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陆萍萍
[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渴望愈加强烈,而城市园林的建设与改造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深受居民喜爱。
        浙江亿梵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渴望愈加强烈,而城市园林的建设与改造可以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深受居民喜爱。本文从加强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出发,对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紧接着对其应遵循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义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合理的改造自然,使自然生态与城市环境充分融合,达到高于预期的景观效果,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进步。
        关键词:城市园林;改造;植物配置原则
        1加强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不仅仅是加入绿化元素,满足居民观赏体验,更重要的是建设适合现代都市人居住的生态环境,它的重要性主要有三点。首先,加强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可以充分美化市容,与城市建筑融合成为人文景观,烘托出浓烈的文化氛围,有效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在园林建设中融入宗教元素、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其次,城市园林在一定区域内运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设置水景可以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温湿度、吸音除尘的作用,城市园林绿化主要是在一片空地上理水植树满足人们观赏需要,而加强园林建设更强调生态环境,使园林建造与城市充分结合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再者,加强园林建设改造与植物配置始终秉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理念来美化环境,进而尊重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2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2.1文化性与整体性原则
        一方面,文化性原则是指城市园林建设要充分彰显人文情怀,将我国良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品格融入到其中,使城市园林更好的秉持文化宗旨,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脉络,朝着高品质生活发展。另一方面,整体性原则指积极学习植物配置科学,充分利用目标城市所处地带的植被类型,合理科学地增加植物配置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把握好物种的多样性并且要注重植物之间的相似性,使人们产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觉效应,不可变化繁多复杂,也不可过于单调,这会使城市园林整体失去美感。
        2.2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原则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影响着城市园林的内部生态效益,如果植物群落不够稳定,那这样的园林设计也是不长久的。从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城市园林建设中的植物群体以乡土植物作为主体可以相应的降低成本,除了树木,还需要加入灌木和乔木等植物,要使植物群落稳定,就要不断丰富物种多样性,前提要确保机制足够合理,确保每种植物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像乔木和灌木等等这些复层结构的绿地是会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的,从立面结构来看,需要扩大单位面积的绿地量以及复层结构的绿地量,综上,城市园林建设需要将树木作为主体,然后向其他植物种类扩展。
        2.3生态优先原则
        植物配置需要符合自然规律,且每个物种的生长规律得到重视与尊重,才能使物种生长良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果。应该充分利用植物生态原理来加强城市园林建设,并维持好植物之间、草木与材料之间的动态平衡,遵从生态位原则,同时园林建造需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利用科学和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合理的搭配植物配置。其次,还要宏观熟悉每种植物的特性,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注重植物的色彩配置、依据季节性变化配置、大小高低形态要求等等,使植物配置错落有致主次分明,达到最大限度的景观效果,给人营造豁然开朗的意境。再者,植物的分割与划分也是有讲究的,好的划分可以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综上,秉持生态优先原则,最终创造更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3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3.1绿地生态效益的重视度不够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最典型的问题就是绿地生态效益的重视度不够,许多植物配置的相关设计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不足,设计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甚至还停留在过去几年,仅仅认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游憩休闲即可,他们不具备长远的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操经验,忽视乡土树种的安全廉价性与可靠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够,通常玩忽职守不负责任,导致园林的发展与现代化城市进程不匹配。许多引进的常绿树种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处在濒死边缘,许多复层结构的植物抗逆性差,在冬季非常缺少绿色的状况没有解决,在夏季也不能很好的起到净化空气、降温增湿的作用,并且绿地结构单一,这样的假绿化不仅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反而带来资源浪费等负效应。
        3.2城市绿地结构趋向单一
        绿地结构趋向单一是指设计人员缺乏地域概念与因地制宜的思想,难以自然的呈现出城市园林中各种植物的地域特征,使园林在空间上的分层不够科学,严重降低了居民和旅客的体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植物物种多样性是衡量园林建设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但若是在南方生长的热带雨林植物种植在北方,势必会缩短其寿命,气候环境的不适宜无疑会使建造者为了维持植物生长而增加各种资金成本。其次,增加物种多样性并不是一味的胡拼乱凑,将原本不适宜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对于园林设计需要提高文化品位,尽最大可能烘托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
        4提升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质量的有效策略
        4.1优先选择本地带野生或栽培的建群种
        一方面,前面讲到城市园林建设的主体是乡土植物,除此之外还应适当的引入外来种,把控好这些外来种与本土植物的特性,熟悉适宜这些物种存活和生长的气候条件、空气湿度、土壤PH等,从而能够控制好它们之间空间、土地等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优先选择发展各种体型高大的乔木树种,因为这些高大的乔木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冬季增加光照和温度,在夏季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起遮荫降温的作用,乔木生态效益高,生长寿命长,无不彰显着城市的生命与活力。
        4.2灵活搭配使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首先,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充分发挥植物间的关系,使植物之间更加协调,从而更能彰显园林景观的风格特色,利用空间对比和色彩对比的艺术构思来进一步完善植物配置;其次,植物配置要讲究植物之间各个要素的协调,兼顾动势与均衡,还要注重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还有植物与花卉的差异配置;再者,城市园林建设的设计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加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寻找更多的灵感,配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建设出更加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园林,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设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原则、存在问题和处理措施对其进行了阐述和探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进程的迅速推进,虽然取得了非常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却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若人与自然不能和谐共生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必须重视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等矛盾,不再只讲索取不讲回报,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园林建设,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植物群体的特性和优势,进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旅客提供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强烈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刘佳静,汤唯及.针对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提出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2017,(13):147-149.
        [2]张冰.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