,所有的项目建设内容必须要在工期期限内完成,在这种局势下,许多的企业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只关注项目开展进度,忽视了项目的施工质量,在进度的压力下,一些细节性问题直接被忽视,直接增加了项目的质量隐患,这种情况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的行为,这种施工行为虽然可以节省一部分工程费用,但是会造成建筑性能不达标,很容易引发建筑事故,甚至造成建筑物倒塌。
3.3施工现场管理力度不足
第一,现场组织缺乏科学性。
这一情况往往出现在工程交叉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现场管理力度不足,施工组织较为混乱,使得材料供应错误、施工工艺配备不当、操作失误等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二,安全工作难以落实。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应对紧张的工期而过度注重工作速度,因此导致施工安全工作难以落实,甚至出现了进度为先、安全次之的现场施工状况。在这一前提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会对工程安全及质量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自身的质量意识不足,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质量问题及抑制安全工作落实的现象,最终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4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4.1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制度是工程管理人员实施管理所必须遵循的依据。目前建筑行业的企业,普遍存在施工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完善的问题。这种不足造成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在实际过程中,不能有效覆盖工程的全过程,对于棘手的工程问题和现场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地在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所以,需要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施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当前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首先需要科学设计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保证施工需要的设施齐全。负责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全局角度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保证每个施工环节都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管控。对当前新出现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理念等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比如有没有出台新的政策或新的规范。如果政策发生变化,施工管理制度也应随之及时调整。
4.2注重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近几十年,我国的建筑领域发展速度迅猛,在这个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调整和优化,作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性工作,施工质量管理模式必须要与当前的建筑领域整体形势相匹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方面要注重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引入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推动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进程。管理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在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阶段,结合BIM模型,实现质量问题的事前控制,在方案制定环节,消除各种工程施工隐患,以先进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实现优质工程项目的构建,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4.3设置合适的质量控制节点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一年甚至几年的工期较为常见。若要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到精准掌握,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在管理工作中设定明确的目标,重点关注施工建设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设置质量控制节点。对工程中的重要施工环节以及容易引发质量问题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都需特别关注,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还可以设立质量监管小组,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监督工作,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实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总之,对施工单位而言,在工程项目中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既定目标,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但关系到工程交付后的使用效果,同时也对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在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基础上,实现工程的管理优化,从而保证工程完工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永.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居业,2019(12):144-146.
[2]项捷.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城市住宅,2020,27(02):222-223.
[3]赵其林.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3):205+207.
[4]张武.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6(21):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