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军
慈溪市龙山镇范市中心幼儿园 浙江 慈溪 31531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教育的进步,尊重幼儿权利,越来越成为教育态度的主流。课程不再是一成不变、自上而下的“规定”,尝试让幼儿实现主动参与课程,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引领作用,以实现教师和幼儿对课程的共同参与,真正将课程创生实践落地,基于此,研究幼儿班本课程,指向“发现生活”的研究非常地重要。
关键词:行走活动;班本课程;建构;实践研究
引言:由于幼儿教育不在义务教育体制之内,相对而言,幼儿园和教师拥有课程自主权,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实践已然存在,只不过是没有明确的班本课程这一名词而已。这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走向科学化和全面化奠定了基础。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育回归生活,与幼儿共同成长。
一、构建行走活动促进生活教育
制定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行走活动,从而使得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保障幼儿学习的正常开展。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喜欢挑战,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去进行一些探险的活动、玩一些攀爬、实战训练等活动;中小班幼儿可以学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活动,可以带领幼儿参观陶瓷艺术的博物馆,或带去陶瓷工艺坊看一看等等,让幼儿近距离感受和接触生活中的陶瓷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愿望。此外,促进行走活动教学教育的应用,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联合打造的课程模式,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自主地进行设计,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共享。行走活动教学的合理应用,使幼儿教育行走活动教学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水平。
另外,加强教师对幼儿行走活动教学的指导。幼儿园要想更好地开展行走活动要加强教师对幼儿行走活动的指导,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考自来水厂,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了解自来水的整个消毒过程,从蓄水池到沉淀池,再到消毒池,让孩子知道现在我们喝的水要经过很多的工序流程才能供人体健康的饮用,让孩子们知道水的重要性,知道水的来之不易,之后教育孩子们在平时也要节约用水,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班级中都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不浪费一滴水。通过这样的行走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自来水的消毒过程,还可以教育孩子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在行走活动中渗透教育能够让幼儿记忆更加地深刻。
二、加强亲子活动的实施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家庭中全面推进传统节日生活板块。利用每日“亲子时光”,依托五大领域,开展“盆栽”等活动。亲子活动是指幼儿园创造一定的条件,由教师主导的、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并组织的幼儿园教育方式,是一种家园共育的教育活动。例如:中班《盆栽活动》中展示亲子活动的开展形式。
教师:“在亲子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亲子盆栽大赛,这是围绕废物再利用自制活动材料等开展的,此外,还有家长进课堂的亲子活动。”
教师:“家长也会参与到园艺课程中,有些手工课程会让家长参与,比如制作杀虫剂、制作康乃馨。教师会提前育种,到种植的季节,让孩子亲自种下,会在母亲节来临的时候,让孩子自主摘下,并制作成鲜花束,送给家长;我们做过的还有盆栽大赛,都会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活动目标
1.自然情感:培养幼儿的生态环保意识,感受盆栽的美丽。
2.自然认知:知道废物再利用的方法。
3.自然能力: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能够对植物进行不同的搭配及装饰。
(二)活动准备:营养土、植物小盆栽、铲子、水、小水壶、家长自带花盆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讲解活动方法及操作流程。
教师:“小朋友和各位家长,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盆栽小课堂,在你们面前的都是我们之前种植的各种花卉,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哪一个啊?为什么?”。
2.教师讲解并示范操作方法。
3.家长带孩子共同进行操作装饰自己的盆栽,体验合作的乐趣。
4.展示亲子作品。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盆栽做好了吗?你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师:你和爸爸妈妈做的是什么盆栽,你们是怎样做的?
(四)活动结束:父母和孩子一起整理,将其所使用的工具一一放回教室,并将盆栽作品带回家。
在《盆栽大赛》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参与了课程,在制作盆栽的过程,增加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家长发现孩子的成长之处,认识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植物的属性,知道不同的园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丰富了孩子的认知,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
在班本课程实施中,幼儿园采取了不同途径。通过教学活动和自主活动的实施保证了活动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为幼儿提供充足有效的学习机会,又通过亲子活动,增加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加强家园合作,实现了幼儿、家长与老师的共同成长。
三、加强自然教育提高幼儿生活意识
巧设问题提高幼儿兴趣。幼儿对自然充满好奇,并渴望探索自然界中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在《邂逅树叶之旅》活动中,分享环节幼儿纷纷拿出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树叶,寻找落叶树和常绿树叶子之间的不同,则用到了对比观察。在种植区,幼儿参与种植花生,从栽种、施肥、播种等则是一个长期跟踪观察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学会捕捉问题,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观察任务和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求。在自然教育活动中,更多的是从自然环境中取材,教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选择的探究材料不仅要紧密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还应该挖掘活动材料的探究性,使活动内容尽量贴近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在《做弹弓》的活动中,教师利用自然中最常见的材料树枝,并为幼儿准备丰富的配套材料,充分发挥自然探究材料的作用,让幼儿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获取新的经验并习得新的技能。
结语:总而言之,在幼儿的班本课程建设中,教师应该确立“发现生活”导向,教师在制定课程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课程的开发制定,并衔接园本课程的目标,这样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还能够让幼儿体验生活,帮助幼儿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沈珍珍. 班本主题活动开发让生活化课程落地生根——以“编花篮”为例[J]. 教育观察,2019,8(03):64-65+71.
[2]徐芳. 建构适宜班本课程 助推师幼全面发展——以小班班本课程《我们的“藕”遇》为例[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32-133.