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
广州市北达技工学校(广西师范大学18级研究生) 511458
一、新高中英语教学背景以及要求
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点办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为更好地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保证改革的理论成果更加科学系统、指导实践作用更为持久长效,按照教育部深化高考内容改革的工作部署,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研制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国际化与民族化相结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我国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要实现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并且在考查要求上,突出高中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因此,高中英语学习既要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还要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英语课堂中还要有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积极构建基于情境探索、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指明了高中英语学习目标,是最终成为有“英语能力、跨学科知识、跨文化能力及思辨能力”综合能力的人才。能立足于本乡土和生活,为家乡作贡献;能在与他国交往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己之力.
基于新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敲定,新的一轮英语教师培训活动热闹纷呈,但是同行们往往是听到了不少理论,对于如何实践确实苦恼不已。其原因是其有“三不够”:对基础即语言知识不够重视;对多向性的思辨能力培养不够;对教材的内涵挖掘不够。英语教师本来应该是两种文化的中介和解释者,但也由于这“三不够”,即使新课表已经全面要求,新高考评价体系已落实,但是教师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者迷茫。英语教师急需一种新的、有效、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帮助其执行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学科素养。
二、“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教学法介绍。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一书中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英语学习这个问题上,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理由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广西师范大学刘玉红教授结合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当下的英语课程研究的思考,提出了“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该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热情地学习,积极训练思考,善于触类旁通解决问题。改教学方法贴近新课标,经得起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锤炼,是一个有特色、可操作、有实效的教学理念,能耐很轻松地指导英语教师结合《新课标》以及当下英语学科素养要求,给老师启发灵感。“三义”即语境义(contextualized meaning)、修辞义(figures of speech)和谋篇义(skills of making coherence);“三向”即横向、多向和逆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multidimensional thinking,reverse thinking)。“三义” 和“三向”又分别对应“文学力”和“思考力”两个核心概念。其具体操作引导教师和学生从“三义”“三向”这个立体化的维度把英语学习盘活。
“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把文学和教学完美的融合,将教学文本视为含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独立语篇文本,在指引学生学习语言、操练技能和探究文本的语言美、结构美、文化美,训练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让英语教学立足于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三义三向”文本分析的英语听说读写课,都可以鲜活起来。以下笔者从自己英语阅读课的实践加以探讨它强大的影响力。
三、“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一)颠覆传统阅读课和媚俗娱乐的阅读课
“三义三向的”文本分析法的从立体结构打破了传统的阅读课四部曲 “生词——大意——难句——练习”的线性结构,颠覆传统阅读课模式的机械化,更具趣味性、文学性和人文性。(见图10)
图1
文本分析摒弃了“协作学习”、“小组活动”等表面的、低效的课堂活动,以语言的魅力和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堂活动内涵。对文本的分析过程就是可以大量阅读,提高英语水平的过。在用“三义三向”这个立体化的思路工具的过程,又是一个精泛结合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师生的认知活动都能产生一种认知或情感体验。继而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察觉并提高自己的文学力和思考力,在课堂中调升学生文学和思考,启发学生自我觉察,自觉学习,最终形成一种良性的终生学习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要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画图、符号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英语单词量。 由于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所用的文本多种多样,“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总能用它立体的多维度框架结构为我提供思路。无论是英语课本,新旧教材,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或者是阅读练习和考试试卷中的各种文本,我都有足够空间发挥,打造不同风格的阅读课,轻松地从面的宽度以及质的深度设计英语阅读课,而又不拘泥于单一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社会的不同热点背景下,找出阅读课的关注点和切入点。
(二)本质上真正地帮助英语教师解读课程标准,优化学科素养,树立正确完整的育人观。
新课标中英语课程有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的内容。英语的核心学科素养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科学习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往往会顾此失彼,不会兼顾,较难把握重点。“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是一个活的工具,它没有固定局限的模式。我举个例子对比分析,看看“三义三向”文本分析如何使用它强而有力的结构,可让英语教师简易而高质量地备课阅读课,达到教学目的。
在旧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4 Making the news 中,单元话题是“新闻”,内容涉及新闻工作者应备素质、新闻采访基本程序等。本单元有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 第二篇文章Getting the “scoop”。传统的课堂处理第一篇对话形式的课文,只是对语言知识点一扫而过,甚至忽略,第二篇课文看懂即可。任务型的课堂在第一篇课文会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角色扮演,活跃课堂气氛,第二篇文章完成程序填空的任务即可,又或者是教师绞尽脑汁想些有意义的任务设计,但是总会有所缺漏,顾此失彼。无论是陈旧的课堂模式,或者当下盛行的任务型教学,都难以填补课文文本教学的空白之处。
用“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的英语阅读课如下:
首先,老师进行阅读课文本的内文本分析。
在“语境义”方面,老师备课时并非每个词、每句话都值得深究其语境义,教师备课时多读几遍便可以找到灵感和例子。
如课文的单词 “assignment”, 柯林斯词典解释An assignment is a task or piece of work that you are given to do, especially as part of your job or studies。本课文中出现“assignment” 共三次,标题(My first work assignment),开头(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和结尾(I’m looking forward to my first assignment now)。文章首位呼应,强调Zhou Yang作为新人,怀有一个上进的心态,迫不及待想得到任务非配。但是在与老板的对话过程中并未有领到一个任务,而是一份job(Your first job here will be an assistant journalist),并且还是被 put as an assistant to an experienced journalist, 呼应标题“我”是一名new journalist。文中也出现了一个高频词 “assist”, “assistant”,首先“我”要assist experienced journalist,当我有能力去cover a story and submit the article myself 时,也会有a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去assist me。以上课文实例的阅读课文分析,在与新闻社老板对话的语境中job ,assignment的区别得以体现,前者是一般性的事务工作,后者是得以重用的工作任务。assist 这个词也将会由我的职业发展得到迁移。教师在用“三义”进行备课时,就能找到并理解到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递的意图和态度等等。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汇外,重点还要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继而学生知道自己需要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自身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确切表达的能力。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查词典的同时,更加要注意的是语境义和词典义的区别。正如林语堂所说 ,因为“每个词都有它的生命力”!如此的阅读课分析设计,定能点亮英语阅读课堂。新高考英语评价体系下的全国英语高考,无论考题中的阅读文本是何种形式,学生在老师如此有效备课和上课的基础上,任何阅读题,也能让学生在习得必备的基础知识、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上,大展身手。
在“修辞义”方面,英语教师要像语文教学那样挖掘,调整好教学导向,提高英语教师本身的修炼交际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夸张、反问、拟人、反复、排比、双关等。课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用了很多的倒装。英语里的倒装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如强调、平衡、衔接、描绘等)。如标题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把说的内容先呈现,强调工作第一天与老板的对话“unforgettable”,统领了全文,也讲述此难忘的第一个工作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深远影响。英语的修辞和语文的修辞也会有所差异。如本课文第二种很重要的修辞,就是使用了许多英语俚语,如“cover a story—— to report on an important event”,”get a scoop——to get the story first” 。在文中的后文举例子,说明学生能读懂,便可感悟文章;学生若能写,便可言之有釆。
在“谋篇义”方面,指的是作者创作时,为取得预定的阅读效果,对文本的总体框架以及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承接关系的设计。好的文章具有完整性和行文的连贯性高度融合。当前的英语教学对于前者较为重视,如主题句,本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但是对于后者,教师们却忽略了。“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可以弥补此缺陷。如文中老板Hu Xin回答在采访中得记得什么要诀时,说得“be curious”进一步解释说明“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在高考中的七选五的题型中, 考察三类句子“主题句”“诠释性的句子”“承接关系的句子 ”三大类。在英语写作中,全国卷的英语作文是半开放性的作文,常常让考生自己补全信息,拓展适当的内容。“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的“谋篇义”分析又可以在教学和高考备考中发挥它的有效性。
其次,再针对授课文本进行外文本分析。
王蔷(2006)提出英语阅读的任务设计的主要目的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思维。”外文本分析指的是跨单一文本,探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文本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文本与文化的关系。老师要开拓文本的思辨空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
上述的旧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课文有两篇,第二篇文章 Getting the “scoop”以倒叙的形式,承接第一篇文章,展现了一个成熟职场年轻人的工作风采。继而围绕单元主题新闻,展现热点头条新闻的呈现程序。单元课后练习的阅读任务Searching for the truth展现的是如何保持新闻的客观报道。这个教学设计是横向的。我们对此新闻话题的学习,除了了解新闻记者的工作,其实还涉及新闻报社里的各类工作人员,以及对新闻人的道德操行的品质要求,对于我们学生将来要走入新闻行业等我们得作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教学设计的多向思维体现。 外文本分析的逆向思维将理性的逆反移植到英语教学中,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逆向思维指针对课文中的观点,逆其道而省,得出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合情合理的观点。
新课标指明高中生的思维品质目标: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远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近来外语教学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落实到教学总并不容易。有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提及,有的只是简单的象征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中,还没等学生思考,老师便迫不及待地揭晓。其实,只有前期工作做足了,让学生有足够的输入,后期才谈得上思辨。
思辨能力从课文中培养既可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语言和篇章的能力。高中生心智走向成熟,喜欢思考,喜欢挑战,愿意实践,只要英语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投入思维和情感,发展起教师的文学力和思考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定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长久兴趣。再以上面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课文为例。从对新闻探讨的话题,引出的“人情世故”的话题,英语教学上可以设计英语辩论探讨,或者正反观点表述。但是我们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观点的表述,最后都得引导学生沉淀出一个积极正面的观点。所以,无论讲述的是中国人的人情味浓好,或者反面观点滋养腐败,都要把反面的观点帮学生树立——拒绝腐败贪污。
以上对“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对高中英语阅读在传统英语教学法上的改进层面,可见笔者结合本文论述绘制的思维导图 。(见图2)
图2
“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对高中英语阅读课备课以及课程设计,在教学法上是一个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科学创举,对一线英语教师简单易操。对于当下的教育热点,新教材慢慢铺开使用,该法利用其思维结构,有效地帮教师们联系科学教育观。因此,“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对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英语阅读课有较强的方法论上的指导。 该法巨大的空间也确实值得老师们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 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3]《高中新课标同步用书-全优课堂 必修五》,南方出版传媒 新世纪出版社 2017年
[4]《 “三义三向”文本分析法:英语教学再思考》,刘玉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