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李红玲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李红玲
[导读]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工程随处可见。
        韶关市始兴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管理局  广东韶关  512500
        摘要: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装配式建筑工程随处可见。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施工现场工作量,降低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加快了施工进度,但由于造价成本过高,导致其发展速度缓慢。文章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情况分析,对比了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最后列举了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引言
        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装配式外挂体系,主要预制构件为预制外挂板、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装配率达到50%以上。该类建筑是将预先制作完成的构件进行现场组装,进而实现快速完成建筑物整体施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作为现阶段建筑行业中一类重要的新型施工模式,在缩短施工工期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为更好地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总体经济效益,前期做好工程造价策划、提升预算准确性,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已经成为施工单位的工作要点。以下从工程预算和过程成本控制2个方面对如何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效益进行阐述。
        1装配式建筑的概念
        所谓的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方法,并且在城市化趋势下快速发展并普及,其特征是在建筑过程中采用了“流水线”式的流程,“积木型”的建筑结构,主要将工厂装配线上制造的主要零件(如墙,梁,柱,楼板等)运输到施工现场,最后使用灌浆锚栓后浇铸件,再通过具体的连接方案成为建筑产品。这些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建筑建造方式,使得装配式建筑具备了很多的优点。特别是与现有的普通施工方式来比较,这种建筑方式更加快捷且能保证更好的质量,并尽可能多地使用机械来完成一些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使用了更加科学的建筑模型。先进又快捷的施工方法也有效地提高了建筑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具有高度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使其在建筑行业中依靠自己的优势和独创性不断发展,更好地满足的现代施工的基本需求。
        2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
        2.1精确计算工程量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中,确定工程量是尤为重要的内容,只有确定了工程量的多少,才能够进一步进行预算编制。对于工程量的多少,需要做到精确计算,这样才能够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在精确计算工程量中,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工程计算规则对工程量进行确定。比如可以通过对工程的规模和大小进行分析,从主体到装饰、地上到地下、内部到外部的顺序,确定工程量。同时还可以通过施工图纸的内容对不同物质的数据和来源进行分析,进而划分出计算项目,最后对计算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就可以精确计算出工程量。
        2.2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筹集及使用资金的效率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效控制造价预算。如企业不能充分做好造价预算,还有可能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专业的工程造价预算人员,是成功编制合理的预算控制的核心。当然了,再优秀的预算管理人员也要实地考察工地,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好本项工作。预算管控人员要具备较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要能够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对采购材料、设计图纸等方面都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把握市场。为了确保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建议企业建立可行的激励机制、选拔任用人才机制;尤其是要重视人才的沟通协调、专业素养,真正落实任人唯贤的理念。日常要加大力度,深化人才培养,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素养,倡导员工继续深造,建立为学员提供报销学费的制度。以预算管理人员在预算控制中的实际表现为依据,进行人员奖惩,完善人才奖惩机制。


        2.3严控施工材料成本
        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中施工材料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需要提供对提高对施工材料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成本管控措施,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的结果。作为造价预算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材料的采购中,确保采购的材料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在材料选购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成本以及质量,制定合理的施工材料采购方案,选择对应的材料采购供应企业。材料供应商需要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且在合同中还要明确规定材料的质量、价格、交付时间、供应的及时性等内容。可以通过协商合理的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材料价格,保证工程的施工造价成本。同时还要注重材料的质量以及交付的及时,防止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对于材料的管理,也要建立合理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对材料,保证材料的及时供给以及合理分配。最后,需要加强对材料运输以及现场的管理效果,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材料的存储安全性,避免由于材料存放造成的材料浪费。
        2.4完善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制度
        规范性地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有利于保障工程投资效益,因此,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提高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编制水平,装配式建筑企业需要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性,预算编制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实际计算阶段结合图纸定额和工程量,保障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编制人员也要了解材料的不同类别、型号、性能等,确定价格变动范围。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的过程中,编制人员需要综合分析图纸内容和施工现场情况,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要求合理编制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
        3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策略
        3.1优化设计方案,实现提质增效
        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还需重点从设计方案入手,确保设计方案更为经济可行,解决因设计方案不合理产生的严重制约因素。在设计环节中,可依托限额设计方式,促使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在投资许可内进行设计处理,最终更好地实现对于设计方案可行性的提升,严禁设计方案自身出现经济层面的不可行问题。另外,在设计方案的优化中,设计人员的技能同样也需予以积极关注,要求设计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特点及构建要求,能够从结构及具体细节入手进行全方位优化,促使装配式建筑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成本的最优化控制,将经济指标作为设计方案审查优化的重要依据。
        3.2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
        装配式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定标准,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必要加强施工建设中的监督力度,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应用。例如,可以优先考虑公共建筑,让该区域人们看到装配式建筑的普及,或者优先建设政府拥有的经济适用房,办公楼,学校,医院等。要保证这些装配置建筑试点项目的严格质量控制,以确保示范项目可以完美地呈现出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作为典范驱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形成。凭借其成熟的技术和较高的性能成本,在有效的积极推广下,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普及。
        结语
        在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开展中,需注重把握好各个关键因素,在提升预算编制准确度的基础上,围绕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协同控制,切实优化构件应用效果,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参考文献:
        [1]何兆潜.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J].建材与装饰,2020(4):181~182.
        [2]罗文彬,谢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和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07):94.
        [3]赵海霞,征茂顺,孙睿.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方案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1):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