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杨春艳
[导读] 在初中议论文阅读题答题过程中,学生在答题中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答题时却得不到高分。根据学生反映,议论文阅读在初中考试中相对于其它题材的阅读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对论点易于混淆,论据易于错位、论证易于错乱。

安岳县护建初级中学    杨春艳

摘要:在初中议论文阅读题答题过程中,学生在答题中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但是答题时却得不到高分。根据学生反映,议论文阅读在初中考试中相对于其它题材的阅读有一定的难度,难就难在对论点易于混淆,论据易于错位、论证易于错乱。分析这几年学生在中考阅读考试卷发现其中关键的原因是答题不规范,语言不严密。《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议论文阅读试题考核不难,只要我们平时在阅读中多注意积累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这类阅读题就不易失分了.在近些年中考语文考试阅读理解命题过程中,阅读材料从文学作品延伸到课外当下时事,启发教益、深思与警醒类型的文章成为初中阅读理解命题的新宠儿。这种中考命题的趋势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值得考生关注。
关键词:议论文语言 中心论点 答题技巧 常见题型
        议论文即为说理文,是对某一事物、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提出主张的一种写作题材。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论据来佐证自己对于某一观点的主张。议论文成为当下中考现代文阅读考题主要类型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阅读要求比较简单,议论文阅读理解能够区分观点与论证内容,通过思考判断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分析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议论文阅读题型,命题老师在设计阅读题题型时,选择题逐渐淡出,填空、简答题成为主流题型。在中考阅读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出现对中学生严谨的思维逻辑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意义。常见的考查内容:考查考生知识的积累与语言的实际应用;理解议论的论点的语言准确严密性。
        一、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主要因素。该如何理解呢?
        1.什么是论点?
        论点表达的“是什么”。作者对某一事物、现象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语言描述。作为通篇文章的关键主题,表达了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2.什么是论据?
        论据是作者表达“为什么”的过程。用来佐证文章的论点的准确性。
        3.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来回答“如何做”。即把各种分散的论据组织起来,并对其做出合情合理的分析,揭示出论点和论据的内在联系。
        二、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
        统观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考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寻找或提炼论点。是作者明确表明的观点或者看法。在句式形式上,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首先细读文章,读完后心里有所体会,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往往一篇议论文在前文提出论点后就要加以证明,然后结尾会对论点再加以强调,答题时可考虑此经验。
        2.概括作者思路。这类考题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对作者在文章中想表达的观点,解答时需对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和合理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表达……论点,继而通过……的事例得出……的结论。
        3.分析开篇或中间的个别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若是分析开篇的作用,答这类题,它的开篇往往很有特点,如故事开篇、写景开篇……这样做的目的往往是为后文论点的提出或论题的提出作铺垫,让开篇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同时这一部分的事情也可能可以作为例子等来证明论点。
        4.文章信息的筛选。如XXXXX产生原因是什么?XXXX在文章中起……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基本都可从文中筛选出原句进行回答,它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也可能是并列于几个自然段中,要抓一些中心句或关键句。  另外常见的一种就是如加点词“这样”“这种情况”“如此”等在文中指的是哪些?这类考题的答案一般就在这个词的前面的内容中总结。
        5.论证方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6.补充论据。考察学生平时的阅读知识量的积累,在考题设定中常常被要求补写证明文章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事例,在此处可借鉴考点5的论证方式。
        7.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分析。回答这类考题一要结合阅读内容,一是要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二是要结合文章的语境,通篇阅读揣摩该段文字的具体含义。分析关键词语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时,考生首先需要找出本文的关键论点,其次是要确定本段文字在本篇文章中所处的地位,进而分析这段文字对于论证本文的论点的作用(概词一般有以下几个: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若是考点是本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一般都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仿写。这类考题主要是想考核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能力,一般考题会要求考生根据给出句子仿写一到两句话。
        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句式一致。考生要分析考题中所给例句结构特点,将例句中的文字分为几部分内容,确定那些内容是需要保留保留,那些内容是仿写部分。
        ②修辞相同。如若考题例句在表达方式上运用某一种修辞方法,考生在仿写时需要与文章例句修辞方法一致。
        ③字数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
        ④语意连贯。考生仿写的内容一定是符合整段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
        9.拓展。在考题最后一般会出一道“请你就本文观点谈一点看法”类型的开发性试题:考生在作答时,首先需表面是否同意作者所表达的观点,随后根据自己的回答展开事例证明,结合具体案例论证或阐述。
        举生活的例子,同时注意看看需不需要再结合实际略作分析。例如:比如生活中我们具体遇到的一些事,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在生活中我们需要XXXXXXXXXX,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XXXXXXXXXX ,让我们XXXXXXXXXX。所以,我们要XXXXXXXXX。
        通过《习惯成自然》(2010湖南衡阳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例题对以上知识点加以验证:
        问题一: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
        答: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1]
        问题二: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答: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2]
        问题三: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答: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文章中,作者用“似乎”一词旨在强调“知”与“不知”并无区别,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问题四: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答: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结语:总而言之,议论文作为中考阅读文章重要类型之一。语文教师们在议论文作为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为学生总结适当的答题技巧,有利于学生提升议论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平.浅谈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中国教师(S1), 2010,262-262.
[2]]陈思.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003), 113-113.
[3]田林.刍议泰州市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新高考(升学考试).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