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浅析 罗明仁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罗明仁
[导读] 摘要: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复合体,属于自然景观,由于土地和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生态系统可繁殖多种生物,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影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摘要: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复合体,属于自然景观,由于土地和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生态系统可繁殖多种生物,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影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为了进一步促进湿地公园的发展和进步,有必要做好植物配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湿地公园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
        一、湿地公园特征
        湿地最初是指水过多的土地,后来在研发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湿地是指人工或自然的沼泽或水体,湿地公园是以水为主体的公园。依托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湿地景观资源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以湿地的普及与教育、湿地功能的利用、湿地文化的推广等为旅游休闲主题,是一个生态型主题公园,人们可以在此享受休闲和娱乐。湿地公园是一个社会和公共生态公园,具有诸如湿地保护和利用、科学教育、湿地研究、生态旅游、休闲和娱乐等复杂功能。
        湿地主要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自然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所有这些自然湿地的共同特征是全年都被水覆盖,是水和土地之间的过渡区,并且比水体和土地含有更多的生物量。人工湿地主要包括池塘和稻田。湿地可以保护淡水资源、防止洪水、防止土地干燥、改善水质污染等。人工湿地公园是具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所包含的生态功能和湿地典型特征的公园,并且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公园,专注于生态保护、科学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旅游等内容,随着湿地景观的改善,创建了许多根据自然湿地模型创建的湿地,并且所创建的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不同,也被称为复合湿地。
        湿地公园强调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的社会功能。在湿地公园中选择的植物可以在当地生存并繁衍生息,建立接近自然的生态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本身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因为湿地本身具有养育生命的能力,并且湿地环境也更容易收集丰富的当地物种。
        二、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现状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初尝试并推广了湿地公园的概念,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对而言,我国对湿地公园的了解和发展相对较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某些开发商过于追求商业利益,没有突出湿地公园的独特性,致使原始的自然特征和风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国内对湿地公园植被景观的研究起源于园艺植物景观,园艺植物景观的研究相对较早开始,并且在艺术层面上进行了更多的研究。湿地植物的选择和组成以及通过案例研究分析湿地公园的植物组成模式,有关湿地植物选择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在设计湿地边缘的植被景观时,可以选择难以触及的茂密灌木丛以及生态湖中的绿树和草丛,在那里可以找到周围生物的栖息地。在植物生态系统方面,建议分析湿地植被的生态遗传规律和生态规划特征,湿地植物的设计应遵循生态保护原则。
        植物景观应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当地植物选择的需求。一定要遵循湿地植物生态位的特点,结合发展规律,合理分配湿地和湿地植物的格局。湿地公园的设计是要对该地区的水、土壤和植物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在该栖息地中最活跃、重要的元素是植物。但是,在建造过程中,许多设计师大部分考虑了用于植物的独特性和装饰价值,却忽略了植物的生长效果、生长性能和种植效果,导致湿地的功能急剧下降。


        三、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原则
        严格说来,积极做好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工作非常重要,因为植物种类很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植物的组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水生景观。另外,在配置植物时,有必要分析并考虑植物群落的最大生物量,根据相关要求计算湿地的表面积,以达到更好的配置效果。根据目前对我国湿地公园的调查研究,我国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是相对合理的,在这个阶段,我国更加重视植物的生态发展,在考虑种植植物时,会考虑配套设计的问题,希望设计师根据居住环境进行高水平的种植设计,在考虑到景观影响的同时,还应通过将景观影响与植物健康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通过根据天然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天然植物群落的分布和形成规律,模仿天然植物群落的生长结构,对其自然地进行艺术精制,尽可能使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物种,以确保效果的稳定性。
        四、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
        湿地公园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为当地居民提供放松、养育情绪、娱乐身心的空间,是否将当地环境、气候、人类背景和其他规划因素结合在一起,良好和合理的植物组成对湿地公园的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湿地公园以环境保护和科普教育为基础,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引领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植物配置中可以考虑植物类型与整体环境背景结合起来,结合公众的审美观,选择每个人都喜欢的植物,以增强城市湿地公园的美感和层次感。
        五、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改进策略
        经过对湿地公园植物物种的现场研究和记相关文献,通过添加适合的植物,可以增添艺术气息,并增强整体休闲效果,所新添加的植物都应该是适合当地环境和气候的植物,植物的配置应与实际情况和整个湿地公园的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成独特的景观特征,在试图反映城市湿地公园的总体特征时,应特别注意植物的选择以及水平和空间的安排,减少并合并一些小型的景观,创建多个具有关键特征的景点。
        对湿地植物,特别是水生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地质要求,良好的地质条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养分,深度与湿地上植物的类型和分布直接相关,影响不同植物的生长;不同的植物对水质有不同的要求,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营养素会被不同的植物吸收。因此,在植物匹配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使种植的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由于每个地区的湿地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都不尽相同,还应该加强对植物的长期后期维护,在种植植物后,需要向其施用大量水溶性元素肥料、定期疏松土壤并除草是保持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步骤,还需要及时清除受病虫侵害的枝叶,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为了实现绿色植物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要重视对湿地公园绿色植物的科学防治规划,并进行有效的植物系统设计和种植规划,以确保湿地公园的美感,促进湿地公园植物系统的健康和绿色发展。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妥善处理湿地公园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加强对法制的宣传教育,在公园内安装公告栏和警告标语,通过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让湿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野生鸟类狩猎和湿地破坏行为,认真保护现有湿地资源
        结语:当前,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应继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后续管理和保护,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提高科研水平。根据《湿地保护条例》的政策,充分利用湿地的生态功能,合理化湿地的开发和利用,近年来,湿地标有生态红线,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湿地保护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必须加强对湿地公园的保护,促进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嘉.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8
        [2]龚京美.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
        [3]吴江,周年兴,黄金文,丁正山.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管理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