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奇
四川省绵阳中学实验学校 621000
摘要:分层教学是新课程变革后提出的新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验证,分层教学的方法在高中阶段的体育学科教学中有明显的的效果。这种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提升,符合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现阶段还有部分的高中体育老师没能参透分层教学的正确使用规则,致使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下文将针对高中时期的体育分层教学开展方法展开探索。
关键词:高中时期;体育课程;分层教学
引言:体育本来就是一门帮助学生放松压力、锻炼身体的学科,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抗拒这门课程,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中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在高中时期的体育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是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程变革后被老师们认可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需要做足课前的准备工作,对学生个人情况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在课程安排上做出具体的分层。
一、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将学生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中老师首先得进行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接手某班级的体育课程之后,老师先不要急于课程内容的正式开始,首先要通过一堂课的时间做一下学生情况了解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查询学生身体状况,避免一些疾病不便于参与体育活动,或者是身体素质不支持其大量的运动,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点,以便于老师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分层主要是对学生的个人体能深入了解,分能力进行分布,这一动作要谨记不要过于张扬,避免一些好胜心强的学生受到打击,失去对体育项目学习的信心,老师可以用简单的小运动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例如400米测试、跳绳检测等等。依照学生的个人表现和身体反应了解学生的体育能力,之后老师可以剖析出学生的身体特点与不足。然后依照调查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体质比较好、抗压能力比较强,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锻炼的;第二层是身体素质一般,可以跟随正常运动量进行活动的;第三层是体质比较弱,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放宽要求的。在进行完学生之后老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依照学生的体质制定体育活动。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定期检测,及时作出学生分层调整。
二、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程的变革中要求高中的体育老师应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时,可以按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其定制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老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除了体质上的区别之外,性别区别也是分层教学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体育活动的难易程度,为男女生定制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其能够得到快速的成长和发展。
比如,在教学立定跳远这项体育活动的时候,老师制定目标就要考虑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的不同,男孩子的目标相对比女孩子要高一些,就例如男孩子两米二即为满分,女孩子一米八即可。再例如铅球项目,女孩子本身力气就比较小,所以在投掷的时候距离要求可以小一点,男孩子力气大,投掷标准就要高于女孩子。这样把教学任务分层次进行能够避免在活动中要求过高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或者是标准过低学生运动中没有挑战欲望,只是学生对本节的体育项目失去参与信心。所以将目标分层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完成体育任务,建立起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信心,进而提高整个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益。
三、分层进行训练,激发学生体育潜力
现在的高中学生运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高考的压力,很多学校开始忽略体育课程,这对学生的发展存爱很大的弊端,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爱好受到限制,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所以,在高中的体育运动中,老师需要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分层,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体育技能,让分层教学展现其教学的优势和价值点,同时促进高中体育课程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排球这项运动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性讲解,然后让其独立进行练习,在学生独立练习结束之后,再根据每个学生掌握的效果进行分组,分组注意每个小组的实力要均衡,不要偏差过大,然后小组开展自由训练,老师可以对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纠正,然后让其多练习,小组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排球运动的能力,获取这项运动的技巧。对于练习效果比较好的小组,老师可以进行指点;效果一般的小组让其相互监督;对于能力差一些的小组老师可以使用慢动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抓住技巧。这样的封层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在运动技能,而且还能提高整个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时期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老师首先得了解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再根据体育活动的内容难度设计分层任务,对学生的评价靠考虑学生的个人特征,不能一概而论,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帮助每名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提升,快乐参与其中。老师要不断的发掘各种分层教学的机会,合理分层,展现体育学习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博.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家长,2021(02):20-21.
[2]白峰.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J].高考,2019(0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