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下   作者:张国庆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将其合理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顺利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学会合作与竞争,切实地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淄博市张店区中埠镇小学  张国庆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将其合理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顺利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学会合作与竞争,切实地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一、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强调:“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较为活泼好动,更加喜欢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加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话,则可以让生生得以在互帮互助之下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增强体育学习兴趣。
        (二)促进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目前,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才可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可以加强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不仅需要完成自身的体育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互相鼓舞与扶持以顺利完成团队体育学习任务,最终促进班级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体育学习经验。
        基于合作理念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可以在团队协作中发挥集体智慧,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学习经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一)合理分组
        小学体育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开展,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建立起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系,进而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石。由于学生个体性别、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指导学生进行搭配和优化组合,以防止出现小组之间竞争的不公平现象。首先,教师应根据“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不同小组的水平较为相近,为各小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使组内合作得以高效开展;最后,应根据教学变化动态调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二)科学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分工、平等合作,使每个学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力求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互帮互扶
        合作意识的培养不是简单通过教师讲解或者学生谈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互帮互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形成的。


小学体育教学通常都是在一个开放的时空中动态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现共同进步。
        (四)团队竞争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统一训练成果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优劣标准,这就导致一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达标。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时,通常要求学生必须达到130次以上才算优秀,那些跳几十次的同学则算失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将个人达标转变成为团队达标,建构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体育教学新格局,从而在团队竞争中实现合作达标。此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捆绑考核,一旦小组成员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仅要扣本人的分数,同时还要扣小组总分,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醒、防止扣分,进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例如,教师在开展“蹲跳起”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竞争,先将班级学生以6人为一组,然后二人共同配合,面向跑道背靠背挽住手臂蹲在起点线,在教师发出指令后,第一组由起点背靠背蹲跳到终点,然后再返回起点线,迎接下一组学生,依次类推,用时少者胜出。可以说,在团队竞争中,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必然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五)展示自我,提升实践能力
        通常学生在学习一项体育技术动作之后,都有较强的展示自我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为其创设挑战自己的机会,开展分组汇报展示,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小组在进行汇报展示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将个人不同看法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性的意见。例如,教师在开展足球“脚内侧踢”练习时,可以先让各个小组观看技术动作图片、视频,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分别决定本组采用何种技术进行练习。然后,各个小组进行组际间的表演、观摩与评价,分别采取诸如踢固定球、小组对踢及慢跑对踢练习的方法,教师则根据各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评出优胜组进行适当奖励。这种互动式的小组合作展示,不仅有利于发挥成员的集体智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多元评价,增进学生成长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力保障。传统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忽视对学生整体的评价;过于热衷评价优秀学生的表现,漠视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个体评价,同时也要重视集体评价,建立起以“学习过程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机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和新课程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日益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合理分组以奠定合作基石、科学分工以促进全员参与、互帮互扶以实现共同进步、团队竞争以实现合作达标、展示自我以提高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提升体育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钱英.小组合作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219-220.
[2]高飞.小组合作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9(02):22.
[3]郝敬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5):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