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及施工新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潘健
[导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装饰装修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多的新型施工技术得以应用。
        上海邮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装饰装修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多的新型施工技术得以应用。基于此,本文围绕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和应用施工新技术展开探讨,并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以及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新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建筑工程以及装饰装修都更高的要求,对于实际建筑工程而言,不仅要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安全性以及功能性的有效发挥,还需要通过良好的装修施工技术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优质的环境。在此过程中,为保障装饰装修工程的有序推进就需要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同时需要积极应用先进施工技术,使得建筑装饰装修更加节能、环保、健康。
        一、工程概况
        本文以本公司承建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山北一路)教室装修工程为例展开分析和探讨。案例工程地址位于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号,建筑装修面积2149平方米,项目开工日期为2020年5月23日,竣工验收日期为2020年8月12日,整个工程共历时82天,项目质量验收结论为工程质量符合一次性验收合格100%标准,合同签约金额为3737995元。
        本工程为裙楼一至四层教室和公共区域的装修,原房屋结构为框架结构,层数为4层建筑,具体工作量为原有家具及装饰物拆除及外运,教室内装饰为新做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墙面新做阻燃木基层及木饰面,部分墙面新做乳胶漆,部分房间地面新做钢架台阶,地面基层新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面层水泥基自流平找平后新做编制纹PVC地板,教室内照明灯具、开关插座以及弱电设备新做。公共区域主要装饰装修包括:墙面木基层加阻燃木饰面、木饰面中间镶嵌不锈钢装饰条,部分真石漆墙面、大理石柱干挂、吊顶新做涂料、所有灯具更新为LED平板灯、地面新做找平层及PVC卷材地板、踢脚线为不锈钢踢脚线。
        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前期准备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进行项目进度管理,并做好不同施工环节之间的衔接工作,进一步确保装饰装修施工的顺利推进,更好地完成施工目标。而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想要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就需要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为保障施工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需要加强图纸会审,管理人员需要将业主的要求以及设计人员意向进行综合考量,参与并解决图纸会审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明确项目管理的方向,合理制定管理方案。其次,强化技术和人员管理,为进一步保障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业主需求,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具备施工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例如,案例工程项目中的石膏吊顶、木饰面以及配电照明施工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制定施工方案,做好前期施工安排和准备,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潜在风险和突发事件制定应对策略和有效措施,保障施工顺利进行[1]。
        (二)施工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为保障施工安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作业制定安全施工规范,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作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满足业主需求,需要在实际施工之前,明确质量管控标准,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监督和巡检,并在每一个环节结束之后,进行质量验收,例如,在墙面新做乳胶漆施工结束之后,需要检查墙面的平整程度、乳胶漆的涂刷质量,降低墙面脱落、裂缝等问题出现的概率,保障整体质量。此外,施工进度地把控也是项目管理当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关乎着施工推进的顺利与否,而且还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成本,通过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能够有效协调和安排各部门的施工,确保施工安排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能够有效避免施工重复或者冲突问题,确保装饰装修施工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有序推进。


        三、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新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科学设计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是在建筑工程完成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为进一步保障装饰装修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新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建筑构造特点、业主的需求以及新技术的施工特点和要求等对建筑装饰装修进行合理设计,为后续施工提供指导依据。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尺寸要求以及实际用途等,还需要充分考虑业主需求和设计风格等。案例工程为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山北一路)教室的二次装修,该建筑为4层框架结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室以及教学楼的整体风格进行合理设计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保障教室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保障装饰装修的环保性以及健康性,减少由于装饰装修给教师和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材料选用
        对于装饰装修新技术的应用而言,装修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随着近年来毒材料事件频发,人们对于装饰装修的健康性越发重视,为了进一步保障建筑功能的有效发挥,降低不良材料对于人体的影响,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始终致力于研发更加环保、健康的装修材料。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当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已经在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当中得到了十分广泛地应用,尤其对于教室装修而言,装修材料的质量和品质直接关乎着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使用更为节能环保的材料[2]。在本案例工程中,使用的乳胶漆就是当前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乳胶漆材料,此外,还在墙面木基层中加设了阻燃木饰面,进一步保障了教室使用安全。
        (三)保温隔热技术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保温隔热技术也是常用的施工新技术之一,科学合理的保温隔热设计能够在夏季起到隔热的作用,降低室内对于空调的需求,在冬季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舒适度。其中影响建筑保温效果的主要装饰装修范围在于门窗部分,门窗的密封情况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保温效果,良好的保温隔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例如,在实际进行装饰装修的过程中,可以将原本的单层玻璃换成双层真空玻璃,进一步提升其隔热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木质地板的夹层中添加矿棉板等新型保温材料,进一步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效果。
        (四)配电照明优化
        电能是建筑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尤其对于教室而言,电能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配电照明更是电能消耗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的过程中,为在保障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电能的消耗,就需要对建筑配电照明系统进行优化。在实际装修工程中,不仅要充分保障用电过程中的安全性,为达到节能目的,还需要充分考虑照明系统的节能性,因此需要引入新的节能型照明设备,在此过程中,要对设备的性能、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优先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设备。在本案例工程中,不仅引入了新的照明灯具,而且对相关用电开关以及弱电设备也进行了更新,并将所有照明灯具都更换为LED节能灯具,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用电的节能效果,保障了用电安全。
        (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进行建筑装饰装修施工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给排水系统相关施工,尤其对于教室装修施工而言,在案例工程中的4层建筑中,每一层都设有男女两个卫生间,而且使用教学楼上课的教师和学生数量也相对较大,对于给排水的需求也相对较大,对此应用建筑装饰装修新技术进行施工,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方面有着极大优势。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楼的日常用水需求进行合理分析,结合建筑实际特点进行雨水收集系统以及污水回收系统地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够减少污水排放,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以此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还需要加强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保障施工顺利推进,此外,随着当前节能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应用新技术,科学合理进行装修设计,选择环保节能的施工材料,合理应用保温隔热技术、优化配电照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相信随着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强.基于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5):40-41.
        [2]王玉鹏,陈涛.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及其净化性能的评价方法研究[J].涂层与防护,2021,42(01):33-38.
        [3]丁宝忠.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以中国银行外滩23号黄金外汇旗舰店为例[J].上海建设科技,2021(01):59-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